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平  张国飞 《现代传播》2015,37(2):103-106
当前,我国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主要体现于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三种形式。但由于受到制度梗阻、政策滞后、产业乏力等因素的影响,纪录片产业媒介融合实践呈现出一些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梳理多样的纪录片媒介融合实践基础上,尝试提出纪录片这一片种的独特之处,并找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作为新媒体发展推动下的信息传播综合作业模式,正重塑我国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业态。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以媒介中心视角观察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但缺少受众中心视角的思考。本文从媒介融合时代受众需求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几部优秀纪录片融合实践的分析,发现以受众为中心将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媒介融合的深化发展,为纪录片产业的融合提升找到可行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主要体现于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三种形式。媒体的融合使纪录片产业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变化以及产业链重组等等。这些变革涉及到诸多产业利益主体,此时各种矛盾也开始渐渐显露。纪录片媒介融合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和缺陷,透过问题、缺陷,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的三大瓶颈阻碍着纪录片产业充分利用媒介融合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三大瓶颈分别是制度层面的计划者主权之下的资源配置;政策层面的占位固执与视角的单一;产业层面的市场要素待激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媒介融合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媒介融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理念的拓展。同时,结合一些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段的创新。最后,探讨电视纪录片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融合,提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要关注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坚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电视的旗帜,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产品的种类和形式更加多元化,中国纪录片迎来新的挑战,解决受众缺席问题,改变传统记录片的说教方法,成为中国纪录片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受众视角分析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范式,希望有助于大家对中国纪录片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陶喜红在《新闻窗》2007年3月号上撰文认为,随着媒介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媒介改革的深入,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邱源子 《传媒》2015,(7):56-58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形态的媒体彼此交流,共享各种传统的、新式的信息服务内容,传媒产业融合的蓝图正在被勾画.作为电视媒介主要节目类型的纪录片,固然要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探索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由南京广播电视台为首个国家公祭日创作的30集系列微纪录片《城殇》,每集时长约3分半钟,在电视台与网络同步播映,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思考《城殇》在新媒体语境下创作手法与运营模式的成功之处,有助于为专业机构制作优质微纪录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颖 《传媒》2021,(19):42-44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媒体融合发展为纪录片生产传播带来了更多机遇和途径.5G时代来临,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重构了新的传媒生态,也使得纪录片产业与互联网并轨,有了更多新的创作形态和时代内涵.与此同时,纪录片受众的审美取向以及参与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媒体纪录片呈现出新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国影视纪录片产业在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4年《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国家政策将影视制作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大力促进影视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将会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作。2011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是国家扶持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一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赵曦  张明超 《现代传播》2015,37(2):106-109
互联网从一场技术变革发展为社会变革后,催发了新的文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其传媒属性也深刻影响了今天的传媒产业和产业之内的包括纪录片在内的所有传媒产品的业态发展。本文从互联网对纪录片的投融资渠道、创作主体、创作方式、网络推广和价值延伸五个层面对互联网媒介环境下的纪录片业态变化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很多人都在大谈特谈融合、媒介融合等概念,但是却对融合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南辕北辙、离题千里,笔者就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体会谈谈融合的本质、媒介之间能否融合以及融合的主体三个问题。融合的本质是产业融合首先,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打破了产业之间的界限,产业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融合才开始真正出现,因此,融合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既有的产业边界。其次,融合的本质是产业融合。产业界限打破之后,不同的产业开始高速融合成新的产业蓝海,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信息产业、IT业和传媒业开始融合成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成休  相似文献   

12.
陶喜红 《新闻窗》2007,(3):100-101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①”随着媒介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媒介改革的深入,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菲菲 《新闻世界》2010,(8):284-285
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是其技术背景、消费者背景和产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正深刻影响着我国转型中的出版产业。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原有出版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以及新的价值链模式的构建,为我国出版企业的转型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静波 《出版广角》2016,(17):70-72
伴随着网络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纪录片也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纪录片市场变得多元化,一系列新的纪录片类型相继出现,纪录片出版、影视和周边的衍生产业也大大拓宽了纪录片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让纪录片发展呈现了新的传播态势,同时,视频网站也为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产业发展策略,并介绍了一系列成功的纪录片案例。  相似文献   

15.
邱昊 《今传媒》2011,19(1):153-154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秉承"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实践正在由批判思考转为"赋权",即倡导一种参与式的公民行动,由此来促成当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关联性思考来探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策略,从而给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的四个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代媒介发展的必然走向。对媒介融合的探讨应围绕着媒介融合的本体特点出发,以此来寻找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介发展和改革之路。媒介融合所导致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对新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吕洁 《青年记者》2017,(8):59-60
新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受到苏联电影模式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纪录片都以政治宣教载体的形式呈现. 1983年的《话说长江》和1986年的《话说运河》成为80年代我国纪录片的转型之作,其表现手法开始注重生动的细节和艺术个性.199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望长城》标志着我国纪录片走上了“客观与再现”的道路,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①2000年前后,娱乐节目成为电视节目中最受欢迎的部分,纪录片的发展受到冲击,北京电视台的《纪录》、安徽电视台的《东方纪事》等一大批知名纪录片栏目相继停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头十年.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纪录片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活,面向市场的策划、制作、营销能力有待提高”.此后,我国纪录片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下的探索性实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  相似文献   

18.
阿忆 《青年记者》2020,(6):65-66
数字媒介技术,使先前的媒介产品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纪录片也不例外。周轶君深入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本国许多少儿教育机构,体验不同的教学实践,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作岀6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它不再是在院线和电视上映播的影视纪录片,而是仅在优酷网上线的视频纪录片。针对这个纪录片系列的一些批评,依旧是比照旧媒时代的标准而来,笔者试以数字媒介时代的纪录片新特征来读解它。  相似文献   

19.
张永洁 《青年记者》2012,(23):77-78
当今,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大趋势,为播音主持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要求.笔者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出发,探讨播音主持专业的融合性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文章从用户视角重新审视媒介融合,以期丰富该领域的理论脉络。文章立足于用户的媒介融合实践,将其划分为打包式融合、参与式融合以及嵌入式融合三个维度,分别从媒介消费层面、内容生产层面以及日常生活层面阐释了用户的媒介融合实践,通过对用户媒介使用行为的分析,或能为媒介融合进程的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