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宏观性导向,国家体育总局对退役运动员的政策性扶持和引导,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结合广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我省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对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体育行政官员、专家的意见和退役运动员的个人主观需求,提出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三位一体"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与出路,一直是困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长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在分析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阐明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目前函授教育、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3种主要渠道中,体育职业教育是当前解决退役运动员"出路难"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以体育职业技术院校为龙头,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运动员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保证运动员在训期间完成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同时.也能完成学历教育,从而拓展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期望有落差;部分运动员待安置时间长;安置方式主要有组织安置、自主择业及继续教育;部分运动员对社会保险情况不了解;半数以上运动员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强化组织安置的执行力度;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增加退役运动员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完善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险;丰富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安置渠道较为畅通,但是安置面较为狭窄,渠道较为单一;退役运动员虽然继续教育程度较高,但是仍然无法从事要求高学历高文凭的职业;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大,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其今后就业的主要手段。在役运动员还未完全转变就业观念,过分依赖政策性安置手段;在役期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相对较少,大多数在役运动员对退役后的就业表现出失落、茫然,对退役后的职业转换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退役运动员应充分利用在役期间和职业转换过渡期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等培训,领会掌握一技之长对于在今后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通过"体教结合"解决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素质教育,鼓励自主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基金,完善相关政策,提高运动员创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增进运动员个人福祉,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J省退役运动员个体间就业质量差异较大,总体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人力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运动等级、职业技能培训、从事的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和健康资本;人力资本的各要素对不同水平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分布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兼顾不同项目运动员入学机会均等,提升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保障运动员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竞争力提升;构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协同治理模式,助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建议,以期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论:我国运动员对培训现状满意度较低;对运动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运动员对退役后的安置现状满意度较低。建议:做好运动员的职业规划,加强文化教育及技能培训;构建针对运动员的激励机制;对退役运动员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倡自谋职业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做好运动员退役工作,加强运动员职业培训教育,为其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职业技能指导和培训,使之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优秀运动员就业及职业教育培训意向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影响运动员职业培训的主要因素,试图通过运动员职业培训发展路径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祁丽  兰政 《体育世界》2014,(3):44-45
本文对文献研究中涉及退役运动员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解决退役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通过浅析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相关情况和高等体育类院校的职业培训优势,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退役运动员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倾向下对转型培训有不同的需求;高等体育院校在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为高等体育院校的退役运动员建立职业转型培训基地;针对运动员职业转型的主要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为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高等体育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退役运动员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加之社会变革和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就业竞争中陷入困境。研究认为:应改变以往只注重运动成绩的"单一发展观",要确立以"终身发展"为核心的运动员培养的观念,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的改革;结合运动员自身情况,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实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各种健全的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障制度,以及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是今后为退役运动员解决就业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体操对弹跳力、腰腿的控制力(如向前、向侧和向后的控腿,各种平衡和转体)具有特殊的要求。良好的力量素质使艺术体操运动员跳得高、站得稳,而且幅度大、动作美。  相似文献   

12.
沈可  陈春霞  许毓晓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69-570,577
舞蹈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灵魂,是成套动作中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从训练的任务、特点、内容、教法建议等方面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舞蹈训练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合理运用不同舞种的训练手段不仅能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技术,而且还可以增加运动员动作的美感,理解、表达音乐的含义,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黄冰  林鑫 《冰雪运动》2003,(3):24-25
为了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整体水平,就其业余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为花样滑冰业余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及优化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子十项全能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全面、身体素质要求高、得分较高的项目。如何选好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通过科学选材,优化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素质水平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游泳队为期23天高原训练的1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醇等方面进行机能监测与分析,探讨高原训练对游泳的生理效应。结果验证了高原训练提高机能水平,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血红蛋白回升等,为监控训练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因素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影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因素:指导原则、训练计划的安排、手段与方法、时间特征、负荷特征,以及力量和耐力训练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认为训练理论必须从一般训练学层次深入到体能训练理论层次上来,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运动训练的内在规律.古典式摔跤是典型的体能类竞技项目,属于有氧代谢为主的体能项目.古典式摔跤专项体能是运动员能否在专项竞技运动比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建立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应本着"需要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应注意训练的渐进性、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体能的专项性、保证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整体提高运动员的各项体能.  相似文献   

18.
田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11-613
注重少儿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培养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其重要性决不亚于任何技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文章通过对少儿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些有关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当前运动着的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过程的反映。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形态知觉、运动幅度知觉以及本体感觉,贯穿到乒、羽、网击球四个环节的全过程,它们是构成三拍技术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对击球四个环节中的运动知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意识、时空、力的分化、运动表象等方面对提高三拍技术的作用,进而提出了运动知觉教育和运动感知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是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而力量素质在体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我国男、女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揭示健美操力量素质训练的规律与训练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