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陈氏太极的产生和最终走向极致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起着作用。这其中道家文化取向则建构了它的主要线索和基本底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本轮是其本体支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为而无不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角度感知汉语,一是视觉(文字、书法),二是听觉(有声语言),缺一不可.然而综观汉语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东汉已有《说文解字》,而南北朝才讲四声,《切韵》到隋朝才定下来,宋朝才有《通志·七音略》.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学科“诗学”“词学”“汉语音韵学”,直到20世纪后期专门研究“有声语言”的“朗读学”“朗读美学”才建立起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重形轻声”“重文轻语”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倾向;而当今,广播电视业内“重采编轻播音”;各类学校“重作文轻朗读”;大众传播“口语至上”,所谓“怎么想就怎么说”,认为有声语言是“不学而能”的;人们更关注新闻传播内容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义,而忽略了新闻播报中有声语言传播本身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说,是在对世界从何处来的哲理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世界是怎么来的科学假说。老子的一、二、三数字表述,是具体事物与发展阶段论的统一。老子用这一假说,阐述了一分为二和事物发展阶段论。  相似文献   

4.
,不像哲学,也不像神话,通篇在讲故事,很好读。在阅读艰深的学术著作,规范化的学术论文之余,翻看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读完后,又觉得意味深长,平易之中直指文明的幽深之处。翻看这本书,首先碰到了两个问题:谁是士尔先生?有哪“两界”?先说第一个问题。书中交代:第一,士尔先生是一位人类学教授,外出考察时曾失踪多日,梦游奇境。以此为引导,苦心经营十载,成就此书。由此而言,士尔先生是本书的叙述者,是士尔先生在说在写,我们要以此作为理解此书的基础。第二,书中第十一章又讲道:“帝山东南八百里,依山临海,居一凡常人家,男名士,女名尔。”书中又讲道:“士半百之年,一日耕于田间,暴雨突降,天光四起。士感皮肉尽裂,脑髓暴涨,天光穿身。眼前万物不见,唯见数码轮显,细观万数,盖以一、二、三、四、五、六为基,演绎变幻。”这里所讲的数字,就指“一本、二维、三生、四象、五行、六说”,是天光开眼所见之物。我们又由此而确定,士尔是书中的人物,是作为叙述者的士尔先生笔下的士与尔两个人物。士尔所代表的深意还不仅如此。如书中所说,士与尔是凡常人家的夫妇,合而生三娃。六数指“万古而来,大千世界,实乃无生有一,一分二维,二合生三,三衍万物,万物四象,根于五行,行于六说,六说合正,成七归一”。  相似文献   

5.
一、"道"家的经济伦理 1."道"论的思想文化 "老子"在"道"论中认为自然规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把"道"描述成天地之始,是包含一切灵性的万物之母,道中是无是有、是虚是实、是白是黑、是清是浊、是真是假、是美是丑、是善是恶、是正是邪,都由万物运化其中,且又生化在万物之中,一切被它策动、被他运化、被它圆满.  相似文献   

6.
新闻政治思想性的实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阳 《青年记者》2004,(11):28-29
由于中国文化素来重“文以载道”、“诗言志”,更由于我国新闻事业的演进逻辑与民族命运、时代精神紧紧相联,“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业的灵魂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就是新闻事业与报道要有政治性与思想性。但是,这种诉求如何转化为现实效果却一直是个问题。因而,政治思想性及其实现这个话题一再被人们提起,这既宣示了新闻实践在这方面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又表明了人们进一步改进的要求。常言道:道举器立,纲举目张。只有深刻理解“做什么”与“为何做”,才  相似文献   

7.
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我有一个“论”,叫做“一重三有”“。一重”是重人格;“三有”是有作品、有理论、有影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价值多元、新技术革命、与世界接轨等等,伟大的时代潮流,给我们的社会生活、职业要求、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以为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面临着与以往许多年间都不同的、方方面面的、前所未有的考验。重人格。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特别地提出来,是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的新闻队伍中,已经和正在出现各种各样人格缺失甚至很没有人格的人和事,在削弱、贬损、毁坏着新闻和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8.
某炮兵旅政治部主任吴红兵当主任两年多来,从本部向上级机关输送了11名搞报道出身的“笔杆子”,可他手下仍人才济济,请看他的生“才”之道。“就地取才,精心培养”,是吴王任的生“才”之道。战士时天存因“写作基础一般”,一直没能进报道组。吴主任主任后,通过和小时接触,发现他虽然写作基础差,但有潜力可挖。就把他调进了报道组,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摄影、写作经验传授给他。有一次部队抢险救灾,吴主任不顾关节炎,站在没膝的水望,边给小时打伞“保驾”,边给他讲抓拍等技巧,使他受到了一次实地锻炼,拍下了许多难得的镜头。当夜…  相似文献   

9.
1 收集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有主次地陆续完成。这是要求我们在收集工作中首先要慎选题,重立项,要“巧”理工作思路。如何体现“巧”字,具体讲就是要把握好“三为原则”。即在收集工作中确实把握一为经济建设服务、二为学术研究服务、三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的原则。依据“三为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收集,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服务特性。在此基础上,要注重“三个增强”。即一要增强收集档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意识中,“太极”之说,深奥而又神秘。它的高深和玄妙,可能会使人感到,把它和装帧艺术扯在一起,好像有些故弄玄虚。其实,它虽然在科学和哲理方面是一个高层次的概念,但却是极普通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这自然也包括装帧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在内。宋代的著名易学家朱熹的《朱子语类》(卷94)中就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并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由此可见,装帧艺术的基本规律,也是服从于太极法则的。  相似文献   

11.
它是一张“文人论政”的报纸 在旧中国,《大公报》一贯标榜自己“不党、不私、不盲、不卖”,是一张“文人论政”、“以文章报国”的民间报纸。因为它敢于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日报》曾多次刊登文章责骂《大公报》和王芸生“其主义为民族失败主义,其方略为国家分裂主义”,“助长动乱,危害国家。”他们公然连续发表“一查王芸生”、“二查王芸生”、“三查王芸生”的社论,指责《大公报》为共产党“张目”,是新华社的“应声虫”。 有人说《大公报》曾给国民党帮过忙,那是指《大公报》也登过一些反共言论。早在1941年5月,王  相似文献   

12.
电脑这玩意儿,自打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从中国的八卦思想——“太极生两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悟出用二进制来作为计算机的运算法则,并由后来的科学家用电子原件实现运算后,就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从而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信息时代”。国家规定公务员录用要有电脑上岗证、职称评定要有电脑结业证,众多单位相继进行了电脑全员培训等等。电脑的重要,相信许多人是知道了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博客,我们还有很多无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在多元视角下,我们才会真正地看到博客对于社会、对于文化所将带来的长远意义。而另一方面,博客之美在于“博”,博客之道在于“博”,只有“博”了,博客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时政报道,死板者多,鲜活者少。这是一道“难题”。如何解决这道“难题”,起“死”回“生”呢?有一剂良方,那就是:三贴近。  相似文献   

15.
董婷 《青年记者》2016,(23):55-56
《新疆日报》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新疆日报》的自治区成立大庆专题报道(以下简称“大庆专题报道”)反映了新疆现代化建设、民族政策贯彻实施最辉煌、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成就.分析总结大庆专题报道有三重意义:一是梳理新疆新闻事业发展史;二是回顾新疆社会建设史;三是从大专题庆报道中“见史,见人,见精神”,凝聚民心,放眼未来,筑梦新疆.本文以1955年到2015年的大庆专题报道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民族问题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至四版,集中来说,存在如下四点民族问题:一是中国“种族”提法;二是“XX人”民族提法;三是“族姓”提法;四是没有“民族古籍”类目,这些既有学术上的分歧,也有认识上的不足,更有政策上的失误。为此,特别指出并加以讨论和更正。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7.
有学曾用“三自”来概括我们以前所做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这是电视节目在“商品化时代”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新闻节目已经步入了“商品化”时代:其特征是受众用“收视率”这种“硬通货”来购买“新闻”这种商品,受众的消费偏好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尽管“收视率”不能同新闻价值或节目品位画等号,但它绝对是市场的晴雨表。新闻栏目的考量目前有三重标准:一是宣传效果,二是收视状况,三是广告投放。各地的“小新闻联播”做给领导看,可以不太顾忌后两重标准,但作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受这两重标准的支配或制约倾向十分明显。也就是制作必须十分在意这些新闻在受众那里的售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辰目 《传媒》2015,(18)
七七事变纪念日过去了, "9·3"大阅兵结束了,九一八的钟声也响过了 在此期间,媒体关于抗日战争的报道比比皆是,有纸媒、有网媒,有文字、有图片文字里面有整体上总结抗战经验的,也有个体回顾某一次战役、某一次战斗、某一次残杀、某一个英烈的稿件等.总结经验的文章中,既有正面的成功之道、胜利之道,又有反面的失败史实及教训思考 关于抗日战争,是媒体告诉了我们这诸多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媒》编辑部本期组织了这个抗战宣传专题我们应该感谢媒体,让我们大致能够读懂抗战读懂抗战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中流砥柱的问题,二是正面战场的问题,三是民族觉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报纸上的民族报道,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反映民族地区的成绩和变化,常是一、二、三、四,现象罗列。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例如把在稿件中点缀几句“金珠玛米亚古都”、  相似文献   

20.
不知缘于何时,在逢年过节、重大庆典之际,晚会成了人们庆贺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演变为一种风俗,无愧是中国人守岁的“精神大餐”。但当综艺晚会泛滥到了成灾、到了歌舞“生贫”和歌舞“生烦”、到了不得不下令严控之时,晚会已完全背离了她的初衷,误入了一条“死胡同”。回忆去年,央视的“三·八晚会”《我们的一个世纪》和6.5世界环境日特别节目《我们共同面对》,吹起了一阵清风,泌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不仅丰富了晚会的内涵,还让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的一个世纪》采用的是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