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菲海权争端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多年以来,菲律宾不断侵犯我国南海海权,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究其原因,其中有地缘、资源、国内政治和国外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需要我国政府作多方面的考虑。秉承主权在我原则,做好军事应对、完善有效管理和加强两岸合作无疑是解决中菲海权争端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大幅增长,海权竞争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从海权有关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看,海权涉及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海权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探索我国海权建设,应从海权的基本理论入手,明确我国海权维护的基本目标,并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权的发展方略,以期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3.
《治台必告录》是一部治台方略的重要历史文献,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风情、民俗诸方面内容,从地域文化来看,它呈现出清代台湾海洋文化地域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越海移民与海洋文化地域进程;好勇重义与海洋文化地域心态;冒险犯难民海洋贸易文化融合;海权海防与海洋文化地域核心。了解台湾海洋文化地域形态的演进和构成,将更全面认识中国海洋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真切意蕴。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而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中国的海权在台湾问题、南中国海主权、海上石油运输安全三个方面正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实施印度洋战略具有石油安全及地缘政治双重含义,是维护中国海权的一个重要措施。从长远考虑,云南省应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石油化工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德宏州应谋求成为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国际格局中海洋战略意义的提升与亚太地区海洋权益纷争的升温,海权论一再成为备受推崇的战略思想。以马汉海权论为主的西方海权思想所主张的海权对国家盛衰及历史进程的作用及其内在的动态内涵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典型的一些西方国家正是在充分运用海权理论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国家海权安全战略的布局。美日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并行不悖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海权观及构建中国海权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主权指国家对数字空间的最高统治权,数字主权安全指国家数字主权不受侵害,以国家在数字领域的管辖权、独立权、平等权及防卫权不受侵害为标志,由数字事务管辖能力、数字规则主导能力及数字防卫能力来保障。当前国家数字主权安全面临着三大挑战:一国扩展数字主权对他国数字主权的削弱、数字平台实施技术垄断对国家数字主权的威胁和个人不当运用数字技术对国家数字主权的弱化。国家应对数字主权安全挑战的路径是:加强国家数字能力建设,以因应他国数字主权扩展;秉持国家安全至上理念,以规制数字平台垄断行为;坚持全球合作原则,以价值共识导引个人数字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际法一般认为国家应具备领土、居民、政权组织和主权四个要素.而古代大多数国家是有边疆无边界、有政权无主权,其四要素是不确定或不明确的,因此古代称"国"称"王"者,不一定是现代意义的国家或国王.南诏在古代也称"国"称"王",从史料看,南诏是正处于国家化进程中的一个地方政权,其国家化进程就是国家要素的形成、积累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道路上的海洋战略包括海权至上、国家海洋权益的捍卫、与大国海洋关系的协调以及建设适应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维护地区海洋安全的新型海上力量。掌握海洋战略的主动权就意味着掌握了新世纪国家和平崛起战略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9.
国际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流动性、互动性、积累性使修正传统主权原则成为必要,一些学者适时提出了主权限制论,主张对国家主权适当限制,以维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本文将在气候变化的视角下,探讨主权限制论的基本内容、主权原则被突破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国际生态补偿机制、欧盟环境治理机制、国家责任制度和国际合作制度实现主权和国际环保的平衡,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理论,其思想理论继承了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合理内核,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卢梭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的抽象性和乌托邦色彩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本质性的超越;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政治国家的范畴,提出了民主制,开始形成其人民主权理论;总结了巴黎公社斗争经验,确立了无产阶级人民主权思想从而使人民主权理论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权利论和人民主权论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卢梭民主哲学的基石.在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之上,卢梭构建了一个理性王国.他的这个理性王国,是以18世纪瑞士日内瓦为蓝本的,采取的是一种小国政治.在民主的国家,作为主权者的人民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维持主权权威,这种形式即是合法的集会.随着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多数...  相似文献   

12.
明朝自建立之初,中国海疆就受到海盗和倭寇的严重侵扰和威胁,山东的海疆形势尤为严峻,因此明廷采取措施加强海防,将卫所制度用于海防,并积极加强海防建设。卫所的设置,在山东沿海地区构筑了一道较为严密的海岸防御线。作为卫所制不可缺少的海防设施,烽火台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御倭和抗倭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这些海防烽火台的基本构造情况、燃烟放火制度、日常管理及其发挥的实际作用等方面着手,能更加全面的对这些海防烽火台进行探究。而有幸留存至今的海防烽火台遗迹,为探究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佐证,同时,这些遗迹对研究明代山东半岛海防布置情况也有重大的意义,需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海防思想,在18世纪中后期就已开始萌芽.由于俄国在北太平洋扩张,并不断侵扰其北部沿海,直接导致了日本近代海防思想的产生.林子平是海防理论的先驱,但他的海防思想没有得到重视,而胜海舟的海防理论不仅得到了幕府重视,他还将理论变成实践."黑船来航"使得日本民族意识和海防意识高涨,在危急时刻,胜海舟向幕府提出海防建议:重视海军教育与人才培养、创办神户操练所、改革兵制、实行开国贸易等,促进了日本海军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共同地域、共同文化之中形成的对自己主权领土的热爱和维护其完整的重大责任感,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千百年来,它成为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主权分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具有相互性的特点 ,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国经济主权空间和权能的分让 ,在实质上则是经济权益的互相共享。因为现实中的经济主权分享往往是不均衡的 ,通常更有益于外来经济一方 ,对进入国而言存在主权被过渡分享的不安全倾向 ,要求民族国家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主权运作效率 ,维护好本国经济主权 ,争取有益的主权分享。于是研究这种主权分享及其相关问题 ,对主权国有效地保护自己 ,充分利用好全球化的“便车”之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国家经济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带来重大影响。正确分析与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策略,趋利避害,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更好的维护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7.
沈家门港自明朝永乐七年作为军港开始建设,至今整整六百年。文章从海防的角度疏理了沈家门港海防地位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成因,旨在突出沈家门港在军事、海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是凝聚人心、确保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国家统一、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爱国,就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就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树立牢固的忧患意识,为国分忧;就要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为国雪耻;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消解爱国主义精神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主权是一国固有的权力,它表现为:对内最高权,即国家对自己领土内的人和事务实辖的权力;对外独立权,即国家自主地行使国家权力.不受外来干涉;自卫权,即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国家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自从信息网络继广播、电视和报刊之后成为人类“第四媒体”以来.它的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领空、领海和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信息疆域应运而生。信息疆域是“软边界”,无论是天、空、地、海,只要有信息网络涉足的地方,都是它的天下。一个国家如果信息疆域遭到袭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无领空、领海和领土的主权可言。信息网络是一个国家的神经系统,如果信息网络遭到袭击或出现安全问题,等于摧毁了一个国家寻求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