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情与爱,“精神恋爱”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精神恋爱是指两性间只有神交而无肉体结合的一种能让人得以升华的“纯爱情”.在《弟兄们》、《神圣祭坛》中王安忆专门探讨了这种精神恋爱,并宣判了其死刑.而在《乌托邦诗篇》里,她又以一种异性之间似父女似师徒似兄妹类似于爱情又不同于爱情的精神之爱-她称之为“怀念”的别一样情怀来复活了己被她一度否定的精神恋爱,这可以说是她关于两性精神恋爱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2.
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许多作家都写作了散文诗,出版了散文诗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诗的发展渐趋独立和成熟。那么散文诗究竟源于何时呢?按照散文诗的要求,即使上溯至《新旧约全书》、《古兰经》、印度的佛经、古希腊古罗马的诗铭和格言之类作品中,也可找寻到散文诗的质与魂,然而,那时还没有出现“散文诗”这个词。所以我们扩人视野的外国散文诗作,只能是“散文诗”这个名词出现之后。十九世纪的法、英诸国,出现了这个词汇。法国是欧洲文艺的王国,而且多有创新,近代欧洲文艺史上一切新的流派、新的风格,大多数起源于法…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从西方传入我国后,受传统文化的制约,未能彻底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散文诗要走向现代,应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应与散文诗这一文体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一、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演示初中化学课本中,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演示实验,是使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坏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有水珠生成.但此法可见度小,如果室温高,生成的水珠很快就被燃烧产生的热量蒸发,现象就更不明显.为此,改用水汽冷凝器来做此实验,效果较好.水汽冷凝器是由特制形状的烧杯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精神培养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诗化语言的训练也是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多重建构和建立的过程.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机械的背诵,简单的默写,这只是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美好,更丰富,更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价值追求.追求语言的诗化之美,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我们应该在学生们的成长历程中顺应并推动这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毛泽东重回人间的震撼耶稣的复活只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而“毛泽东”的重新复活却成了当代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1990年夏,一个美国人操着不大流利的中国话问:什么是“毛泽东热”?它是不是去年夏季以来中国最大的社会思潮?让人感到注目的不仅仅是这个,请看近几年国内的“毛泽东热”现象掠影。  相似文献   

7.
学生主体性,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其意义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体 意识,从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从尊重学生主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四种途径来加以引导.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尼采《悲剧的诞生》一书通过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探讨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申明了其“审美至上”的美学理想,肯定了真艺术的作用,并藉此希求通过复活真正的希腊艺术精神,高扬生命的价值,拯救颓废的灵魂,在反拨“理性至上”原则的基础上为我们把握真理提供了另外一种新鲜的向度,从而体现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受实证主义知识观影响,当代教育成了一种主要由科学思想支配的活动方式.对教育片面的认识导致了教育功能意蕴的缺失.教育的前提、对象和结果都是活生生的单个人.教育是主体生命投入,在体验、对话、交往中开启人的蒙昧,教人以自由精神,继而唤醒人的灵魂,赋予人不断创造自己和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让人不断走出自我,建立更广阔意义上可能的我、可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装扮节日厅堂,以此来体现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及满足审美需求。优秀的传统节日要精神传承和形式传承及创新并重。精神内涵决定表现形式,而形式的丰富多样则更有利于让人们深刻理解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他把三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能让人感到和谐、情意缠绵及轻松愉快;壮美,能引起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悲壮美,能使人在沉痛、怜悯、崇敬和赞美等精神反应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激励、振奋、陶冶和提高。他在散文中所探索的想象美,主要表现在补充感觉、洞见美质、拓展诗意和超越时空局限方面。他的散文,极力追寻的浓艳富丽美文体,是由丰富的“色彩意识流”、变形的联喻、虚幻的荒诞描写和艺术通感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不像屈原有很执著的政治理想和高涨的政治热情,他是一位追求自然的很随意的诗人,其诗文<闲情赋>是情感最热烈、最富有想象、最美的爱情辞赋之一,是其留下的144篇诗文中,惟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文.诗文表达了自己对异性狂热的追求和不被接受的忐忑.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究竟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向的自由诗旨趣的诗的散文美。他的绘画经历及其艺术家主体修养,使他给新诗带来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把古典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造机趣赋予了新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至文字的画的境界。在这些诗美探索的基点与高点上,艾青创作出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和《我爱这土地》等具有了精工品格的自由体诗,把胡适、郭沫若以来的自由体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用创新的手法描绘大都市的生活而著称。文章从穆时英小说的都市性入手,对他的小说创作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阐释,认为他的小说中描绘了大量的具有都市特征的都市景观,并且体现了当时特有的精神感悟。根据穆时英小说中出现的各种都市景观升华出小说所蕴涵的各种诸如焦躁、不安、虚无等等的精神世界。又在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比照中确定了穆时英独特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诸多原因,王阳明认为辞章之学与圣贤之学存在着对立,使得其对文学创作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在热衷辞章之学的时期里,他至少是文学复古主张的赞同者.虽然从总体上,他认为文学创作的价值不高,但其自身文学创作成就很大.在明代文坛上,他的诗歌、散文都有较高地位.其政论散文有充沛的气势、严密的逻辑;夹叙夹议为主的散文善于借机开导;情感真挚自然;议论深刻透彻.  相似文献   

18.
艾青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诗批评,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同时又不断探寻新诗自身创作及文本规律,关注时代大众的接受意识,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艾青的新诗理论以“大众的精神教育工具”说为基准,是一个由诗人“苦役”说、新诗“散文美”和读者接受反“晦涩”三根支柱支撑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杨国翰别论     
杨国翰是中国晚清嘉庆,道光年间享誉两浙的著名官宦和文人,其为人、为学、为官,被时人所称颂,后人所敬仰。对于杨国翰的研究,其生平、政绩、诗文与林则徐的交往等,前贤多有发现和论述,笔者仅就从杨国翰的生活时代,其与林则徐的师友之谊两个方面来探讨杨国翰为官、为人;忧民爱民、执政惠民;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的封建士大夫与官吏的人格和情操及其形成的历史、思想渊源,对杨国翰研究作一点拾遗补阙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如此“药生活”是杜甫在秦州期间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杜甫体弱多病,草药常常是他的养生之资;杜甫一生困顿,草药时为他的生活之资;杜甫热爱自然,草药也是他诗歌意象的一个重要资源;杜甫深具儒家爱物济民的思想,他喜爱草药是因为草药为仁者之物。杜甫面对草药时的心态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经济的。草药在杜甫笔下更多的是诗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表现物,是他内心深处道家隐逸意趣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而成的一种象征性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