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同一事由在立卷整理中的应用和不同事由在客体全宗中的应用构成现代"事由原则"的两个层次.事由原则是档案整理历史原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事由是历史联系的一维表征,在现代档案实践中应与来源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2.
同一事由在立卷整理中的应用和不同事由在客体全宗中的应用构成现代“事由原则”的两个层次。事由原则是档案整理历史原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事由是历史联系的一维表征,在现代档案实践中应与来源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3.
国内主流教科书对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的表述是存在欠缺的,现有档案整理工作原则的表述是全宗理论的内容之一,而全宗理论包含于来源原则之中。据此我们认为,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档案学理论中,来源原则是“一切原则中的原则”。正如德国档案学者布伦内克所说,随着来源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它逐渐被公认为既是档案整理原则,又是组织原则,也是研究原则。这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更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全宗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档案理论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同一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分散,不同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混淆。从理论渊源看,我国的全宗理论是在前苏联档案界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莫斯科公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源自于来源原则,是以来源原则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潘连根 《浙江档案》2003,(11):14-17
作为档案学特色理论的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自19世纪中期产生以来,已成为所有档案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并使档案工作最终与图书、资料、情报等工作区分开来。本文主要通过对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的历史过程的考察,探究这一档案学特色理论中两个重要概念———“来源”与“全宗”的发展变革规律。一对于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的认识理解,国内外档案界是基本一致的。如国际档案理事会在1984年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中,将“来源原则”定义为“同一来源的文件/档案,不应与其他任何来源的文件/档案相混淆的基本原则,常常被称为‘尊重全宗’原则。将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宗理论、全宗原则、全宗方法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三者应当各有各的确切定义.全宗理论是档案实体整理保管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实质是.在档案实体整理与保管领域充分尊重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资源的最佳存在环境.全宗方法基本思想是,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坚持以历史主义为主,实行历史主义与逻辑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 ,以“新来源观”的形式出现在档案工作者面前。深刻理解“新来源观”的实质 ,对于电子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从语言分析、历史回顾、哲学思考等角度剖析了“新来源观”的实质 ,论证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原则。作者进一步阐明了“新来源观”的提出对于把握档案学其他相关问题 ,如来源原则与全宗原则、事由原则的关系的实践意义 ,并对“新来源观”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来源原则,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具体来说是1841年法国提出的“尊重全宗原则”,其核心思想是按照件形成机关(即来源)整理馆藏档案,即“档案由一个行政单位或个人的全部件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得把一个单位的档案分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档案馆;强调档案馆的档案必须按产生它的行政单位的原来编制为基础进行整理.必须遵循一个单位的档案不可分散和不可打乱的原则。而对于电子时代的来临,欲应付它赋予档案工作的诸多挑战,只有更加依赖于来源原则。但更需要对来源原则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来源原则,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具体来说是1841年法国提出的“尊重全宗原则”,其核心思想是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即来源)整理馆藏档案,即“档案由一个行政单位或个人的全部文件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得把一个单位的档案分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档案馆:强调档案馆的档案必须按产生它的行政单位的原来编制为基础进行整理,必须遵循一个单位的档案不可分散和不可打乱的原则。”而对于电子时代的来临,欲应付它赋予档案工作的诸多挑战,只有更加依赖于来源原则,但更需要对来源原则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全宗是档案馆 (室 )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 ,按全宗管理不仅是档案馆 (室 )按来源区分档案的一种整理方法 ,而且也是国家规定的档案管理原则 ,即档案馆 (室 )档案的最高层次必须按全宗分类整理。全宗原则的核心是来源原则 ,即档案馆 (室 )档案的最高层次的分类必须“从出处立根” ,维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著名人物所形成的档案有机体的完整性。违背全宗原则 ,不仅会给档案的分类整理造成困难 ,使档案的保管造成混乱 ,而且还会给档案的价值鉴定和开发利用带来不便。然而 ,目前不少档案馆 (室 )都存在违背全宗原则 ,区分全宗的…  相似文献   

11.
全宗原则、来源原则、档案组合、文件全宗等国外全宗理论,对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全宗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发展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宗理论.  相似文献   

12.
沙菲 《湖北档案》2007,(5):14-16
来源原则是各国公认的档案学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档案管理的最高原则,是指同一来源的文件(档案)不应与其他任何来源的文件(档案)相混淆的基本原则。它起源于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形成于德国的“登记室”原则,荷兰三位档案学者出版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并推动这一原则走上国际化道路,使之逐步演变成为“档案整理的至善原则和一切原则中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全宗理论是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 ,我国的全宗理论主要来源于前苏联的全宗原则。主要以全宗及全宗的补充形式为主体 ,涉及到国家档案全宗 ,档案馆内全宗等各个层次。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 ,全宗理论的各个层次都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 ,需要对全宗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以便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和不同类型的档案具有不同的整理工作内容,需要遵循不同的整理原则; “全宗原则”在我国档案学理论中已经得到发展,关于全宗补充形式的论述为档案整理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档案种类的日益丰富和整理工作实践的不断充实,“来源原则”已经无法容纳档案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所以“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既没有实践意义也不合科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来源观”的提出,我国档案界就全宗理论进行了重新探讨并形成了新的认识。本文对全宗的定义和全宗理论的实质进行了总结与思考,认为全宗定义的研究应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应脱离其定义表述注重其思想内涵;全宗理论的本质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客观、尊重有机联系,这种本质始终是档案工作者应恪守的信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全宗理论的再思考:兼与王茂跃先生等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燕 《北京档案》2000,(8):18-20
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档案界人士对全宗原则的认识更加深刻.前苏联开始着手解决原有理论的不足,在1970年颁布的全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档案全宗的定义是:"彼此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的交由国家保管的文件综合体".这就意味着某些非同一来源机关而具有逻辑联系的文件集合体也可称为全宗.  相似文献   

17.
来源原则指的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时,要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可混淆的整理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思想实质上是确立全宗并保持全宗的完整性。国际档案理事会于1984年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称:“来源原则”是“指同一来源的文件/档案不应与其他任何来源的文件/档案相混淆的基本原则。”根据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来源原则是指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洁  张晨文 《兰台世界》2017,(13):16-21
来源原则是档案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后保管时代,来源原则面临新的挑战,具有新的内涵。文献调查表明,中外学者对后保管时代来源原则的研究聚集于:对来源原则中的"来源"进行重新定义、对不同来源档案整体分类研究、国家档案全宗在新时期的适用性、来源原则在档案鉴定中的综合应用、来源原则在保证电子文件凭证性方面的应用以及来源原则在档案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学者们积极探索、乐于交流,但是借鉴有余、创新不足,重视理论、疏于实践。  相似文献   

20.
陈晓敏 《北京档案》2004,(10):34-35
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条件。在建国后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档案工作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