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借用成尚荣先生的话来说,十年间我们逐步达成一个共识:"课改必须改课"。这是因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和体现"。作为一个教研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研究和实施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问题。为此,我与我的同事们,在广泛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努力探索"改课"的路径与方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情境创设:课程改革初印象的一个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课改,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老师们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全力开展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改局面喜人。这十年的改革路上,也出现了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一知半解,甚至误解的问题。所谓"一知半解",即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全面、不透彻"导致语文新课程走入了改革的误区。所以,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认清课改精神核心,理清课改思想源头。一.知"自由"半解"自主"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包含了"以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教育工作者们都在理性地分析、反思、改进,然而不少人却认为课改就是改课,改课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由此推理,形成一个等式;课改=分数。如果是这样的话,课程改革与应试教育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课改十年,有学者认为"课改"就是"改课"。实践证明:这种说法的确不假。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这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课程又都在这里提升并得以实现。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其深远的实质意义。常态课是最真实、最原生的教学过程。为了深化课改,近几年,我校把焦点锁定在"常态课堂"上。以课堂监督  相似文献   

5.
反思"十年课改",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十年课改"呈现出学习、改革、体制、发展与文化等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别国先进经验为参照,以厚重优秀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丰富多样的有效教学为实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中国模式;"十年课改"对于基础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植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进入一个盲区,大多数教师忙于课改,但始终不明白课改到底在改什么。面对种种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幼儿课程改革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师应该迎家长的需求还是专家的要求?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课程改革应该呈什么走向?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7.
课改必须改课。这不是戏说。这是10年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括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课改十年,思想活跃,方法多元(一)小语课改十年,顺应时代潮流,思想空前活跃,方法层出不穷,涉及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教师与学生多个维度,成果显著,风景亮丽。翟京华(北京育民小学):对待课程改革,我们要有  相似文献   

9.
夯实高校课程改革 着力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与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的三大基础性因素,抓好了这三大因素,可谓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当前,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简称"教改")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简称"学改"),更要关注作为联结"教改"和"学改"之中介与桥梁的课程改革,即"课改"。否则,不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就很容易沦为无本之木、无的放矢之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0.
初探特校“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搞好"课改"必须掌握教育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也是时代需要下提出来的,支撑这一系列改革的必定是一些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搞好"课改"就必须了解掌握有关的新观点、新理论,转变观念适应"课改"新形势,进而推动"课改"的健康发展.据一些资料介绍"课改"的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形式的发展促使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而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到底什么是课改呢?课改,简单地说,就是课程改革,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课改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改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习内容、教学观念到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可改的东西很多。下而我就教学观念的改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守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有坚守,我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课改一定要改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度进行初步的探讨。其一,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教师所能理解、把握、创造的课程都发生在校园里,发生在课堂上。校长和教师都应该成为课程真正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让课程越来越走向校本,让课程越来越走向教师。如果不在课堂教学的"田野"里,在课堂教学的现场推动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就很难得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余年,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很多学校的课改由"穿新鞋走老路"变成了"形改神不改"。课改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合作讨论的作用。小组展示成了没有效果的"表演",很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人云亦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不够到位……课改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不只是操作上的问题,更是教师思维和认识层面上的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本质,于是以往经验式的教学限制了这种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反思课程改革就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进入了一个盲区,大多数教师忙于课改,但始终也不明白课改到底在改什么。面对这种种的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幼儿园课程改革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师应该迎合家长的需求还是专家的要求。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呈什么走向。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来,我校曾轰轰烈烈搞过课改,扎扎实实探索过课改,也冷静认真思考过课改。近年来,我校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基于  相似文献   

16.
校长课程领导水平直接关系到课改今后能否按预定目标推进,也关系到课改能否达到期望的效果。课程改革的当前关注点本刊记者: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起步较早,在1998年就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改革(简称二期课改),如今课改有十余年了,不知  相似文献   

17.
程仲 《湖南教育》2004,(4):16-17
农村课改学校大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与学科辅导,一些学校还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购买有关课程改革的系列光盘与配套教材,每周固定时间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座谈、写心得体会……然而,正如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际一样,课程改革哪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呢?它是必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柏梅 《教师》2013,(11):54-54
"有效教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终点目标。同时我们要赋予"有效教学"丰富的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探究"有效教学"才不会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在我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反思,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认识。一、注重过程,追求实效问题分析: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全国对本次课改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为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研究》本期编发了一组学科课堂教学的文章。这组文章实际上是在向我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课改必须改课。只有关注学科教学,关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才能深入,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20.
黄瑞 《今日教育》2012,(Z1):37-40
十多年过去了,改革评价的呼声越发高涨——高考不改,课改难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是十多年前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评价改革目标。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改革现行评价制度的呼声越发高涨——高考不改,课改难行。究其原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口教授撰文指出:5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