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灵活多样的私学教育形式,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与当时社会动荡有关,私学的昌盛保证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8日至24日在陕西师大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内学者103人,国外学者17人,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著名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周一良、黄烈、朱大渭、简修炜教授及日本著名学者谷川道雄先生、藤家礼之助先生、窪田庆文先生,韩国学者朴汉济先生、池培善先生等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文化史研究是近年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研究相对而言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次会议着重围绕这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来看,相当一部分涉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宗教、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魏晋名理学、玄理学、佛理学等三大主流思潮的相继肇兴,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与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0年8月9日至12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外学者56人,国内专家学者180余人,提交论文107篇,专著7部,提要30余篇。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文物考古、石窟艺术等诸方面,这里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荡,但是这种社会状况也使得文化和精神方面高度自由,从而导致当时的文人思想各异,因时因地也不尽相同。普遍表现出对于老庄文学的推崇,对于人本身的推崇,至此玄学呈现出一种思潮,那就是更加重视个人意志,提倡表达自由的社会风气,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风气经过各方文人学士的积极宣扬对于主流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阶层妇女的婚姻理念有较大的差异性。大胆追求爱情、不重名节、贞节观念淡薄和以悍妒把持门户是该时期上流社会妇女婚姻理念的重要内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此外,皇权的衰落和民族融合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连"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中新词新义的语义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语料,集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词汇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质的词汇面貌。本文拟从语素的角度对《洛阳伽蓝记》中的新词新义进行语义和结构分析,以点窥面,从而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概貌。  相似文献   

8.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资源开发力度经历了由弱到强,开发区域经历了由中心地区到边远地区的走势,生物资源亦是如此。文章将巴蜀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叙述分析了巴蜀生物资源中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的相关情况,为了使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时段的叙述更加明确,笔者将这个大时段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分时期、较详细地叙述分析了这一时段巴蜀地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那些无用的谶纬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受到摒弃,在这种背景下,"人的觉醒"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云冈石窟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觉醒"这个划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是各民族相互往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直接例证。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为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历史史料,运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央对西域的治理、政治和亲、屯田活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汉语学习、语言借用、民汉翻译等方面,梳理出汉语言文字在西域传播使用的脉络;接着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力量有所减弱,但是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官方地位却一直保持不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西域的影响依然卓有成效,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不断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较少,《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一书弥补了此缺憾。此书的特色在于从学术的层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诠释方式的发展与演变予以全方面、多角度地论述,注意吸收学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讨《论语》在政治、教育、社会风尚与宗教方面发生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文女祖的嫘祖,其传说事迹大多与纺织业有关,嫘祖的传说故里目前统计的有十多种说法之多,但是嫘祖传说与本地纺织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促进本地纺织业发展的却主要是巴蜀地区。文章将巴蜀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论述分析了巴蜀魏晋南北朝以前这段时期纺织业发展的概况。为了使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时段的论述更加明确,笔者将这个大时段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分时期、较详细地叙述分析了这一时段巴蜀地区纺织业的发展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历数"缘情"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成就,并指出这个繁荣局面的产生,与那个动荡时代和充满个性解放的诗人主体品格有关,但也并非全是对传统的反拨,而是多有因依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们二人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陶渊明的诗是写意的、含蓄的;而谢灵运的诗则是摹象的、写实的.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也体现着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朝史研究基地和大同市平城北朝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23日在山西大同大学召开。来自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可以发现:完备齐全的乐府机构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乐府歌诗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甚至改变乐府机构的格局;乐府机构是实现乐府歌诗雅俗交融的催化剂;乐府机构是促进南北朝乐府文学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西和山歌的歌词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发祥地,南部为氐民族摇篮。魏晋南北朝以来,县境内曾两次建立前、后仇池国。当地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滋养着西和山歌,歌词的句式、韵辙、修辞和衬字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文学特征,其为西和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颜氏家训>的语气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在详细的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历时的比较,以反映<颜氏家训>语气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社会条件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清逸超俗以及整体把握自然山水的审美取向,形成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和艺术观,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古画品录》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品评作品,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旨在说明:在解读《古画品录》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其成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然表现为由儒转道的倾向,同时,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在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