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课是不大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台上论纷纷、台下睡昏昏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现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  相似文献   

2.
所谓和谐就是协调相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产生最佳效益。因此我们课堂上出现众多问题的根源就是师生间的不协调不相容。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绪,协调相容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这也正是我国古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了。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协调相容。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会多多少少有 些偏科,喜欢的科目成绩就会 好得多,而不喜欢的科目成绩 自然就较差。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最重 要的一点就是任课老师受学生 喜好的程度,因为孩子毕竟还 是孩子,他们不可能都会对所 学的课程有一个完全理性的分 析,往往是自己喜欢哪个老师 就连带地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课,或者学生喜欢哪门课也就连带地喜欢上教那门课的老师。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要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老师就要变讲授为交流,变灌…  相似文献   

4.
1.让学生喜欢你——情感前提。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就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程,即使是曾经很喜欢,但也会随着对老师的讨厌而渐渐远离该课程。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个人修养,让学生喜欢你,是学生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的情感前提。  相似文献   

5.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联络学生教育心理学告研究表明,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一生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效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试想,一个对老师有厌倦抵触情绪的学生,绝不会耐心细致地去听这个老师讲授的课程,最终会因厌人而导致厌学.反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爱戴、崇敬的心情,就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特别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并付诸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打开音乐圣殿的钥匙,是邀游音乐世界的翅膀。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知识,自然就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9)
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但我们知道被喜欢的人身上总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他人靠近。在教学中也是如此,爱屋及乌,如果一位老师能赢得学生心悦诚服的尊重和喜爱,那么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课也会情有独钟,他所教学科的成绩也就优于同学科其他教师的。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甘肃教育》2013,(22):40-40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其心理的影响,往往是喜欢和欣赏这位老师,才会喜欢这位老师的教学。因此如何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并且乐此不疲,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直是共同参与的主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师要注意处理好这种关系,否则会影响教学。在  相似文献   

12.
谈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中国成人教育》2005,(10):108-108
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要使思想政治课受到学生欢迎,我认为,除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二)刺激学…  相似文献   

13.
一、情感情景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教师的微笑是灿烂的阳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亲情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大胆、主动接近老师.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亲如知心朋友,能让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体育老师如果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喜欢,那么学生就会把上体育课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赵勤学 《甘肃教育》2014,(16):65-65
正一、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愿意下功夫学这门学科。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当然成绩不好。  相似文献   

15.
1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每当人们提起音乐,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美;谈到音乐教师,很自然就会联想到美的使者。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增加向师性,还会潜移默化地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  相似文献   

16.
特级教师于教正老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是不是成功了,可以问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位教师.如果学生说喜欢,那么这位教师就成功了."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只有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我曾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调查,题目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参与调查的学生共53人.我认真阅读了学生的直言文章,经过梳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大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道德高尚,宽容待人,幽默风趣,讲课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教师任教的科目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8.
有的学生说:“我英语学得好,是因为我喜欢英语老师,她常表扬我。”可另一个学生就不是这样了,他很聪明,老师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每次出错都被老师训斥一顿。渐渐地,他对英语产生反感,视英语为所学课程中最不喜欢的一科,可他就没有想想老师实际上是为他好。这位老师是很典型的好心办坏事。这两个例子,昭示我们什么呢?说明成功的体验会使人萌发兴趣,增加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相反,失败、批评等消极因素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导致越学越差,以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  相似文献   

19.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教师任教的科目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理念呼唤融洽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往往从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开始,如果学生喜欢教师,就会喜欢上该课程,而且教学质量突出;如果不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相应地也会厌烦学习该课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对如何构建这种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