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正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文化旅游是当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济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开展体验性文化旅游提供了可能.论文以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针对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济宁市文化旅游的开发要构建体验主题、注重产品深度开发、设计体验式活动项目、营造体验氛围、加强体验营销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品质化,夜间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镇江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应抓住机遇,发展夜间旅游,既能给文化"加码",又能为旅游"赋能".对夜间旅游概念进行梳理,对当前镇江夜间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展镇江夜间旅游,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外出旅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从旅游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传播载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当前旅游业市场发展中的热门产品。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文化知识、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在城市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将城市的文化资源,体现在文化旅游产品中,为城市发展创造经济收益,并产生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当前城市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文化资本下的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围绕产业融合的经济背景、融合理论、融合模式,对目前广州市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对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均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策、技术、制度等因素的有力推动下,二者融合发展有助于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推动业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广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独特的旅游景点,在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昂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体验塑造与强化模式,分析旅游体验客体和旅游体验主体,构建以"体验式旅游"为中心的酒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基于体验式旅游视角,开发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酒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文旅融合时代,古地名的旅游价值日益凸显。利用人们耳熟能详、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地名作为现代城市旅游IP,进行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既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社会知名度,又有利于城市旅游文化的塑造,进而有助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吉安古称庐陵,以“庐陵旅游”作为吉安市旅游对外宣传总体形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呈现,使之能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贴近生活的形式进行多元化演绎,既可以提升吉安市旅游资源的社会知名度,为形成“庐陵旅游”粉丝社群打下基础,又可以将多元的吉安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从而助力吉安市旅游经济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旅游是专项体验式旅游的一种,文章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武威发展葡萄酒旅游的条件,并提出相关旅游产品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人们对"美好生活"日趋憧憬,"全域旅游"的提出也备受各个行业的关注.以西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PESTEL分析模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全域旅游视域下西藏节庆体育旅游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因素进行大环境分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促进西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的发展、传承及保护藏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芒市三台山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建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的不同影响。只有因地制宜,认真研究不同的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对旅游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休闲旅游意识的普及,旅游演艺市场的需求开始迅速增长,旅游演艺产品开始从附属产品转化为旅游景点新的主体旅游资源。敦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依托这样的历史文化积淀,敦煌旅游演艺项目和演艺市场均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敦煌旅游演艺项目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敦煌旅游演艺业的开发和发展应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优化升级旅游服务,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促进敦煌旅游演艺业的深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新颖和流行的旅游方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将结合河北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结合旅游和民俗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河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一直是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潮流.本文在深入剖析和布克赛尔江格尔文化旅游开发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江格尔文化旅游开发应注重的五大新理念,并从文化旅游产品策划的不同角度提出其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问题,为强化少数民族区域旅游扶贫,找到活化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契合点,结合实地的东北区域民族村落的具体田野调研以及中外各级文献资料的查找,最终决定运用人类学中文化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旅游应该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区域传播文化的“载体”,特别对于中国境内的“小”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极具指导性与实践性作用即通过旅游业传播民族文化的可行性;同时发现它也是中国扶贫工作的良好运营形式。为少数民族区域发展提出新的涵化模式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发展体育旅游的新构想;同时提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未来文化发展应提倡主体居民继续发扬“莫日根”精神与当地文化活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武术文化也可称是无形资产,是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对其开发的是否合理对武术文化资源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以河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对其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估,得出各个对应指标的权重.结论显示:通过AHP法对河南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武术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的总体得分较高,说明其融合开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了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深度融合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体育旅游更成为重点开发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丰富的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并且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本文旨在探索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是促进文化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2010-2012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和SPSS结果 ,发现这些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可分为四个等级,并据此从创新发展机制、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注重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加强文化旅游环境建设四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们参与旅游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文化是提升旅游资源审美价值的灵魂,因而,提高和丰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能够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贵州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与自然景观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大力宣传,必将使贵州的旅游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