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论图书馆信息服务经营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广告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分析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向市场,必须树立全新的广告和市场营销理念,用市场手段去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谁作决策”的问题,引入定位、定价、目标市场、公关“CI”等策略,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经营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黄枫 《今传媒》2005,(10S):87-89
中国广告发展26年,没有哪个时期比2005年的发展形势更难让人预测。从2004年开始,平面媒体陷入了历年来少有的低谷,而更让传统媒体感到危机四伏的是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分流,2005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今年年底广告行业对外资的完全放开,中国本土广告企业将以25年的原始积累来对抗已经完全成熟的国外广告大鳄——这显然并不是同重量级的较量。是坚守阵地还是寻求联合,已经成为本土广告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面对2005中国广告的“混乱”局面,很难有一个恰当的命题,不如把它肢解开来,或许更能看得仔细,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3.
张翼远 《新闻窗》2009,(4):115-115
广播广告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广播广告额从2000年的15.2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38亿元。2004年,全国有12家地方电台广告收入过亿。2006年9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暨中国广播广告论坛会议上,业内人士针对广播广告收入大幅增长的现象,感叹其增长速度,位居传统媒体之首。广播广告已从媒介广告中的“弱势”地位变为“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4.
许伟杰  胡颖琳 《新闻界》2007,(2):111-112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如何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当今中国广告界,乃至企业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它的解决需要广告业界和教育界不断地从实践操作中摸索,从理论探讨中  相似文献   

5.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卢晓华 《传媒》2005,(6):13-17
从1979年的1000万元到2004年的1238.61亿元,仅仅20多年的时间,中国广告业便创造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金钱神话。然而广告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虚假违法违规广告的大肆猖獗,却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中国广告业的问题与弊病。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005年4月26日,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1部门,在北京召开“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拉开了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的序幕。中国广告业的总体态势如何?虚假违法广告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监管?传媒业发达国家的广告监管有那些办法?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为了配合国家11部门开展的“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本刊特策划推出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7.
邢瑞  徐波 《青年记者》2007,(14):17-17
19世纪中期,消费品公司就开始在报纸上登广告了。从那个时候起,大众媒体广告业的工作一直是“建立联系”,等客上门。中国从1979年恢复广告市场以来,广告发展一直呈上扬之势。但是,随着“全球化抱抱”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广告形式和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广告业正经历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换,以至于广告职业人就像暴风中断了龙骨的帆船。  相似文献   

8.
周天一  黄叔界 《传媒》2016,(5):78-80
本文探讨了广告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中国传统的“家”“节”“情”文化内涵着手,对广告艺术进行分析,提出应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广告创作中,而不能只停留于素材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缘政治学”视角,对广告表达中的地缘政治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跨国广告在输入对象国畅通无阻,在广告表达上注意追求国际性认同与民族性认同的协调一致。在此过程中,广告不仅推销产品,更输出一整套价值观念和消费话语,包括自己国家的形象和意识形态。输入国基于民族主义的立场,予以回击,双方的争夺和对峙构成了广告传播的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3种专业期刊中的广告学术论文为样本,从论文数量、主题分布、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广告2010-2014年5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近5年中国广告学术研究比较偏重对广告产业经营、广告本体发展和广告史的探讨,广告效果、媒体和受众研究稍显单薄,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广告产业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广告研究的国际化视野将更加凸显,公益广告的价值和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强调。  相似文献   

11.
王志 《当代传播》2004,(3):72-73
广告诉求是商品广告宣传中所要强调的内容,俗称“卖点”,它体现了整个广告的宣传策略,往往是广告成败关键之所在。倘若广告诉求选定得当,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起消费欲望,从而促使其实施购买商品的行为。我们以药品广告为例,对其传播过程中常使用的诉求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大多数中国广播媒体而言,广告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广告经营的种种营销策略中,价格策略是最常用,也是最灵敏的策略。尤其是在广播媒体竞争加剧的今天,科学的价格体系、有效的促销手段是广播广告经营的成功要素之一。但是,在电台经营管理中,广告价格体系研究和应用却还处于空白状态。如果只是根据经验确定价格,缺少对广告时段定价依据和价格策略的科学分析,就会导致频率广告时段定价依据和价格策略的科学分析,就会导致频率广告投放严重不均衡,导致广告资源的浪费和广告经营的不均衡发展,从而在整体上遏制广告经营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陶进 《新闻三昧》2001,(8):44-45
读了今年3月13日《北京晚报》28版刊登的广告业内知名人士的一席高论,收益很大。广告专家们以“中国广告还缺什么”为主题,大致谈论了行业自律、中国广告在世界广告界中的地位、朦胧中的中国广告理论的发展、广告人才的流动等方面的现状和前景。其中,中广联总裁令狐完成在行业自律专题中谈道:希  相似文献   

14.
戴丽娜 《声屏世界》2003,(10):21-21
在2002年“十大恶俗广告”的评选中,脑白金广告以8.22%的得票率高中“恶俗广告”榜首。自从评选结果一揭晓,关于脑白金广告的纷争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人认为,这次评选结果可谓是众望所归、“恶”有“恶”报;另一些人则为脑白金广告鸣不平。由于脑白金广告曾带动了销售量的大幅度增长,他们认为“恶俗广告”不等于就是失败广告,即便是“恶俗”广告,它也是“恶俗”成功了!脑白金广告真的是“恶俗”成功了吗?这样的“恶俗广告”能一俊遮百丑吗?请且慢为脑白金广告叫好!之所以不能把脑白金广告称为成功广告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一俊”无法遮…  相似文献   

15.
“断药”后的广播电台如何广告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少峰  李彬 《视听界》2005,(4):66-68
取消医药广告也好,整顿违法医药广告也罢,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医药广告额将会呈明显缩水之势。日子难过的不仅仅是某些医药广告主,那些靠医药广告吃饭的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更是难逃一击。广播电台如何正视“断药”后的现实危机,如何实现与违法医药广告的彻底决裂?不仅关乎违法医药广告整顿之成效,更关乎电台广告经营之未来。问诊”:长期“吃药”的副作用有多大?从图表(右图)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医药广告对于广播电台的意义可用“高比重”和“高增长”来形容。事实也正是如此,医药广告已成为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徐浩然 《视听界》2008,(2):74-76
2007年中国广告业在电视、广播的广告投放量都比2006年同期有两位数增长。互联网广告市场2007年增长33.7%,达到129亿美元,而视频广告是其中的亮点。2007年中国广告市场较上年同期上涨12%,这一增长速度较上年有一定的回落,表明中国广告市场处于“克制性”增长阶段,广告营销手段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纽约城市中心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到央视上频繁的城市形象广告,再到政府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公关处理、逐渐盛行于地方媒体的各种软式广告(俗称“软文”)……无论是出于政绩冲动,还是立足于解疑释惑、推动发展,政府“说话”的迫切需求,催生了政府形象宣传广告的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8.
蒋旭峰  曲音 《新闻知识》2003,(12):56-58
“广告战略是策划过程的核心,它决定了广告的最终目标以及相应措施。”①用什么样的广告策略最可能影响目标市场去考虑购买某产品或劳务,这对于广告计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形成与发展广告策略,通常是广告计划者发展整个有效广告运动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误导性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或广告从业人员利用消费的不知情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弱点,在广告中运用模棱两可、引人误解的语言陈述或表达方式,有意诱导消费对广告主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促进销售、获取营利的行为。它“误导”消费的方式主要体现为蓄意打造“全新消费理念”、形成虚假“市场需求”等5个方面。探究误导性虚假广告存在的原因以及在我国如何杜绝误导性虚假广告,可以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国家有关广告法律法规等层面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浅析广告的情感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诉求是以亲切、柔和的广告画面,自然流畅的广告语言,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人们有所感触,令人着迷、左右人的情绪,使人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人们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产生共鸣,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