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体育系学生术科考试心理状态的分析及对影响体育专业教学考试效果许多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体育专业教学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独特作用以及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为此,我们提出改善学生对待术科考试心理状态变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综合性大学的9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44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女生在自我概念的各维度上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期是人在生理、心理发育形成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健康培养,从而不能全面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体和心理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反之,心理上的长期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又会导致身体上的异常和病态。因此,在体育中必须有机渗透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贾宝华 《考试周刊》2013,(10):99-100
运动竞赛是高校课外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继续,是对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检验。大学生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后期,具有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本文结合高校间各种运动竞赛的实践,分析大学生运动员在高校间运动竞赛中心理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据此在竞赛中调整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到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赛出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心理状态,分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好双语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军 《山东教育》2006,(4):43-43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目的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准备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应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生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心理过程相当活跃,不稳定因素占主要成分。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要根据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来制订。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体育课良好学习心理状态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及表现进行研究,并提出重视体育课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不断发展,这一新兴的体育运动已经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健美操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而且使学生心理、生理机能上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因素的形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注意和研究。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无聊等心理状态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高中女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状态和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的特点等,造成了绝大多数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局面。因此,如何提高女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其身体素质,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兴趣,为高中阶段女生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所有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下面将就如何提高女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中学生的视野并非单纯由生理结构所决定;它同技战术、环境因素、心理状态有机联系,教学与训练中须将多种因素有机融合方能产生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觉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一般认为那是生理负荷过重的结果,只注意了学生的生理负荷量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作用。结果由于不适当的强调生理指标,致使课堂效果不佳。其实,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受生理负荷的同时,同样也承受着某种程度的心理负荷。  相似文献   

14.
石俭 《高教论坛》2005,(6):145-147
本文通过体育考生在术科考试前存在的各种心理状态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得出调整心理状态的正确方法,从而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加以运用,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力求使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有更多的抱负,但由于其生理心理均未成熟,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对其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教师、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调试措施来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既表现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表现为积极的心理状态。科学研究表明,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而,研究探索如何在体育教育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体育教学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有益影响,探讨了通过体育教学推动学生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钟林祥 《成才之路》2012,(11):11-I0006
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因素的分析,确立体育教学中的定位,即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我们的体育课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施教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泽琼 《考试周刊》2009,(6):124-125
本文作者从立足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着手,通过对女大学生在生理周期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分析女子生理周期运动能力的变化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为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姜华 《泰安师专学报》2001,23(3):101-102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美的培养是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审美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大学生在了解审美中的生理、心理控制、调节机制的前提下,注重体育教学中审美过程的培养,成长为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并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