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2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调查,了解了院士通过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院士通过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活动与其所从事行业的关系.调查发现,从行业领域来看,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学部的院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比例较高;从两院院士的对比分析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较中国科学院院士整体上更善于利用传媒资源获取公众对自身科研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1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及资格审查情况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从1月份正式启动。今年共向470位院士(不含资深院士)以及国务院所属机构和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大型企业集团的128个部门发出增选通知。截至4月30日,共收到438位院士的759份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其中推荐一位候选人的有120位院士,推荐两位候选人的有319位院士,未推荐候选人的有31位院士。此外收到34个归口初选部门推荐的院士候选人242人次(中国科协推荐的候选人与部门有交叉)。以上两个渠道共推荐院士候选人322人。通过对院士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有效候选人条件的为309人,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结合R&D投入指标和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扩散的模式进行了分析.从扩散系统的结构、动态演化和扩散表现三个方面对比了1997年和2002年的扩散模式,揭示了系统的动态演化特征、各部门的贡献、系统的薄弱之处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扩散高度依赖于少数几个传统部门,高新技术部门在技术创新扩散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4,(8):60-60
<正>近日,由北京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管委会、市投资促进局十个部门共同出台《加强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意见》,为相关部门、服务中心、建站单位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促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可持续发展。7月21日,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工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高校教育也在逐步与大众传媒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本文试着结合当前大众传媒特点与高校文学教育方面的问题,给出部分自己对于如何健康发展高校文学教育的建议,以期能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4,(12):72-73
曾担任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孙鸿烈院士说院士每年向有关部门做的咨询报告,都是花费大量心血形成的,但相当一部分没得到相关部门的任何说法。他担心这将严重影响院士对国家决策做咨询报告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对院士提供的国家决策咨询建立“回复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地下工程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地下工程的测量特点、地下工程测量的方法和地下工程测量的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地下工程的测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个数据库对可拓学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数据筛选,并对筛选后的结果从国内科研论文的科研影响力、国内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影响力和国内专利的科研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分析显示现国内学者对于可拓学的研究保持着一种稳步发展的状态,如果得到国家科研管理部门更进一步的支持,这个由中国人原创的学科必将更快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一个反映两院院士科技成果及各方面资源的"吉林院士网"日前正式开通,该网将为吉林省或在吉工作的两院院士提供一个广泛的信息推广服务平台,也将为广大群众了解吉林院士信息、查询院士相关新闻和科技成果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网络通道.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吉林院士网的栏目设置和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明  曲佳 《今日科苑》2010,(10):220-220
目前初中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中大众传媒经常含有暴力情境或相关的报道会影响到初中生并表现在行为方式、认知等诸多方面。本文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考察被试对图片的认知,反应出暴力情景对青少年的信息提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创造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以物理学领域的194位诺贝尔获奖者、375位中科院院士和291位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原创人才的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原始性创新的绩效。创新人格对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影响,而创新思维对创新技法具有显著影响。创造性思维在创新人格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技法在创造性思维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在成长环境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策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对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与我国两院院士相比,诺贝尔获奖者在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等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已成为决定国家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创造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在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知识爆炸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科普理念转变、实现高质量科普供给、构建大科普格局、谋划大科普战略,以高质量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院士群体开展科普(以下简称“院士科普”)的特征分析和实践经验,从新的历史方位重新理解院士科普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更好发挥院士作用推进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On January 20, 2010, ten S&T advances were announced to have distinguished themselves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 made by Chinese scientists over the past year, as the result from a ballot attended by 563 Members of CA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存分析的专利有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贵忠  刘金兰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77-1682
文章将专利的有效过程比作一个生命体,运用生存模型和生命表理论研究了各类专利权人专利有效性的规律,得出了我国各类专利权人专利各年有效率S(x)的经验值,以及平均剩余有效期限ex的经验值;各类别专利权人比较发现,国外专利权人专利有效期最长,而国内高校和科学院的平均专利有效期最短;从而得出加强高校和科学院知识产权管理迫在眉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欧洲的外籍院士制度是院士制度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衍生出来的制度体系,是院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酝酿设计过程后于1994年建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籍院士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保障外籍院士更好地发挥作用,欧美国家在外籍院士制度建设中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机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建设充分吸纳了国际经验,同时在本土化过程中也深受国家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历史悠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文章在比较视野下,对中外外籍院士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保障外籍院士发挥作用的体系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助力新时代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战略实施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6.
霍国庆  李捷  张古鹏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23-163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通过系统分析,本文归纳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三个重要特征,即多维度创新不确定性、多种规模企业共生性、多类产业交叉融合性,进而抽象出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略与模式选择的两个重要变量,分别是技术需求的专用性/通用性以及创新源的内化/外化。通过两个变量的组合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即外溢模式、联盟模式、供应模式和大规模定制模式,从目的、优势、核心、关键、风险、收益等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内涵,并以华为公司、佛山陶瓷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例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柏坤  贾宝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740-1748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传播“对话模型”,提出科普实践的“一体两翼”理念,并结合“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的科普实践,分析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群体在参与不同平台科普实践的成效和经验,总结了“一体两翼”理念在指导和推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以高质量科普产品引领科普实践进而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哲  周凌云  唐湘方 《科研管理》2020,41(2):283-288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in 1957 and it is a national multi-discipline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the field of animal sciences. The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ets up 5 research departments, namely: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Animal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Grassland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s well as a central laboratory for chemical analysis.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rries out applied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with swine, poultry, cattle, sheep and goats as main research objectives. The institute puts emphasis on the areas of germplasm resources, genetics and breeding, reproduction, feed science, nutrition and animal bio-technology, veterinary medicine, in order to sol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blems in animal production which are crucial, basic, commonly encountered or orientation-determining for the animal production. Moreover it is also engaged in organizing and coordinating key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extension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dvanced techniques, training of high-ranking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promo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undertaking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jects, enhancing the basic research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uppor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aining research teams and extending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nfluence for the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nd projects funded by NSFC, the funded rat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 and field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rom the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 analyz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s of the growth on projects supported by NSFC from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three aspects. They are the macro level of the State, the medium level of the institute and the micro-level of NSFC′s delicacy management. Besides, we summarize the refined managerial experience of the institute′s projects funded by NSFC, propagate the culture of NSFC and build up the mechanism of mobilization and examination.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gap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taken in our institute, we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bout designing the strategic layout in top-level,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discipline and training the talent team. Meanwhile, we also take some measures to tap potential in the application of NSFC, widen application type and increase application quality. At last, we expec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of NSFC and move forward the work of NSFC into a new phase, which will provide strong scientific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world-clas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