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的开篇之作,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主人公飞翼·比德尔鲍姆的生命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手是理解其生命意义的关键,手所经历的自由和监禁两个阶段是飞翼的两种生存状态的体现.飞翼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界定了自己的人生本质,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作家生命律动的折射。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作家口区心沥血的结晶,都凝聚着作家的自我生命意识,体现着作家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独特思索。当我们把张承志的创作放在新时期文学嬗变的流程中,放在更加宏阔的视野上,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是位悲情诗人,其悲情诗歌的抒写及其深情婉丽的诗风、特别是他对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融入了诗人的悲剧身世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也是他深沉苍凉的人生悲慨。他真诚严肃的啼血哀心的悲情抒写,正是他至真至纯至美的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而他的悲情抒写也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美学形态,风华绝代地屹立在中国的诗歌史上。  相似文献   

4.
种竞梅  许敏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4):101-103,136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对人生命运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对有限的人生轨迹作了清晰的描绘,对生命本真作了客观的揭示。他的乐死安生的达观态度、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安时顺命的处世艺术,对当今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容国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体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表达了其爱国、拼搏的精神内涵。容国团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其心系祖国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行不悖,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生动缩影。容国团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彰显其独特价值,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脉搏同步跳动,拼搏精神可化为“强国一代”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诸多像容国团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来汇聚成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拼搏奋斗、实干有为。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的《丑小鸭》详尽地展示了人性的顽强,赋予了我们克服人性弱点的.勇气。在命运的沉浮起落中,它于悲情中升腾崇高,于平庸中发掘奇特,于坎坷中蕴含品性,是人们追求真理、理想“光荣的荆棘路”的人生写照,是世界上奋斗者的“共名”词,解读这一形象,从丑小鸭的生存策略到所引发的“共名”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奋斗的现实参照原型。  相似文献   

7.
尼采二题     
欧文静 《职大学报》2011,(5):98-101
尼采是较早提出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家之一。他用一种个体生命的眼光来审视人生、审视人性,高扬了人的生命本能和冲动,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在人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尼采更看重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精神方面的支配作用。他推崇非理性,赞美非理性。尼采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他的哲学,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和后新时期的文学运动中,刘心武以其深沉的笔触,塑造出许多值得深思,值得警醒的众多人物形象。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历史性,深刻的思想透视和直面人生的勇气,正是这样,刘心武成为一个新时期和后新时期贯穿型的作家。这位始终引人注目的作家似乎可以接续上某一历史十分久远的传统——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文人入世之心,为国为民之忧,愤懑不平之气,以及对弱者下民的天然亲近之情。以他犀利的笔,大胆揭示社会的重大问题,暴露黑暗,讴歌光明;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丰沛的人情,探索复杂的人性。刘心武的创作,可谓有着清醒的政治意识,强烈的社会感应,饱满的道德热情,透彻的人生体味乃至于细腻的人性解剖。这些,决定着刘心武必然地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10.
民俗是民间文化的一种,泛指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范围内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涵着当地原住民习俗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人生礼仪是民俗事象的一种,是人生在重大节日上举行的如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等仪式。本文以武义畲族婚丧重大人生仪式及婚丧歌曲的田野调查研究,近距离的触及当地畲族较深层次的文化艺术生活,揭示出畲族崇尚生命、恪敬孝道、祈福消灾的民俗文化,以及与此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的畲歌音乐特质。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素养和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生命哲学,他的小说渗透着一种浓郁的基督教博爱的精神。其笔下的主人公尚洁等人物有着基督教徒在地如同在天的坦然和安详,她们面对人生苦难时表现出向上求生的生命追求,对生命有着深度的体察。他的创作因而呈现出其他作家少有的独特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2.
五十五年和衷共济.,砥砺耕耘,五十五年追求真知.,自强不息,五十五年励志奋进,精耕不怠,五十五年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在全国人民憧憬"中国梦"的2013年,红大迎来了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建校五十五周年华诞!作为一名红大79级普通学员,依依惜别母校三十四载后,重新走进红大校园,找寻旧日足迹,不禁感慨万千。红大给了我人生的启蒙,奠定了我人生理想的基石,我曾在红大知识的海洋里奋斗拼搏,最终享受到胜利者的无限幸福与欢乐。  相似文献   

13.
论白居易所受佛老影响及其超越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很少将佛学老庄思想作为一门严肃学问来钻研,往往是以一种隨缘适意的态度径将佛老大旨拿来,当下了悟,直证本心。他始终把个体生命作为主要关注目标,在感性中求超越。其意识中之超越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安心思想,二是知足观念,三是看破态度。现实政治的严酷和人生的实际困厄导致了白氏别无选择地遁迹佛老,而对佛老义理的独特领悟和人生落实,则使得白氏在走向超越的过程中,既具有一种与其性分相合的自觉自发性质,同时也避免了生命的枯寂单调而呈现出一种圆融周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这一主张真正的发生期并不是它产生的1957年,而是在新时期初年。因为这时它才真正参与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中来,并对新时期文论中人学话语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钱谷融的人学话语在文论中的确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从特殊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个人”、“个性”在文学理论中的存在、地位和价值;从普遍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一种以人生幸福和自我完善为旨归的价值观,以想象的“情感共同体”取代想象的“阶级共同体”,以此来形塑文学理论的学科品格。  相似文献   

15.
杜甫一生授官四次,贬官一次,罢官一次。杜甫第一次授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其授官原因是他献《三大礼赋》而被玄宗所赏,命中书门下试文取得了献赋出身之故,是由吏部注授的。至德二载四月,杜甫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逃至肃宗的行在凤翔,五月,由胄曹参军提升为左拾遗,这是他第二次授官,是由中书门下敕授的。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房琯之党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是中书门下以敕书形式贬谪的。乾元二年九月,杜甫因一任四考已满,便被吏部罢官停秩,开始了其流浪生活。广德元年十二月,杜甫在梓州,由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敕授为京兆府功曹参军,但他却未赴任。这是他第三次授官。广德二年夏秋之交,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聘为剑南东西川节度参谋。十二月,又因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制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这是他第四次授官。从此,他就以工部员外郎为其前资官漂泊而终。  相似文献   

16.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孙犁文笔自然明净而自成一派,被誉为"荷花淀派",其创作风格影响了一代人,在他晚年——77年以后,虽历经十年养病,又十年文革,仍抒怀人生、感念自然,风格更趋于沉静淡定,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散文"耕堂劫后十种"诸集展现于世,夹叙夹议之中,读文史、思人生,或叹或谑,启人心智。梳理其后期的散文,很多都体现了他"自然"的美学观:尊重自然生命、崇尚澹然无极、追寻和谐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在促进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新时期的教师教育,需要从理念意识、政策体制、学校组织、教师个体诸层面予以整合策划,进行全面、协调、优良的改革,以满足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幽默大师。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他幽默的源泉!熟练的美国口语是他幽默的资本,独有的诙谐笔调是他幽默的体现。但是,他的幽默并不是单纯的幽默,而是一种富有思想的幽默。透过他的幽默,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他那闪闪发光的智慧;透过他的幽默,我们所体味到的是他轻而不浮、沉而不重的思想严肃性。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一种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作为直接参与到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人群,教师是否树立起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是否真正将生命教育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便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