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其二,是焦、刘二人走向毁灭的生命悲剧.其原因,前者是婆媳彼此性格的刚强而引起的婆媳矛盾;后者是焦仲卿自始至终的"背叛"孝道,将爱情和生命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书中每个人物都具有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而贾瑞就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以及人性悲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作品从三个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然后从作家入手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其结局以悲剧告终。日前,学界普遍认为鸨母、孙富、李布政、李甲对杜十娘之死应负全责。笔者结合冯梦龙生平及其思想,对杜十娘之生命活动作详尽分析,认为杜十娘是自杀而非他杀,其自杀缘于遭李甲抛弃转卖而丧失理智。冯梦龙借杜十娘悲剧人物形象的意义抒写自己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6.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对安娜悲剧进行审视,可以看到,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的地位,是引发安娜悲剧的深层原因。而安娜以其生命的毁灭为代价作为对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使得其悲剧性结局融入了崇高和悲壮。  相似文献   

7.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师陀的小说创作也显示了他的这种美学追求和文化建筑。可以说,死亡的悲剧是师陀小说悲剧意识的最终指向,他以不同形式的死亡来向我们展示悲剧的终极状态,而其作品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体现出了滑稽与荒谬性,将我们引向生命的纵深与终极的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师陀小说死亡悲剧意识的分析探讨来进一步认识其小说的深层意蕴和内涵,体味师陀对生命的终极思索。  相似文献   

8.
乾元二年秋,杜甫弃官而去,走上了“迹江湖而心系魏阙”的人生之路。此后,他又陷入了“民胞物与”的集体情感与“独往高蹈”的个体生命的冲突之中。这一冲突使他既难安于“隐”又惮于入仕,最终导致了他“兼济”未成,“独往”亦未成的生命悲剧。造成这一悲剧心态的最深沉的文化原因,是他对“真情”和“真性”都采取了真挚、执着的态度,而“真情”和“真性”在封建文化体系中从来就是一对互相对立,矛盾的人性论范畴。  相似文献   

9.
哈代的小说中浸透着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息。透过这层浓郁的悲剧氛围,我们可以感知哈代的生命悲剧意识。但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与哈代所处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他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密切联系。本文拟从人类的欲望、叔本华的生命悲观哲学、宿命论等角度来解析哈代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悲剧消亡"思想是尼采悲剧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尼采认为,真正的希腊悲剧精神是一种可以净化人生的审美存在,而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始的理性文化,则彻底地把悲剧葬送了,悲剧的消亡到重生就是"从事辩证法的苏格拉底"到"从事音乐的苏格拉底"的一个历史性的历程。通过希腊悲剧精神的回归,尼采的悲剧美学思想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阜新  徐红 《职大学报》2014,(2):8-11,72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悲情小说,鲁迅先生创作的这曲悲歌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女性读者感受尤为强烈而持久。对此间深重的悲剧成因,笔者从女性的视角就子君缺乏自主性的人生观念、子君与涓生人生追求缺少契合点、子君没能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等方面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形成她悲剧创作色彩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历的变故、感情的受挫。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其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对扭曲的人性、对变态心理、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人性恶"等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一部伟大的精神悲剧。剧中女主人公布兰琪的悲剧结局给观众和评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诸多关于其疯癫根源的疑问和不解。关于她的悲剧命运,评论界观点不一。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入手,分析布兰琪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正是布兰琪本我和超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体育悲剧报道,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活动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悲剧意味的事实所作的报道.体育悲剧报道的根源在于体育事实本身的悲剧性,而体育事实本身的悲剧性又源于人与自然的冲突性、体育竞争的残酷性和体育的政治性、象征性,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等因素.根据在受众内心引发的情感感受的差异,体育悲剧报道可以划分为悲壮性、悲悯性、悲愤性三种类型.体育悲剧报道在唤醒人的生命力感,宣泄情绪、净化心灵,提升体育报道内在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透过沈从文、汪曾祺师徒创作表象,可以看到其深沉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通过人性美母题从审美方面表现出来,并且在乡土特色的梦境中和悲剧的现实相互映衬,又在难能可贵的自觉意识中呈现不同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琦君的小说,因《橘子红了》被翻拍成电视剧而引起读者注意。不同于她散文中温馨祥和的色调,她的小说,几乎都笼罩着哀愁。她在形式上借用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却往往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而形成这种悲剧结尾的深层原因,则根源于传统教育对她的影响以及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她对中国传统人伦结构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的杂剧创作一般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的是失意文人对人生悲剧的体悟,后期则主要表现的是失意文人对理想世界的探寻,其中对个体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的内在精神在前后期则是一致的。这种对个体人生主要是文人命运的高度关注和他在悲剧时代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与马致远个人独特的经历与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