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其做出了全面、广泛、迅速的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地震直播时间之长创下直播报道时间之最,其投入人力、物力也为创近年来直播报道的新高。可以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6月20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作为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的一员,在山西作演讲报告,人们从中领略到了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神圣使命的职业风采。  相似文献   

3.
这个话题是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引出的。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投身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去。中央电视台适时推  相似文献   

4.
央视汶川地震报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用客观、高效、平衡、透明的报道于第一时间赢得了电视媒体的话语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认为,央视的此次抗震救灾报道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对其作法、经验作了初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报道中电视直播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以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迅速、公开、透明的直播,本文讨论了其重大意义,阐述了电视媒体在特大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中央电视台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启动24小时新闻直播。迅速的反应、翔实充分的新闻报道,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全面的灾情资讯。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为案例,分析此次灾难事件报道央视出现的新变化:一是反应更加迅速;二是报道更加客观、全面;三是投入更加强大;四是报道感人,凸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新华网首先发布了地震的消息,使震中以外的民众对地震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报纸由于印刷限制,影响了时效,但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几乎都是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报道之多之详细可谓"空前".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看望慰问抗震救灾新闻工作者时,动情地说:"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进展,凝聚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①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迅速启动抗震救灾报道应急机制,及时调整节目设置,推出直播报道和特别节目,组织记者迅速奔赴灾区一线,全方位、高密度地展开抗震救灾报道,及时发布灾情权威信息,全面反映救灾工作进展,大力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亲切关怀,报道灾区各部门抗灾救灾的措施成效,生动反映抗灾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泛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支援帮助受灾地区的感人事迹,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新闻媒体迅即全力投身于抗震救灾报道,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第一时间对地震灾害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使全世界的人民都目睹了地震的惨烈,听到了同胞们的呼救,感受到心灵的震动。十多亿华夏儿女心系灾区,主要是通过电波关注灾情,关注救援,奉献爱心。本文试就中央两台的抗震救灾报道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有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是展现频道实力的时候. 今年的"两会",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开播后迎来的第一个"两会".当频道专业化使央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频道资源用于大型战役性报道时,切实体现"三贴近"的成功实践,改进会议报道,加上精心策划、协调与统筹,使本次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实现了内容和形式更完美的融合,节目量成倍增加,节目形态丰富多彩,并在多个方面开创了诸多新记录和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南方的雪灾,五月四川的震灾,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以每天24小时,累计超过400小时不间断的现场直播,成为受众获取救灾信息的重要平台,树立了良好的国家电视台形象。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国家电视台的作用,发挥电视媒体"第一传媒"的优势,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及时、公开、全面地报道抗震救灾工作,在正确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士气、振奋民族精神、救灾信息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电视媒体以其报道的直观性和现场性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汶川大地震的鲜活的记忆。在中国电视50年之际,汶川大地震报道成了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在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以其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27日,楚天都市报A18版推出"特别报道"--<一心割肝救子母亲半年日行10公里>.从这一天起,"暴走妈妈"这个新词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流传,全国各地的媒体接踵而来.到11月3日,"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手术的当天,这一系列报道被推至高潮:中央电视台进驻武汉同济医院进行现场直播,当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分时播放手术进展,各地卫视竞相转播.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岁末突发的印度洋“海啸”灾难过去已经半年多了。回顾和总结前段时间世界各地媒体的报道,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众多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这次罕见的“海啸”。本仅以中央电视台的海啸报道为案例,进行分析。的确,在这场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及其后,中央电视台以极大的同情心跟踪报道了海啸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报道海啸的过程中,央视始终把“人”和“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友好邻邦遭遇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萃     
世界活动李长春看望慰问抗震救灾新闻工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5月16日深夜先后来到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胡锦涛总书记,看望慰问抗震救灾新闻工作者,向奋战在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第一线的全体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一同看望慰问。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来说,突破自我是最大难题.今年,中央电视台试图跳出窠臼,从三大方面实现突破. 制播方式求变 今年"两会",中央电视台在制作手法和播出方式上锐意求变,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快、技术制作手段多的优势,提高节目的时效性和可视性.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两会”,会议内容丰富,意义非同寻常,举世瞩目。根据会议议程、内容和特点,适应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和媒体竞争的态势需求,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有了许多突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下大力搞好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抗击泥石流以及跨区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的报道工作。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上稿230余篇,其中《解放军报》上稿63篇。推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成都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有两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干事因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20.
苏虹 《军事记者》2008,(10):26-27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3万抗震大军紧急驰援灾区。《解放军报》在第一时间投入了抗震救灾报道,形成了具有鲜明部队特色的救灾新闻报道。本文选取从5月13日至7月21日这70天内军报有关军队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作为分析对象,探究军报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