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体制矛盾、利益膨胀、价值异化方面,对影响竞技体育公平的内在制度根源、权利道德根源、社会文化根源进行剖析,总结出失去竞技体育公平意味着体育竞赛基本准则的破坏、竞技体育发展活力的丧失、体育强国进程的延缓或扭曲.提出维护基本权利、实现机会平等、确保按贡献分配等实现竞技体育公平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2.
黄璐 《浙江体育科学》2014,(3):24-27,54
以研究著作《竞技体育中的公平竞争:一个道德规范体系》展开书评,书中对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可总结为公平竞争辩证法和案例法,即公平竞争是一种理想和相对性的概念,表现为使利益各方承认与接受的公平竞争过程,必须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的视角做出评价。以期深化对竞技体育公平竞争道德规范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体育公平竞争的若干问题辩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因公平竞争而美丽,体育的公平竞争既是人类不懈追求明、友谊、团结、奉献、进取的理想,又是人们弘扬平等、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反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利益追求的冲突,体育公平竞争正在日益受到的破坏,体育的不公平竞争客观存在的现象是普遍的问题。基于现代体育的公平竞争存在着正反两方面问题的认识,结合今年刚刚结束的“十运会”出现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谈谈个人对体育公平竞争问题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论运动员公平竞争权——法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平竞争是运动员的重要权利,是运动员其他权利存在的前提,具体包括权利、竞争机会、竞争规则和竞争结果的公平。公平竞争之于运动员,是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准则,是运动员的道德和法律权利,在法律上的支撑,主要有宪法、体育法、体育行政法规和体育政策等。但该权利在实现中却出现了一些侵权现象,如虚假行为、受贿行为、侵犯行为、赌博行为、破坏行为等。侵权行为的要件主要包括四个:侵犯运动员公平竞争权的主体、所侵犯的利益、侵犯公平竞争的行为和该行为引起的侵害结果、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加强公平竞争权的实现要从观念、立法、执法、监督和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胡洁 《体育世界》2013,(11):34-35
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来探索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思想的差异,将给如何增强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的实践提高可靠的思想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西方体育文化必然会将其在竞争中追求卓越的精神带给中国,有助于培养人们勇于竞争的观念以及公正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是体育的标志性特征。公平竞赛是体育的基本法则,公平竞争权是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团体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同时又是要履行的最基本义务。就体育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予以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反不公平竞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体育不公平竞争行为有悖体育理念。其主体主要是参与者,主观方面有故意、过失或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客体是对相对方造成不公平合理对待。种类主要有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垄断行为、保护主义等。  相似文献   

8.
徐士韦 《山西体育科技》2009,29(2):30-33,75
“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规则、遵守制度、公平竞赛。“公平、公正”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奥运会竞技比赛代表着世界竞技体育竞赛的最高水平,北京奥运会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有违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的。2009年我们又将迎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确保全运会能够在一个“更公平、更干净、更人性”的环境下顺利举办,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综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搜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利于竞技体育公平竞赛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为即将打响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公平竞赛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洁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591-593
以体育领域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竞技体育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中国竞技体育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及其产生原因,从道德修养、依法治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媒体监督等层面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残疾人高等体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体育教育存在着接受高等体育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平等等问题。究其根源是高等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合理和制度设计的不公正。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逐步建立残疾人高等体育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机制,并通过政府行为和转移支付制度确保残疾人高等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从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整体消费水平发展趋势的视角,对我国世纪之交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作了探索。为我国体育市场的开拓,体育产业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于善旭 《体育科研》2016,(1):43-45,66
自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建立以来,在体育全球化和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体育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在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对建立体育仲裁制度进行了从理论研究到立法实践的多方面探索,但这一制度至今尚未建立起来。本文透过没有出现大量体育纠纷外显并激化而威胁正常体育秩序的困局这一表象,分析创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现实压力与动力不足的实质原因,是在高度行政化的体育体制下缺乏各权利主体的自治空间,消融着依法维权的意识并掩盖着利益博弈的纷争。本文认为当下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的新发展,为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重要的机遇,同时本文对积极进行体育仲裁试行实践和加强多个方面立法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港区随机抽样的16所学校的学生家属的调查,获得有效答卷268份。经分析、得出大港区农村体育的基本现状结果:1.农村体育发展不平衡。2.农村体育组织和骨干队伍还不够完善。3.农村体育人口中“文化参与”高于“身体直接参与”。4.体育经费没有列入预算,社会办体育之路还不广阔。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大港区职业中学天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港区随机抽样的16所学校的学生家属的调查, 获得有效答卷268份。经分析、得出大港区农村体育的基.本现状结果: 1.农村体育发展不平衡;2.农村体育组织和骨干队伍还不够完善;3.农村体育人口中“文化参与”高于“身体直接参与”;4.体育经费没有列人预算, 社会办体育之路还不广阔。  相似文献   

15.
体育正义是一种维持体育社会良序发展的理念,是内在伦理价值和外在规则制度相结合的统一体。对主体而言,体育正义是个体从事体育行业所必须具备的伦理德性;对客体而言,体育正义是建构合理的体育秩序所遵循的规则制度。当前在体育道德、体育平等、体育契约以及体育权利等层面出现的非正义现象已使得体育正义逐渐走向迷失。而通过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深化契约精神培养,培育公平公正理念、促进体育平等参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优化体育发展政策,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体育正义的超越与救赎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体育政策与体育法律各有不同功能和作用,它们在体育改革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倡导依法治体,就要真正理解体育法治的内涵,政府,尤其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要在体育法律的范围内指导体育活动,反对体育政策的恶性违法,同时建立体育政策与体育法律的规范冲突监督协调机制、规范政策与法律的规范形态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政策前瞻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汕头、广州、武汉、长沙、桂林五地9512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部分社区的体育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资源共享,使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使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能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所能全部给予的,这是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结果,本文首先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解读了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时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在体育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体育课程一体化缺乏衔接性、基层社区没有权利、家长面临的教育压力都是阻碍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难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横纵衔接的体育课程、下放体育权利到社区、改变教育观念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运动的分类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体育运动划分为竞技体育、健身体育(或称保健体育)、医疗体育(或称康复体育)三个支系,各支系还可按其属性特征逐级划分下去。这种分类有利于理顺各种关系,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体育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过多地运用运动训练的手段。通过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异同的比较 ,指出体育教学应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要以科学为指导 ,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