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洁 《家庭教育》2010,(1):26-27
换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也是孩子的一次成长蜕变。父母除了要关心孩子的牙齿健康,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关心体谅这一阶段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俯身为师     
初为人师,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因为孩子成绩差或顽皮,而把巴掌或拳头一次又一次地落在孩子的身上。大多数受惩罚的孩子,因畏惧老师、心理压力过大成绩更差或因逆反心理而变得更顽皮。“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有缺点和不足是必然的,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呢。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改掉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所以,必须俯下身子了解孩子为什么成绩差,为什么顽皮。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的往往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优点。这就需要我们留意孩子的一…  相似文献   

3.
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幼儿园到底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呢?作为孩子家长,我认为有以下内容。一、品德教育孩子进入幼儿园,心灵是一张白纸,认知水平还相当低下,教育孩子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品德教育。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教育孩子怎样做好孩子,让孩子能够明辨...  相似文献   

4.
张锐 《教书育人》2006,(6):22-23
前一阶段和一位旧友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谈到单位同事的一个孩子,觉得他能考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真是不可思议,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这个孩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原因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曾经发高烧,医生诊断说,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孩子能活过来,智力上也会有些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但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反应有点迟钝,人们一直也把他当成“傻子”看待。  相似文献   

5.
一笑 《家教指南》2006,(6):48-49
6岁的孩子爱“顶牛”,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段经历。有的孩子是有时顶牛,有的孩子是一段时间顶牛,有的孩子却总是爱顶牛。  相似文献   

6.
过去,教育孩子,我是极其缺乏耐心和自制力的,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讲了一遍,孩子不明白,讲了两遍,孩子摇头,讲了三遍,孩子还是用怯生生的眼光看着你,这位家长已是气得头发根竖起来,巴掌已落在孩子的脸上。对此,我真的有同感,因为缺乏耐心、缺乏自制力,我早已是火冒三丈,伴着一些不良用语,声音提到了高八度,孩子呢,或是由于害怕或是由于逆反心理,索性不学了,更不会了。现在,每遇到这种情形,我就让孩子放一放,做点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过一会再来说,孩子很快就明白了。女儿上2年级了,由…  相似文献   

7.
蔚海 《上海教育》2007,(8A):96-96
一位教师,教的是一群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当她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顿住了,因为那些饱受不幸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关于幸福的体验。后来她将孩子们分成面对面的两组,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一组是聋哑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形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  相似文献   

9.
李凌 《早期教育》2007,(5):25-25
答:用传统的方法教孩子,孩子学的是一种表现技巧.虽然立竿见影,画得很像。但这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死知识,孩子是被动的接受。新的教法是老师启发后由孩子独立完成画面构思。教师辅导时可顺着孩子的思路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孤独的孩子是没有快乐可言的,并且变得孤僻、冷漠、内向、怯懦。在放飞孩子,让孩子多一些同伴的同时,做父母的还应与孩子多接触。陪孩子一同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玩演绎着社会,换言之,在孩子的眼里,玩的世界就是社会的模样。父母为什么不能参与进去,成为孩子世界中的一员呢?只要你循着孩子的逻辑,不做捣乱分子,孩子会格外开心的。比如同孩子一起下棋、搭积木、踢足球等。一位家长曾介绍过他的一个观点:玩学,即以学习为玩的内容,把学习当作一种玩乐,让孩子且学且玩,既有学习收获,又有玩乐之趣。这真是高明的见解。他的…  相似文献   

11.
滨州市实验小学开展语文教改实验以来,我的孩子所在的班级有幸成为实验班。自从参与了这项实验,孩子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孩子能背诵大量诗文,积累了丰厚的语言文化财富。一天,孩子让我给他检查背诵,我一看背诵内容大吃一惊,孩子背的是臧克家的《有的人》,而且背得很熟。他所背的内容出自学校自编的小册子《诗文精选》第一册。这本书选编了 40篇精美诗文,孩子每学期背一册。我从来没见过孩子在家里背诗文,一打听才知道他都是在学校早读时背熟的。没有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轻轻松松背熟了大量诗文,作为家长在为孩子进步…  相似文献   

12.
蔡静 《学苑教育》2012,(19):72-72
爱是一种情感,是心智成熟的原动力,是促使内心完整的力量。父母爱孩子,就要按照孩子的需要去满足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不管家境如何,只要父母给了孩子爱,孩子就能勇敢地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并努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小学阶段。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背唐诗也好,学外语也好,都不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孩子和孩子之间,不会因为一个孩子比另外一个孩子多背诵几首唐诗或多记住了几个外语单词,就会拉开了多少智商的距离,那只会满足干做家长的虚荣和自得。与此同时,做家长的往往能够看得清楚的是,逐渐拉开距离的是在孩子的小学阶段。饭是一口一口吃的,  相似文献   

14.
养成良好习惯尤永恒孩子即将上小学,这是每个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让他把这第一步迈得大些,迈得稳些,是做父母的心愿,也是做父母的责任。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家长在孩子入学后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玩具是专门供给孩子游戏的物品和材料。许多家长、老师认为,玩具是孩子的“良师”,是孩子的“益友”,只要给孩子玩具玩了,自然而然地就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玩具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载体,玩具既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可能会阻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许多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如何通过玩具这种载体来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使玩具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  相似文献   

16.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7.
赵三萍 《江西教育》2002,(18):28-28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女儿叫王诗,今年11岁。我们让孩子学琴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且认为孩子做一件事坚持到底,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个锻炼。孩子的爸爸在乐团工作,我本人在学校也搞艺术教育,家里早就有钢琴了。有这样的环境熏陶,但是女儿并没有主动要求学琴。 孩子4岁半时,我们找了老师教孩子学琴,但老师说她根本坐不住,再加上老师的授课方法也比较枯燥,所以,学了两次后,就停止了。到了孩子5岁时,我们认为必须要培养孩子的坐功了。一开始,孩子每周上一次课,每次 40分钟。老师留的作业很多,要练四五个新曲子。我的感觉是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19.
许哲斌 《广东教育》2009,(12):36-38
一、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完成1—3题。 天才 刘万里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是的,作为教师,只要你用心去爱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