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档案与建设》2011,(12):14
11月4日,省档案局(馆)一行五人,在纪检组长贲道红的带领下,来金坛征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坛刻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创作的《鹊桥会》刻纸作品。该作品在2011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  相似文献   

2.
金坛市10位知名的刻纸艺术家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刻制巨幅刻纸《从雅典到北京》,作品由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历届奥运会的标记、和平鸽、五环标志以及所有运动项目的艺术表现图案构成。这幅有史以来最大的刻纸将耗费两年左右的时间,完工后将赴北京展出。这幅占据整面墙壁的精品,将是中国民间刻纸艺术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一本介绍刻纸技法并附有精美图纸的手工书。书中介绍了刻纸的常用技法,以及各种图案的详细雕刻方法,包括花环、花朵、叶片等。书中收录35件作品,形式丰富多样,简约而富有创意,可以作为家居装饰,还可以制作成卡片,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本书配有成品图展示及雕刻用纸,没有美术功底的读者也可以轻松上手。  相似文献   

4.
阮静 《浙江档案》2009,(4):29-29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乐清县志》记载:“社里笙歌达巨,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由于乐清地处海滨,在风俗信仰中注重祈海神和信龙神,逐步形成了对龙图腾的崇拜。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问,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因它形如船,故称龙船.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  相似文献   

5.
林邦栋(乐清细纹刻纸传承人,81岁,从事乐清细纹刻纸67年):我从事乐清细纹刻纸是祖传的,我是第四代,我的祖父、父亲是第二代、第三代。我是13岁的时候跟我父亲学的,开始时做大型灯彩,1970年的时候搞了《红楼梦》、《西游记》等灯彩的布景。我父亲灯彩、油漆画、细纹刻纸都会的,我的曾祖父也很喜欢这个东西,那时元宵节搞龙灯的时候都要用到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22日,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来金坛谢罪,谈起金坛慰安所的事。他说:“金坛慰安所有几处,有的所内是中国姑娘,有的所内是日本女人。军内规定。士兵去中国姑娘所,军官去日本女人所。”随同采访的旅日华侨、记者朱弘向范学贵解释说:“中国姑娘年轻漂亮,日本女人人老珠黄,军官有的违反规定,就相中中国姑娘年轻漂亮而去了中国姑娘的慰安所。于是官兵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建设》2007,(4):7-7
日前,金坛市档案馆首次向一名外国友人颁发档案收藏证书。这名法国摄像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了他的第二故乡金坛近20年的变化,如今,他将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捐献给金坛市档案馆,进一步丰富了金坛人民的历史记忆。这位法国老人中文名叫王保本,现年82岁。50多年前他娶了中国金坛的一名女子为妻,从此便与金坛结下了缘份。据了解,老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常居金坛,足迹踏遍金坛的大部分地区,每次外出都带着DV摄像机,因而他记录了金坛老城的许多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的代表性作品。其创造了独特的时空意境,影片的声音处理功不可没。本文尝试对该作品的声音表现、声音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在时空表现的独特手法。  相似文献   

9.
褚玉平 《视听界》2007,(5):75-76
今年是金坛总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决战之年,作为金坛市惟一主流媒体的广电,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为之营造舆论氛围的重任。早在2月中旬,金坛市广播电视局就开始组织策划小康宣传,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广播、电视、《金沙周刊》、中国金坛新闻网整体联动,4月份推出每天1档,每档5分钟的“总体实现全面小康,全面构建和谐金坛”大型系列报道,在全市引起了反响。  相似文献   

10.
一本宽16cm、长22cm、厚1.7cm,约22万字,大红漆布封面精装本的《金坛地区共产党军实情调查报告书》,现在已被金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抗战史专家从瑞典辗转获得,带回祖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文献分类法发展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概谈了中国近现代文献分类法的演进、变化,重点论述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赵梅 《兰台世界》2012,(36):48-49
本文拟探究朴实率真的汉代歌舞至百媚千娇的唐代乐舞的历史演变,进而以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为例分析汉唐时期宫廷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建设》2007,(4):32-32
侵华日军第51师团第15联队多年驻扎金坛。这是第一、二任联队长池田廉二大佐、斋藤春磨大佐。侵华日军海军航空兵中佐奥宫正武1997年出版《我所看到的南京事件》回忆录及轰炸金坛。1937年12月2日,侵华日军第师团攻占江苏省金坛县。侵华日军在金坛侵占民房作为营房。此1937年11月,侵华日军三次轰炸金坛。这是日军当时所用的九六式轰炸机。侵华日军军用车票(南京至溧水、句容、金坛等地)。《档案与范建学设》贵月/刊图侵华日军入侵金坛的历史图片金坛县薛埠镇的日军警备队驻地(之一)。金坛县薛埠镇的日军警备队驻地(之二)。侵华日军金坛通信队…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中国文献学代表性学者的作品及其观点的分析评价,探究中国古典与现代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中国文献学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红旗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广电领军人物》是一部借助个体的视点透析广电行业整体发展的作品,该书主编朱虹。《中国广电领军人物》选取了23位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领  相似文献   

16.
提起潘文俊,在苏南茅山东麓、长荡湖畔的“江东福地”——金坛县,人们亲切地称他是“金坛的名记者”;就是在江苏省内,也有许多同志熟悉他。而通过他在《人民日报》等二十几种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知道他的名字的人也不少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闪光的热点,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在当前中国纪录片的作品中,什么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走向呢?在我们的认识中,又有哪些清新的意识是符合现代纪录片的创作品格的呢?  相似文献   

18.
皮书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在出版国际化的趋势下有着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皮书国际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变化的优秀皮书走出国门,向各国读者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影视界广泛兴起的"IP"改编热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具有现象代表性的作品的诞生。本文从新时期下陕西作家作品影视化的改编情况入手,通过对新时代陕西作家群体的作品地域共性进行分析,论证在"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其作品不仅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文学性来深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对影视改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阐述新时期下陕西作家影视影响力发展转型的现状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6):45-49
本文研究内容以媒介生态学为依据,以传播学三要素"传者"(儿童动画制作者)、"传播媒介"(儿童动画作品)与"受者"(儿童与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两部中外代表性商业儿童动画作品的受众文化定位、动漫产品创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指出现阶段中国儿童动漫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儿童动漫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