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兴趣与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调查和数理分析的方法,对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厦门市12所中学626名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也有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不足,还没有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文章在分析中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主要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几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株洲市高职高专学校关于建立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动机因素;教师对建立体育俱乐部的认识以及学校体育环境与建立体育俱乐部关系四个方面调查,指出株洲市高职高专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对株洲市高职高专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对株洲市高职高专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体育与科学》2008,29(1):88-93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时德国中小学体育和高校体育开展状况及其与大众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做了介绍和研究,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德国中小学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通过学校与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合作和中小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来实现,大学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则全部由俱乐部性质的"高校体育"和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来完成,俱乐部体制是德国学校体育活动,尤其是课外体育锻炼蓬勃开展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钟伟宏 《精武》2011,(5):25-26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现阶段我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状况,有必要对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调查及访谈法,在我市的普通中学中随机抽取2 0所学校,对每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作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市中学目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严重不足,且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大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缺乏和体育师资不足等因素而导致未能按规定开足体育课和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建议学校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集合已明确的17种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女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因素模型,调查这些因素对女大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天气、个人体育运动参与能力和学校体育运动支持力度是主要制约因素,但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具备相应条件支持和较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时,能克服其它困难参加体育活动。建议:大力发展女生体育俱乐部、开设专门针对女生的大学体育课程、营造积极的大学女性体育文化,培养大学女生宿舍体育氛围,并且避免牺牲学业和男生的体育利益。  相似文献   

7.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优劣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高校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今后陕西省"阳光体育运动"的更好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天水市的失地农民的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问。了解了城镇化后的失地农民在对于体育的看法、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现状以及影响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因素等。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占到了22.3%,并且有92.8%的失地农民是喜欢体育运动;有89.2%的失地农民认为需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而体育参与的动机有60.7%是强身健体;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组织大部分是属于个人组织占到了74.1%;失地农民一般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在公园绿地与公路边;影响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场地设施的缺乏、无人指导、活动环境差、无人组织等。  相似文献   

9.
李胜楠 《搏击·武术科学》2012,9(12):119-121,12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许昌市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动机、时间、项目以及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因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现状对许昌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简单建议,以期为在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中学学校特色的、积极向上、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的发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调查上海市60所中学713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发现63.5%的体育免修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在影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中,运动损伤是导致中学生体育免修的首要病因。这些结果提示应进一步提高中学对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这对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传统医疗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为主的体育保健班教学实验研究,就是探索适合体育免修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我省19所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中确实存在教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不明确,场地器材不足,缺乏统一管理的松散局面。以俱乐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为每个俱乐部统一提供场地、器材、教师指导等,通过近4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2.
高峰 《体育世界》2008,(4):78-80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湛江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湛江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生活情趣、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兴趣趋向于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同时发现中学生体育教育与身体素质要求有明显差距,进而提出要不断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教育,改善活动的形式、内容等,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哲华 《体育世界》2009,(11):42-4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莆田市6所中学540名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中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要原因,提出几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为了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加强日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增长。从1995年开始将国民参加日常体育活动环境的重心,由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转移到培育综合型地域体育运动俱乐部上来。由于日本政府对终身体育的重视,对体育机构进行了改革,并出几次台了各种计划,促使终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福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7):78+102-78,10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离石区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离市区中学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但锻炼的质量并不高;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在活动项目形式的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较为积极的,认识是比较高的,但有少部分学生的活动动机存在问题,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因素是:运动场所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国家投资力度的缺乏和对体育目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6.
陈琳 《体育科研》2003,24(5):18
德国体联下属有8.6万多个体育俱乐部,31%的德国人是这些俱乐部的会员,德国体育俱乐部在群众体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德国体联为了鼓励体育指导员为俱乐部志愿服务,参与指导工作,从1999年起实施了一项名为“体育运动隐藏明星”的计划,主要是评选优秀的俱乐部指导员。同时,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不只是一个提供体育活动计划和场地的组织,而且担负着培养青少年、增进大众健康、援助学校体育等社会功能,在培训体育指导员和教练以及开发俱乐部经营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会长和理事等职原则上通过选举产生,是一种名誉职务,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以情优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指出如何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到该项运动中,切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推动阳光体育深入实施,同时也能通过实践经验丰富和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最适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效芳 《体育学刊》2002,9(4):38-39
探讨了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参加人员规模、所提供体育物品和服务量的优化决定方法,并分析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行为优化所需要的政策环境,从而为探讨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营行为和社区群众体育运动的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谭鸿护 《体育师友》2010,33(4):58-60
文章从终身体育的概念入手,对我区部分中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问题作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运动能力差是导致我区部分中学生不喜欢体育的主要原因。建议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应努力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尽量减少中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少年体育训练》2014,(1):30-32
<正>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工作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思路,明确提出创建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并向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保定市新市区旗舰乐凯小学体育俱乐部依托保定市乐凯小学开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展开业余训练活动的运作模式,将学校、俱乐部资源共享,特色共建,从培养冠军为目标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普及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赢得了会员基数,为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