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庭结构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赣州市765名城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同时对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其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进行调查,以便深入提示心理问题的根源。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家庭经济水平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P<.001),家庭结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较父亲的要大(其中母亲的为P<.000,父亲P>.05)。结论家庭经济水平及教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验证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父母要认识到家庭结构对中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应将家庭结构不同这一特点考虑进去,以提高心理干预的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MHT和EMBU研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过分干涉保护是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子女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黄山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文化程度和家庭发展阶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发现:黄山市中小学生父母心理健康的阳性检出率占调查总人数的27.11%;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父母心理健康程度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母的心理健康;家庭发展阶段也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年级越高,父母心理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培养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长在主干家庭(多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中学生,一方面受到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缺乏吃苦精神,其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他们在群体中遇到问题,处理不好就感到苦闷、压抑、自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常有退缩心理。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强迫他们接受超越其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导致紧张和焦虑,学习上遭受挫折。生长在单亲家庭中的中学生,因失去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Fazio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因素调查问卷>对13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性别、地域、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关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2)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支持以及中学生本人对其父母教养方式的认同度存在很高的相关,与"家庭情感"变量的相关显著,与"家长期望"变量的相关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中小学生生活、生存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家庭气氛的不好、家庭结构的不良,使中小学生产生诸多的情绪及焦虑问题.在对河南省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结构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等都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这个结果对学校、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55):174-175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影响中学生性格建立与完善的内在要素。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心理问题仍存在。中学生日趋独立,但看问题依旧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自我独立意识日趋强烈,但生活能力与经验严重不足;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学生一系列心理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其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责任伦理不仅强调行为动机的善性,而且强调行为结果的善性,对青少年进行强调信念和结果的责任伦理教育是未来责任教育改进的可能向度。责任伦理的原始模型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庭维度是责任伦理教育的重要维度。数据分析显示:尽管中学生承担家庭责任的意愿最高,远超过其他维度,但现实中中学生仍以学业为重、很少履行家庭责任,家长也很少给予中学生践行家庭责任的机会;随着年级递增,中学生家庭责任水平逐级升高;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中学生责任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力量在其责任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递增。未来要引领家庭在培育青少年责任方面履行基本责任,为中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进一步提升学校责任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效能;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促进青少年责任伦理发展,这些都是提升中学生家庭责任伦理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 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较明显的因素有 :家庭结构、家长期望、亲子关系等家庭因素 ,师生关系等学校因素 ,学习问题和与异性交往状况等自身因素。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1)发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曹书丽 《文教资料》2011,(5):142-143
在中学生从儿童发展成一个合乎社会角色要求的社会人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了重要的塑造和影响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中学生从出生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并开始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其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并非是由父母某个行为决定的,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所以父母教养方式在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人格形成、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之间相关关系为主要内容,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家庭结构、气氛与家庭的管教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中学生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心理状态,而不正常的家庭结构,则易使中学生经常性的产生失落感。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成员相互间充满敌意,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偶像破灭感。父母的管教模式是溺爱、粗暴还是民主,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都对中学生是否能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溺爱、保护型的管教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自我观念,形成自我中心,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生活,抗挫折能力较低;专制型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则使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或畏缩自卑的人格;而民主型的管教方式,则是严而有格,既不放任自流。又能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循循善诱,耐心说服。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最为适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注意:一方面,有很多优秀的中学生小小年纪就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在科技创新、文学、音乐、美术等某一方面表现出极高的造诣;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表现出与时代的格格不入,他们有的痛恨社会,有的埋怨家庭、父母,还有些怨天尤人。在言行上,他们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大讲哥们义气……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来源于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多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举止等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关注家庭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方法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从艳 《考试周刊》2011,(70):180-180
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某些消极影响的存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忽视,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欠佳的状况,有的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有的反映在青春期心理上,有的反映在审美心理上,有的反映在现代生活心理上,有的同学数种心理健康问题兼而有之……这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时时刻刻笼罩着当代中学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不少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人格表现和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父母的文化、父母的工作单位等多种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考察和描述,期望研究的结果能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深圳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结果:(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3)中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完整的家庭结构、合理的教养方式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相反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破裂、对儿童期望过高都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应该努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抗挫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孤僻等。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应探究影响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个性、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就个性而言,有的学生较为外向,性格开朗大方,乐于与人交往,心理素质相对好一些;而有的学生天生内向,性情乖僻,不善与人交往,心理素质因长期得不到锻炼而非常脆弱,造成自信心不足、遇事易紧张;就家庭而言,当前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家庭的破裂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家庭不健…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调动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