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视率导向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民主的化身,那么,收视率导向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其最本质的意义而言,收视率是一种电视节目制作者用以向广告主介绍观众情况以便投放广告的商品,揭示了电视工业最本质的运作机制,是电视节目商品化最明显的表征.收视率导向背后所隐藏的是电视节目乃至这个文化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2.
宣明栋 《现代传播》2006,(2):102-106
当前电视频道运营者和电视节目制作者把收视率当成了追逐的惟一目标,演变出这一制度设计和运作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的现状。这是来源于电视界对收视率评价的理解偏差和应用领域的不适当。来源于这样一个不易觉察的转换:把特征当成了目标,把客观属性当成了主观动机。理解偏差是指:混淆了“电视节目可以用收视率评价”与“制作电视节目只能以收视率为目标”。应用领域的不适当是指:只以收视率指标来评价一个电视节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9,(18):29-30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受众对信息源——电视节目的反馈被简单、粗暴、肤浅地指向为收视率。“唯收视率论”不仅忽略了中国收视率调查在数据统计上的缺陷,使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更遮蔽了观众情感表达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使中国电视制作者和电视观众之间的对话彻底缺失。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受众对信息源--电视节目的反馈被简单,粗暴、肤浅地指向为收视率."唯收视率论"不仅忽略了中国收视率调查在数据统计上的缺陷,使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更遮蔽了观众情感表达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使中国电视制作者和电视观众之间的对话彻底缺失.  相似文献   

5.
林燕 《东南传播》2015,(12):113-114
在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今天,收视率已经成为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重要参数。因为,广告主在那个方向或者说那个栏目投放广告,投放多少广告是以收视率为依据的。收视率本来是测量收视效果的客观数据,但由于利益的趋向,电视收视率被抬到了一个空前(不恰当)的高度,成为了"方向标"。为了追求收视率,迎合所谓"大众化"口味,庸俗、猎奇、低级趣味的节目在荧屏时有出现。于是,有人说:"收视率导致中国电视节目集体趋下的局面"。同时也有人说"收视率不科学,根本没有用。"那么,如何看待收视率?对收视率的测量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怎样去解读它?建立一套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才算科学?收视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因此,重新认识收视率,客观看待收视率,理性思考收视率,会对电视工作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标观众是指电视节目所瞄准的人口群。收视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收看某个频道或者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目标观众总人数的比率。收视率反映出收看节目的观众数量,是用来衡量电视节目受观众欢迎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广告客户决定广告投放的一个主要依据。因而,各个电视台都十分重视提高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市场化、商业化大肆横行,收视率绑架了今天的电视节目。对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我们不禁要问,究其本质是文化特征还是娱乐本真?本文根据两档节目中出现的精英正统和大众娱乐两种特性,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洪亮 《青年记者》2006,(16):58-59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诸如,《南京零距离》、《拉呱》等地方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地方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高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笔者认为,问题就在于怎样报道,报道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收视率成为整个产业运转的通用货币之后,为电视机构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交易尺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视事业和产业的进步。但是,一些电视机构过度追求收视率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日渐显现,有识之士开始追问:收视率尺度真的那么有效吗?如果出现收视率数据造假的情形,该由谁来调查和追惩?收视率数据造假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力量才是其真正的推手?怎样才能保  相似文献   

10.
王舒  黄斌 《视听界》2005,(3):65-67
40余人、较少的投入、每天直播一档时长达60分钟的娱乐节目,坚持一年不间断,收视率节节攀升,广告收入大幅提升——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震撼一条龙》栏目为电视节目产品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一个示范性的个案。在解析这个个案时,我们找到的关键词是:标准化。标准化作为一项科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模仿《美国偶像》引发选秀类节目热潮的《超级女声》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电视人对节目模式的探索。而从2010年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开始,节目模式引进在近两年成了各大卫视提高收视率,抢占收视份额的法宝。那么我国电视娱乐原创节目的匮乏原因何在?借鉴国外节目有哪些利弊需要权衡?节目模式引进真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视节目原创能力低下的问题吗?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反思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该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写在前面     
张志君、张靖莹的《转型期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创新》探讨了中国本土电视在剧烈变革的历史转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尝试寻找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创新的几种实现路径。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强势文化大行其道,而弱势文化面临生存的挑战。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加速了弱势文化的消亡。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理智地对待这一趋势?陈培爱、岳森的《广告跨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探讨了上述命题。盛伯骥的《关于收视率导向批判的批判—关于本质的追问的追问》是对本刊2006年第二期刊发的时统宇、吕…  相似文献   

13.
王翎 《新闻传播》2010,(7):17-18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档新闻杂志类节目。该节目自1968年首播至今已有42个年头。(60分钟》是美国电视节目中资历最老、收视率最高的10个电视节目之一.曾连续22年高居尼尔森收视率前10名。它还是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Emmv Awards)最多的电视节目。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记者采访时充当的角色和新闻叙事的方法来解读(60分钟》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15.
宋戈  张毓祺 《传媒》2018,(13):70-73
广告在将网络影视剧内容吸引力变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传统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难以满足当前网络影视剧的广告需求,一种更符合网生代观众需求的新形态广告——创意中插广告受到影视剧制作者、广告商和观众三方的欢迎.文章通过对当前收视率高、口碑较好的网络影视剧创意中插入的广告进行分析,思考创意中插广告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影视剧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总体观众的百分比。它是评估电视节目观众多少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节目竞争中,收视率的高低预示着节目的受众数量多少,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的重要与否以及广告收入的升降等等。可见,收视率对于电视台的节目生存有决定影响。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对电视节目来说至关重要的收视率呢?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thecube》在英国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尽管在中国东方卫视全盘引进了该节目,在收视率上仍然并不乐观。其实,《thecube》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意点、情绪生成、故事曲线等等,简单的公式套用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2002年4月13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举办“《南京零距离》暨中国都市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媒体学者专家如是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章剑华:《南京零距离》运作了一百天,应该说是取得了初步成功,表现在:社会影响大,在南京市民中,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零距离”,出现了社会认知度高、收视率高、广告客  相似文献   

19.
一档联通京、沪、深、湘四地实时直播的全新财经类电视节目——《财富中国》,于2000年11月开办,这是目前全国最大型实时直播的财经证券节目,每天(周一至周五)长达2小时,分4档直播,向观众提供最快捷、最权威的股市动态和财经资讯。《财富中国》脱胎于湖南生活频道的原《财富》栏目,《财富》栏目1998年10月开办曾是湖南电视界“最有影响的十大栏目”之一。当《财富》变成《财富中国》以后,全国80多家电视台播出这一节目。《财富中国》从小地域顺利地跨入大空间,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它是怎样进行运作的呢?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商业逻辑推动下,收视率似乎成了电视节目生存的唯一衡量标准。读书类电视节目也难以逃脱"末位淘汰"的厄运,但凤凰卫视中文台开播的一档读书类电视节目《开卷八分钟》,因其回归了单纯的、清新的和质朴的读书本质,而开辟另一片视觉空间。本文通过对节目文本的解读,并与其他同类节目的比较,分析读书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