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谜面取自宋代曾公亮所咏绝句《夜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人大江来”。  相似文献   

2.
杨顺仪 《学语文》2011,(3):61-6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中有一句“琳崖转石万壑雷”,搜索网上的朗诵带子,不少朗读者读的多是“冰崖zhuan(转)石万壑雷”,就是一听学生。他们也是这样想当然地读作“zhuan石”。我们认为此句该读为“琳崖zhuan(转)石万壑雷”。  相似文献   

3.
宋·陈与义《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相似文献   

4.
猴捕     
黄瑞云 《小读者》2011,(2):16-16
猴子海岸有一座大山.面海一侧悬崖陡壁.背海一边万壑千峰,上面树木葱郁,山果琳琅.是猴子生活的绝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吴春风 《现代语文》2005,(10):110-11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求真”的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奋斗目标,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今天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却深感求“真”的无奈,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越演越烈。这不仅表明在学生平常的作文练习上,而且频繁出现于每年一度的高考作文中。作文即做人,文品即人品。社会高呼诚信之风,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2002年第4期刊登的《点击校园“水货”》一文,读后引起我的一些思考。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我对诸如“抄教案”、“买论文”、“假扫盲”、“教室变脸”之类的事可谓屡见不鲜。令人惊奇的是,那位作者家居湖南,而笔者久住山东,南北相距数千里,然而,校园里的虚假现象却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毋庸置疑,抄袭教案绝不是教师可取的行为。但仅从这一点上就断定其“教而不研”、“教而不改”未免失之偏颇。据我所知,出于懒惰而抄袭教案的老师绝对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认为…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亲爱的编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拿起了笔。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全国优秀作文选》,真是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我仔细看了所有的版面,觉得这本杂志真的很实惠,也很有用,真后悔我以前没有订。其中,我对“互动空间”中的“编读往来”甚是喜爱,对于“抄袭片段算不算抄袭”这一话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薄之见:我查过字典,“抄袭”一词的释义为“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下来当作自己的”。抄袭片段应该算抄袭,“片段”是作品整体中的一部分,既然“抄袭”一词的最底线是“语句”,我想片段的范围更大于语句的范围吧?还有对于黄悦颖读者的言辞有点让人…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是千古传诵的写景佳作。清代李刚评之为“文家绝境”。该教材128页将其中语句“萦青绕白”注释为“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之相配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也将此句译为“青山萦回,白云缭绕”。笔者认为该注释大为不妥,“白”应指“白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造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式.千人一而”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0.
2009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年度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的变动 与2008年度相比较,本年度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有以下变动: (一)增加学术抄袭剽窃(以下对“抄袭剽窃”简称为“抄袭”)无期限降分指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一个人应该以一种知识去认识世界”。这句话时时在我心间萦回,然而,我终于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一、仿写VS抄袭说到仿写,很多老师都摇头,有的甚至将仿写等同于抄袭。《现代汉语词典》上“抄袭”的含义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仿写”的含义是:照别人作品或语句的样子学着写。“抄袭”和“仿写”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诗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好作品,但却是分别模仿了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世人绝不会因为这些作品是仿写的而不予认同,也绝不会判其为“抄袭”…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要在“法”中行走,但中学教育有时却不是这样,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据《中国青年报》6月27日报道,今年,重庆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被确认为抄袭之作;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2001年,四川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高考抄袭显然不只是这些,因为它们仅仅是满分而受到公众关注。贾平凹的话可以作为这种现象的总结:“抄袭现象在中学生中常有发生。”高考作文抄袭现象不断出现,受到了广泛强烈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候,在报纸上读到一段文字,现录原文如下:我所知道的集体备课,其实就是集体抄袭!几个共同执教一个学科的教师按单元分好工,个人弄完了个人负责的章节,然后交换抄袭一下,整册的备课就解决了,使得原本就浮躁的备课更加简单化。(《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9日,韦清《教师“抄袭”现象何时休》)“集体备课”竟蜕变成了“集体抄袭”!寥寥数语,虽言辞激烈,却是切中时弊。近几年来,这种“实为集体抄袭”的做法,曾被一些同志誉为“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是“减轻教师备课负担”、“解放教师”的改  相似文献   

15.
小天 《少年月刊》2011,(1):28-29
前一阵,小天作为审稿员,参加了一次作文比赛的评审工件。在看过数千份同学的参赛作品后,筛选出了几十份“精心”创作的优秀作品。可是在百度网上这么一查,竟有超过一半的作品竟是抄袭之作。这种现象让我震惊,但转念回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高考作文题目明确要求考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以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在18道作文题中,有13道提出上述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画出的一道红线,又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温馨提醒.但仔细揣度,笔者以为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加上“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要求,颇似画蛇添足. 考试最需要公正、公平,“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乃考试之“公理”,就像“不得偷盗、不得杀人”等道理一样被众人周知.高考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经历过多次考试、训练有素的高三学生,对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道理,不可能不了然于心.个别考生抄袭、套作,定是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应该就低打分,让其自食苦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编辑,遭遇抄袭的稿子,是难免的。我曾经反复告诫过投稿者——抄袭是一种盗窃行为。但是抄袭仍然屡禁不绝,不断有“作案者”和举报者出现在投稿大军之中。  相似文献   

1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多数唐诗选本都选到。但对其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白屋”的注释,却可商榷。对“白屋”《唐诗选》注为:“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是古来对‘白屋’一词的解释。”《中国历代诗歌选》等的注释亦大同小异。这些注释基本源于《汉书·吾丘寿王传》颜师古所注。“白屋”本身的注释虽无可非议,但在本诗中未免失之偏颇,过于拘泥。首先,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旅人投宿的冬景图,题中,逢雪”二字和诗末“风雪夜归人“表明当时的天气是寒风凛冽、雪花飘飘。因风雪阻途、加之千嶂万壑笼罩着霭霭暮色,在此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旅客方舍道“投宿”,而且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远处的  相似文献   

19.
比坏     
钟乐江 《师道》2013,(12):58-58
学校用反抄袭软件来检测学生论文是否抄袭.商家则推出“反复抄袭软件”来进行对应。这个软件的数据库,能比反抄袭软件更全面地检测出一篇论文中和数据库雷同的部分,用红字标出.并且给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偃盖龙鳞万壑青, 逶迤芳甸杂云汀。 《白华》朱萼勉人事, 爱敬《南陔》乐正经。 这是康熙为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所写的定景诗。“万壑松风”是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此景据冈背湖,前临万壑,因“长松环翠,壑虚风度”而得名。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秀美:西北山峦起伏,万木葱笼;东北湖光荡漾’菱荷芬芳。清代皇帝来山庄避暑时,常在此处读书和批阅奏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