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只知道获取,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更少有主动去关爱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本文通过论述在幼儿中开展关爱残障人士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体验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关爱同伴的情感。 2.知道同样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爱的体验     
爱是一种对待他人或事物的内在情感,对幼儿而言,爱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如与人分享好吃的东西,对别人说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和谦让等等.爱是需要模仿的.爱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本文通过以下案例,总结出支持引导幼儿在社会生活的真实事件中,去主动体验去学习,和怎样引导幼儿体验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孙兵 《山东教育》2009,(1):35-35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被关爱着、保护着,几乎没受过一点挫折。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永远需要别人的关爱和保护;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别人也需要关心,更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和义务去关心别人。他们对伤心失落的伙伴毫无同情之心,对身处困境的他人没有帮助之意,对老弱病伤的动物不生怜悯之情……孩子们“爱的基因”休眠了。  相似文献   

5.
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呢?现谈谈我的教育经验。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下岗”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下岗”的概念对大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班上,我们常听到孩子们互相议论:谁的妈妈下岗了、谁的爸爸没工作了。可有几个孩子知道“下岗”的真正含义?知道爸妈“下岗”后的心理感受?知道怎样安慰、帮助和对待下岗的爸妈呢!因此,设计这一活动,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增强幼儿的竞争、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下岗”一词的含义。2.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体验别人的情绪,分担他人的忧愁。…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幼儿在家中地位优越,一则受到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与呵护,另则有些父母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且有的家长自己的不当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致使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只知道要人关心要人爱,而不知道关心体贴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更少有主动去同情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作为幼儿教师,我深深感到,培养幼儿的爱心是我们为人之师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动,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别人,做有益别人的事或倾向。幼儿亲社会行为有:分享、谦让、安抚、合作、同情等。它是人际间保持和谐的基础,受到社会积极肯定和鼓励。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独生子女自私、独霸、不合作、娇纵等问题。教幼儿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体验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关爱同伴的情感。2.知道同样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及表达对同伴的感激之情。活动准备1.眼罩20个;体育器材:独木桥、山洞、小滑梯、绳子等。2.拍摄幼儿生活中互相帮助的情景照片并制作成幻灯片;音响。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1.
爱,是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人们在尽情享受关爱的同时,也应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热情去帮助和关心别人。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只有去爱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爱。这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幼儿教育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让幼儿学会给予爱,这不仅是发展幼儿才智的手段,也是培养幼儿高尚情操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关心他人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在3岁3个月——3岁10个月之间,根据家长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懂得关心他人的幼儿仅占17%,与我们在班上观察到的情况大致相同。为此我们设计了“关心他人”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愉快情感,初步懂得在别人遇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二、活动总目标 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从实际体验中,初步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从而萌发幼儿关心他人的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羞涩胆小,缺乏自信,对别人给予的关爱也总是将信将疑,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摆脱羞涩,树立自信呢?一、及时发现,正确对待大部分羞涩的幼儿是内向型性格,表现为不善言谈,不敢带头提问,说话细声细语,不敢和陌生人对视,常常躲着别人或自己单独活动。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就应该引起重视。对待此类幼儿不能过度苛刻、严厉,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有的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与同伴交往时不主动交谈,对别人的语言不积极回应,就着急地训斥:“快大声说话,真没出息!”这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贴上了“没出息”的标签,无疑是伤害了…  相似文献   

14.
张宇 《四川教育》2009,(2):63-6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2.通过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后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2.通过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后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目的:1.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讲评自己周围的好事,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2.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做事,会使别人快乐的道理。准备:1.将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绘制成若干张图片(内容为:扫地、擦墙、大姐姐帮小弟弟系鞋带、关水龙头等)。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一种充满情感、智慧的教育,我们不仅要教育儿童爱护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引导儿童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幼儿在听《三只小猪》之类的故事时必然会因为同情弱者而想要去帮助弱者,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在关爱生命的同时,运用智慧保护生命。比如,把小猪的房  相似文献   

18.
调控幼儿情绪对促进其个性、心理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旨在研讨幼儿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应对方式,建议通过接纳与倾听帮助幼儿渲泻负面情绪,通过理解与关爱帮助幼儿保持正面情绪,促使幼儿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逐步建立稳定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在我们这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他们没有经历过较大的事情,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为了让幼儿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爱,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关爱别人,热爱祖国和同胞,设计生成了主题活动《爱心长城》,设想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师恐怕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冷漠”、“孤僻”了。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也渴望友情,渴望别人的理解与同情,希望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现实中人际关系却很复杂,自己不知道怎样与陌生人交往,与同学或陌生人交往时,总觉得不知道讲什么好,看到别人谈得很起劲,自己好像被晾到一边,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心理学家指出,这其实是社交紧张或社交焦虑的表现。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交是增长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必须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