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称谓语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及社会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2.
唐娟 《文教资料》2007,(9):90-91
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或特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父母”、“姑舅甥”、“媵姪娣”“夫妻”四组称谓的分析,考察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称谓(appellation)是对人之身份角色的称呼,体现了人类社会中特定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对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应进行无泛化的中西亲属称谓语比较、泛化的中西亲属称谓语比较和昵称比较,其中昵称比较又包含反语昵称、乳名昵称、叠字昵称和拟物昵称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上的区别而使用的词语。英汉称呼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比较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并试图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称呼语能够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为基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称呼语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探索称呼语与特定的社会或文化之间的相似或理据关系。从一个较新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语言符号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象似现象,从而丰富了称呼语及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称谓是人类社会关系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者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称谓,比较集中地反应了东北农村的人际称谓特点,并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婷玉 《文教资料》2011,(19):41-43
称谓是在人类社会中用来对特定人际关系和身份角色的称呼,称谓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思维及交际方式。而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称谓上也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称谓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以此来探微两种语言各自承载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演变提供了新视角。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用来称呼讲话者和受话者的词语,同时体现出参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是我们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各种媒体或外国强势文化等的影响,我们汉语的称呼语出现了复制、模仿或变异等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0.
林凤 《考试周刊》2007,(46):60-6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面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这不仅仅涉及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试对"小姐"称呼语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就是对言语意义的理解。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就是称谓者(说话人)与被称谓者(受众或读者)通过关联图式的打破或激活方式来相互认知的过程。这就是关联理论框架下称谓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女性称谓语是语言交际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研究、考察、分析英语中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可以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英美国家中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制度以及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渗透在语言中,语言又反映了文化。称谓语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中国的称谓语丰富多样,而在西方,人们对称谓语的使用却不像中国这样频繁。因此,称谓语的翻译也就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由于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称谓语各不相同。不同文化背景的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称谓语,比较两种版本的英译,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称谓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称谓的元语言性质及元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称谓是人际角色关系定位的主要符号标记。称谓系统中的称谓词如同公理系统中的初始元,在语言系统中充当元符号的角色;称谓符号不仅对人际关系、人类文化而且对人类言语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和描写,从而使其在本质上具有元语言性质和元语用功能。研究称谓的这些特性,对进一步认识称谓现象的本质乃至人类语言的本质及使用规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5.
姓名称谓是整个称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名称谓在汉语表达中常以其特定的变称形式出现,且每种变称形式都各有其表意特色,外来语姓名称谓也受此影响而“汉化”。姓名称谓的汉语表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心态、语体风格等都对它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交语境中使用的称谓语,除表示对交际对象直称或他称的语义功能外,还往往蕴含着示亲昵、表威胁、言请求、传喜恶等多种言外语力和语用功能。本文探讨的是在对称谓语的英汉互译中应以语用对等为准则,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准确地反映称谓者双方的身份,传达称谓者语气,表达称谓者情感以及体现称谓语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湘方言动物性别称谓词汇是畜牧业和农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是不同历史时期积累起来的各种词汇形式的集合。结合方言学和社会学的方法,通过调查不同称谓词语使用百分比来考察该称谓的生命度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以此探讨新湘方言中新派和老派在动物性别称谓上的差异以及性别称谓词语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中的呼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呼语除了具有指称呼唤功能以外,还可能兼有富于表现力的评品功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行为具有极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同文化间的呼语系统及呼语使用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呼语可能是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标志。而具体的称呼方式又与文化、社会、教育、信仰、年龄、性别以及说话人所处情境等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汉语称谓是文化问题。它与伦理、文字、历史、社会、政治和管理等学说都具有关联性。索绪尔的符号学不能解释汉语称谓问题。称谓是社会的产物并随时代演变生成、消亡和增减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