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人理解的"目录",是指对图书或篇章进行著录,而后依次加以编排,便人查检的书目.这是"目录"演化到今天给人们留下的概念.初始的所谓"目录","目"与"录"则各有所指.所谓"目",系指篇目;所谓"录",系指叙录.两者相叠当合称为"篇目叙录",但古人也单称为"录",因此"录"可以涵盖"目".<汉书·艺文志·总序>谓:"刘向校书,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时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品牌"的概念.所谓"品牌"也就是"牌子",它是商品的"脸谱".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出版品牌是指出版者的名称(即社名),标志(如社徽)和出版物的名称及标志,或其组合.一般来说,相对于出版业,有单品种图书品牌、系列图书品牌、作者品牌、出版社品牌等等,这几者之间互动经营构成了出版企业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日接到一出版同仁来电,询问关于图书"续集""同人文"的相关版权问题.这里的"续集"是指非原作者所写的后续文字,而关于"同人文"众多说法不一,记者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所谓"同人文",就是"同人之名以为文",即把某部甚至某些原创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环境里,以此表达新的思想感情,揭示新的道理.正因为它"同人不同文",一部原创作品往往可以有无数篇同人文,作品的生命力就再次得到延展.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代汉语词其》的解释,"观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也"专指政治观点。"从这个定义来看,一个人只要思维正常,对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的。而"观点新闻"则不同。所谓"观点新闻",一般是指对专家学者,也包括一些党政官员在各类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讲座上提出的新观点所作的一种报道。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问责"烂书"     
由部分媒体读书版记者和书评人举办的"年度烂书榜",已经评过了四届.2009年有8种书上榜,今年1月,网上还评出了"新中国60年10本最差图书".对于被评出的所谓"烂书"或"最差图书",一直争议不断.批评者认为其中有些书,"就是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蛙鸣般的自我膨胀","诱人的奶泡下却是毒害人思维与常识的化学药品".而被点名的上榜人,则根本不屑一顾,讥讽那些评委"有眼无珠","满嘴喷粪".在当事双方之外的一般入,也是见仁见智,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6.
一、"图书纲目采购计划"之概述 所谓"图书纲目采购计划"(Approval Plan)就是由书店按事先制定的购书纲目(Profile),主动地将有关新书或新书出版消息提供给图书馆.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的书商从"长期订单"和"提类订单"中演变出来的.不同的是长期订单和提类订单供应的书籍,不管是否适合图书馆的要求,都不能退还给书商;而"图书纲目采购计划"供应的书籍,图书馆可以将不适合的图书在一定期限内退还给书商.当然,退还的数量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就有9亿农民兄弟,占了全国总人口的69%.但是,据新闻出版总署对农村读物的统计:近5年来,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品种是17万~19万,而全国出版的"三农"图书5年却只有1.8万种,年平均不到4000种.也就是说,农村中每年大约20多万人中才有一种书,而与此同时,在全国是每7600多人拥有一种书,城市中每年是2400人拥有一种书,相比之下,"三农"图书种数真是少得可怜.农村的发行网点同样不容乐观,当城市图书销售网点在十几年间增加了3倍多的时候,农村的图书销售网点却减少了近40%.摆在这里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图书市场的极度薄弱和图书发行网点的极度欠缺.  相似文献   

8.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任何一本图书上都会有标价,这就是行业内称的"图书码洋",而图书销售的实际金额被称为"图书实洋".因此在图书出版领域的涉案金额方面就会出现一个关于"码洋""实洋"问题的争议.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中的图书文明田扬帆文明,即在一定时期人们的进步状态与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图书是一种文明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状态的集中体现。图书文明所谓图书文明,也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图书生产及其所生影响等诸行为、情态、效应的总...  相似文献   

11.
宋路霞 《出版参考》2004,(29):22-23
位于太湖西南岸的小镇南浔,是晚清时节中国最富的一个小镇.镇上到现在为止也不过四万人,那时恐怕只有几千人.当年这个仅靠植桑养蚕的江南小镇,居然在数十年间,一下子诞生了四头"大象"、八头"牛"和七十二条"小黄狗"!所谓"大象",是指拥有一千万两银的超级富翁;"牛",是指拥有五百万两银的大户;  相似文献   

12.
此处无声胜有声——论图书装帧设计艺术中的"记白当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被喻为"盛纳知识和传递信息的容器",而现代图书犹如空气、阳光、雨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人类能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世界,图书确实发挥了极其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学术图书出版发行的价值评估 学术图书,通常被指认为学术专著,即具有独特新颖的观点、严密精巧的结构、独创的文风的研究著作,其基本质素在于原创性与学术性.本文对学术图书的界定与通常的观点稍有不同,相比之下显得宽泛一些,即不仅指认学术专著,也包含具有较强学术性的一般图书,如高层次的文化读物、比较专深的科普图书、科学家的传记、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普及读物等.有些论者称这些图书为"严肃读物",鄙意以为不太妥帖."学术性"与"严肃"并不能等同,尤其不可置换.举例说,纯文学作品,该是"严肃读物"吧(没法说它不"严肃"),但它恐与"学术性"无涉,不能被指认为学术图书.中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给学术图书"正名",以期"正本清源",是于讨论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听书"就是用来听的"书",主要包括CD或者互联网上音频格式的文章和资料。这些音频文件不仅可以在电脑上播放,还可以在MP3和汽车里播放。它实际上是数字革命在图书出版业的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于"书",大约没有别的文字会像汉字这样用一"读"字约定得如此准确、有力和明白. 上学,叫"读书".尽管也有叫"念书"的,那原意不过是说"读书"要"念",所谓"书声朗朗"而已.  相似文献   

16.
近来西德政府收买报报纸,所花的钱愈来愈多,规模也愈来愈大.西德政府国防部今年拨给它所收买的报刊一笔所谓"原子武器宣传补助金",数字竟达八百五十万马克.他们收买了西德许多青年报,给他们各种"补贴",这笔赞用是在所谓"国防问题舆论活动"的基金中拨出的.对于满版谎言,充满火药气味的报纸,无人顧盼,自然不算奇怪,于是,"免费送报"的花样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略谈精品图书出版中存在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精品图书与畅销书 "精品图书"顾名思义是"精良的图书,上乘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内容优秀、制作精良的图书,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图书质量三者最佳结合、最佳体现、最佳统一的产物.何谓畅销书,衡量畅销书的标准是什么呢?它的标准是销售速度,即短期内最好卖的图书.由此可以看出这两者虽有共同点,但也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精品图书与畅销书都要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并追求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市场导向"规律是指商品经营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制定产品营销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导向"规律是商品经营遵循的普遍规律之一,图书经营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图书作为一种个别的商品是有其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图书经营在运用这一规律时必然有其特点.再者,图书市场需求具有两重性.图书的特殊性和图书市场需求的两重性,两者决定了图书经营不能绝对地、简单地而只能相对地、有分析地运用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9.
徐丽芳  池呈 《出版参考》2015,(13):18-19
几乎每一家购书网站和阅读社交网站都会向读者推荐图书,但它们往往是基于读者既往的购买史和阅读史做出推荐.那么,有没有一项服务能基于图书本身的内容和语言进行推荐,而不被图书的流行程度、 "水军"的造势或者出版商的营销手段等外部因素所左右呢?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家大数据图书分析服务提供商书灯公司(BookLamp)就可以提供此类图书推荐服务.BookLamp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6月的新奇计划公司(Novel Projects,Inc.),这家公司希望通过语义的不断计算与挖掘,开发出各类新颖的软件和服务.2007年2月,他们将语义技术结合出版产业,创立了BookLamp公司.这个团队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2010年8月上线的"图书基因组计划" (Book Genome Project),该服务利用自然语言分析技术为用户推荐图书,并为出版行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借势和造势--"事件营销"的启示 所谓"事件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概念,就是通过介入重大新闻事件、社会活动、历史事件和体育赛事,迅速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促进产品市场销售的营销策略.而时政新闻类图书则是指对现代传媒向民众广为传播的新闻事件、活动和赛事,出版社及时跟进甚至提前策划出书,借势发行销售的一类图书.从本质上说,出版社图书销售和一般企业产品销售在事件借势上有其共通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直接影响到时政新闻类图书的出版策略和出版社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