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丽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5):99-102
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能力。如何为非艺术类招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量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艺术素养培养策略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针对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在数字媒体教学上的实践,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设、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教材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紧扣新型人才需求标准,以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类院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化实训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并展开研究。阐述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建设方案和运用方略,旨在通过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MT)是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申报的热点专业之一。文章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相应企业的调研,发现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体系认识不清、专业方向设置泛化、课程设置拼盘化。基于以上问题,作者提出"技术为骨、艺术为魂、方向为基、实践为根、特色而立,应用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原则,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量开设,专业的建设亟须教学实践跟进。数字媒体艺术内容与形式并重,与动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动画专业转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根据专业方向及时调整。基于这一现实,本文以动画基础教学为例,探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动画类课程的改革,并通过相应的课程实践,验证了保留动画创作相关课程优良教学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发展和扩充其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必要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建设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阔的行业视野,让课堂与高速发展的技术和传播环境紧密接轨。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艺术设计于一体的专业,涉及领域广泛。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该专业的建设中,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了以创新创意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树立学生的创业思维认知和信心意识。  相似文献   

7.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课程教学状况和难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要求等问题,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文章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建设流程、教育教学措施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背景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根据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特点,围绕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表明: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为其他实践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月  左丹 《辽宁高职学报》2022,(11):108-112
新时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通过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做好课程整体设计、挖掘思政元素、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施评价诊改等多途径实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课程思政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安徽开放大学学生的基本学情,构建了课程思政“一六四”数字化教学改革模式,促进了安徽开放大学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了优秀学生,增强了课程辐射。护理学课程思政“一六四”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支撑专业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新时代热门专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塑造良好的品质,值得授课教师研究。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文章从五个角度切入思政教育、三个阶段贯穿思政教育、四个途径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全面提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全民短视频新形态、新业态的驱动下,数字媒体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也应随之改变。针对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产教融合项目周期过长、与行业新业态契合度不高、成果难以转化等问题,提出了全民短视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引进小微企业短视频项目、创新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等方式,构建适合我国当前全民短视频国情的数字媒体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数字媒体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我国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市场新变化脱节的问题,提出了突出新兴细分市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它增加了建筑可视化、大商品商业演示、在线数字景观展览展示三个专业方向,设置了这三个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增加了这些课程的学分及学时.因此,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传授建筑可视化、大商品商业演示、在线数字景观展览展示三个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新兴细分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解决了我国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与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同向同行,专业课程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本载体。文化资源学课程建设的经验表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点,数字赋能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利用;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点,在实践教学中培育专业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审核评估为基点,结合通识课程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是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杨桦  吴思翰 《成才之路》2023,(33):121-124
在“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保健食品学在高职食品专业受到重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一线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在食品专业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文章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结合专业课程性质和“保健食品”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探讨“保健食品”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培养高素质保健食品行业人才,促进我国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专业课程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应用信息技术,把内容关联、同属一个专业技能培养范畴的相关课程作为整体来建设,使其呈现出丰富性、关联性、严密性和回归性等后现代主义课程特征,其应用目的是促进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本文阐述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方法论课程群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和建设方式,并以"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综合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专业课程群数字教学资源在综合实践中的教学应用,结果证明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立德树人,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将公共精神、生态文明、社会责任和创新理念等思政元素融渗到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明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目标、重树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等路径,培养具有绿色情怀且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已任的新时代高质量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要建设数字法治中国,高素质且高水平的数字法治人才培养不可或缺。为回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应当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借助课程思政的价值引导功能,可以着眼于教学的顶层设计,整合产教融合的资源,以系统化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建设数字法治中国的理想信念,提升适应数字法律职业创新性发展的职业素养,不断激发个体行为意愿以形成稳定的数字法治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实现综合能力、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