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学科学术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大学学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对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文化要素、权利要素、空间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深入剖析.跨学科学术组织存在着学科文化范式、学科权力地位、学科组织归属和学科成果评价等多重冲突.其形成与学科发展专业化、学术权力行政泛化、矩阵组织联通壁垒和同行评议非同行化有关.因此,消弭冲突需以交流互鉴为基石,建立文化融通机制;以利益共享为基石,建立权力均衡机制;以矩阵优化为基石,建立教师共聘机制;以多元评议为基石,建立成果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成长的基础在于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学术使命的担当与组织公平为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成长提供了动力源泉和效率保障。当前,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存在不同学科范式之间的通约性不足、外部制度环境的正面牵引性差、组织内学科权力生态结构不平衡等诸多障碍。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创新需要加强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外部环境;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评价作用,缩短创新周期;重建经费投入机制与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增强资源保障性;优化组织的结构治理与关系治理,释放组织创新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3.
指出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尝试从统一与多元、部落与文化、专业化与劳动分工、市场与组织等一般性分析范式,探讨学科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以解释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综合运用各个学科提供的范式比较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的支持性因素以及二者的平衡机制。认为跨学科的发展并不能消解传统学科存在的意义,二者的矛盾关系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大学组织学术细胞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4.
大学内部存在科层组织和学术组织两个组织体系,相应地产生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教育与文化的冲突、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冲突。加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规范性建设,实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交叉,拓宽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校长在两大权力系统中的枢纽作用,这些都是解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矛盾与冲突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既是学术共同体组织,又是国家承担高等教育职能的公共机构,还是大学学术成员和行政人员的契约连结,大学内部存在双向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大学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双向委托代理机制,可以减少大学内部的权力冲突,降低权力运行成本,是改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存在与本质:研究型大学中的学术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属性使研究型大学成为一种典型的学术组织。伴随着科学研究功能日益强化,建立规范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学术属性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大学内部的学科规训、科学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评价、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水平评估等学术活动的管理,成为研究型大学组织中学术权力存在的基础。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主则是学术权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权力冲突与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需要造就了大学,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冲突和协调机制的多样性。作为学术组织的高等学校并没有摆脱价值判断的价值自由。高等学校的定位、面临的社会文化传统、所处的外部环境、管理职能的专门化、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权力观是决定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行政与学术合理分权,强化学者个人的学术权力,校内学术机构学术化,扩大院系学术自治,学术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柔件化是现阶段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协调机制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主要是由学术资源配置权之争以及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不仅有消极功能,也有积极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可以防止系统僵化,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组织的整合。正视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坚持权力制衡,学术性与效率性结合,各司其职与相互依存相结合,以及共存与适度倾斜相结合等原则;运用冲突"减压阀"原理及时释放压力,构建应对权力冲突的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利益制衡机制等是应对权力冲突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组织学术发展是指大学组织以学科为基础,通过学术文化的约束和特有的权力配置机制,实现学术资源整合,使学科研究接近或达到前沿的创新和突破。大学组织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学者对学术使命的不断追求,但学术使命这个动力基础应该建立在学科中心、学术团队及学术领导的培育和学术文化环境的培植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了学科交叉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建议建立基于交叉学科背景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成立跨学科机构或组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跨学科学术指导委员会,强化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生源。  相似文献   

11.
学科文化屏障是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障碍,学科文化屏障的存在既不利于大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科自身的建设。不同学科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的不同是产生学科文化屏障的根本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跨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开展,我们必须更新学科发展理念;创新学科发展制度;优化学科组织结构,消除跨学科之间的学科文化屏障。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当今大学研发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制度又是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为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和难题,是学科至上还是问题优先,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张力相持.大学内部传统学术组织以学科为导向,虽有其优势,但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却陷入了困境.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制度安排,建立以问题为中心、任务为导向、团队为研究单位、基于合同管理的一种独立于院系的跨学科研究组织.  相似文献   

13.
学科交叉是当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科学的创新。目前,高校学术组织结构存在的院系分割、权力集中、基层隔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科的交叉发展。我国高校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创新学术组织结构,加强对学科交叉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增强高校学科竞争力。为此,可进行学部制改革优化学科布局,运用矩阵结构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大平台,以多种方法加强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中的跨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从实践到认识,仍没摆脱学科的窠臼。从跨学科内涵来看,跨学科依然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受学科规训约制的学科范式,其独立概念体系尚未形成;从跨学科活动来看,跨学科活动建立于学科活动基础之上,单一学科活动也可以实现跨学科活动目标;从跨学科组织来看,学科组织仍然是主导形式。跨学科组织的构建不仅仅会冲击到传统大学的组织结构,而且也会影响跨学科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因此,大学中出现的跨学科从现象转为一种大学的发展模式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治与科层制之间存在着价值、权力和机制冲突.协调学术自治与科层制之间的冲突,首先,深刻认识大学的本质与功能,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定位;其次,准确把握学术自治和科层制的实质和精髓,进行切合学术自治理念的科层制变革;最后,协调大学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建立相互制衡的学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学有着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现状,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冲突纷繁复杂。正确认识我国大学的内部权利关系,改革和完善大学的行政体制、内部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重新建构起我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良性互动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利益、权力和市场三种协调机制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利益协调受到实用与功利取向的影响;权力协调通过大学组织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互作用--挤压与钳制而起作用;在消费与服务的导向下,市场协调对机构设置产生不小的影响.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的设置不是简单的学科扩张的结果,也不仅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作用的结果,它是由利益、权力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学科聚集是大学的本质特征,院系是大学本质与职能的主要载体,因此,院系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科的发展、交叉与融合,这就决定了院系设置必然要遵循学科的发展逻辑。同时,院系是大学科层制中权力承接与下传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学科逻辑与管理逻辑的双重作用下,大学院系设置应该以学科的成熟度为标准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建立学院,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建立学系,同时,要把握未来学科的生长点或社会的现实需要灵活设置特色学院;突出院系在大学教学中的实体性地位,用"邦联制"的宏观管理模式在院系中建立科学规范、成熟稳定用人机制、财务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以保障院系作为学术组织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大学学科,教育学拥有知识和组织双重属性,从而孕育了其自身规训的特殊内涵。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之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既有促进又有规限。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促进了教育学知识范围的扩展、教育学学术梯队的形成、教育学学术机构的建立、教育学基本范式的确立以及教育学学科传人的培养。同时,学科规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和阻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完善学科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是确保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大学学科,教育学拥有知识和组织双重属性,从而孕育了其自身规训的特殊内涵。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之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既有促进又有规限。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促进了教育学知识范围的扩展、教育学学术梯队的形成、教育学学术机构的建立、教育学基本范式的确立以及教育学学科传人的培养。同时,学科规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和阻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完善学科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是确保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