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源氏物语》所蕴含的"物哀"是日本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理念,其内涵是以"外物诸象"为客观源泉而使"哀"之主体——"人之内心"而萌生出诸多感动,即"感物兴情"。其中"物"作为第一性,人的思想感情是第二性。"物"无所不包,从人事、自然到人间万相。《源氏物语》作为一部鸿篇写实巨著,对"物"的情景描写可谓纷繁生动,其描写手法大致可分为窥见、平面描写、音声描写、嗅觉描写以及远近描写法。  相似文献   

2.
色彩美是日本关的相位之一。许多日本作家笔下都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其中,川端康成是描写色彩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的《伊豆的舞女》以白色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白色象征纯洁、尊贵和毁灭来体现小说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北宋词僧仲殊存世词有七十多首,这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描写了繁华的凡俗世界与枯寂的僧佛静界的双重诱惑:虽不乏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佛教仙道题材和山水的描写,但更突出城市和尘世,描写城市的市井风情、官宦园林遗迹,还率真地描写世俗之人的喜乐爱恋,甚至是艳情。他最喜欢用"画"和"清"两类有代表性的语言,使词既富于色彩又工于白描,构成了词清新绮丽、幽柔婉约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美好自然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相似文献   

5.
惠特曼泛神论自然观蕴涵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特曼认为,自然界中每一样事物都折射着神性,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泛神论自然观。神性自然使得惠特曼的自然观呈现了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一方面他的自然观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蕴涵了作者对于生与死深沉思考的宇宙意识;另外他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写,则显示了他对自然单纯美的欣赏,这使泛神论自然观蕴涵的审美意义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6.
对于王维《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学术界存在新旧两说。其中"新说"以莫砺锋先生为代表,主张该诗作于凉州(武威),所描写的"长河"为一条名叫"马城河"的内陆河。笔者论证认为,该联描写的是诗人出使期间沿途所见景致,"长河"指的就是黄河。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的景物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们有千差万别的形状,缤纷迷人的色彩……描写景物就要写出它们的特点,要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要写"色"。例如:"早晨,我们向码头走去,准备乘船出海。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的作文离不开色彩描写。表现色彩之美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展现丰富多样的色彩我们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这就需要在描写色彩的时候进行适当调配,使多种色彩互相交织,互为衬托。例如,我们描写蓝天时  相似文献   

9.
陈雪 《滁州学院学报》2007,9(1):73-74,104
日本民族因受岛国自然环境影响,对于自然色彩的感受敏锐而纤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色彩价值取向是不断发展演变的。通过日语色彩词的演变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固有的审美意识,即喜爱简素、淡雅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村上是崇尚美国文化,讨厌日本传统小说中那种黏黏糊糊关系的作家。他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作家杰茨菲拉德的影响。但本质上,其内心深处多方面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村上除了关注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也优雅地传达了日本固有的﹑传统的文学精神。从日本传统文学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及其他作品进行解读,展示村上作品中"和风"文学的特质:一物哀之美;二无常的生死观;三委婉细腻的描写手法。站在其他国家遥注日本,其实是想从更客观角度描述"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语概论》一书提出了日语主体意义这一概念,指出了日语是主体性意义色彩比较强的语言,并进行了举例和论证。除了文中举的例子,还有大量事实可以更好地说明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2.
颜色词即表示色彩的词。中日两国有丰富的颜色词,红(赤)、黄、绿(青)、白、黑为中日两国的基本色。这些基本颜色词除实指具体的色彩以外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感念。本文尝试从"红"、"白"入手,分析其语义特征探究其所反映两国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设计的戏剧海报作品中,能剧海报独树一帜。能剧海报多以日本传统的能面形象为基本元素,结合理性严谨的方格骨格,采用热情饱满的日本民族色彩,巧妙处理虚实关系,是民族与国际、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确立了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之后,为解决日本移民子女的学习问题而创办了专门招收日本人的小学校,并且很快就形成了寻常小学校、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补习科的教育制度,日本在"关东州"小学教育中所实行的政策,不论是从教育制度方面或者是从教育方针方面而言,都具有殖民地色彩和特征,是为巩固日本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颜色词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汉族和大和民族对颜色的看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因为历史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中日民族视野中的颜色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显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本文试从一些主要的颜色词出发,探究隐藏在这些颜色词后的语义特征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日语词汇中,汉字词占有相当的比例和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汉日同形词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掌握好汉日同形词的特点和其分别在日语和汉语环境中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汉语言差异和使用日语.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经过对学生汉日同形词误用情况的收集和综合分析,发现除了一般的语法错误引起的用词不当之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与汉语语言及汉语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本文试从日汉对比的角度,对汉日同形词的褒贬色彩做些探讨,以求在日语教学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对象上,面向社会和大众;在教育方式上,有青年训练班、民众教育馆、日本语学校等形式;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包括亲日反共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普及日本语等内容。这样的社会教育,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其性质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日花文化比较--桃花与樱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唐诗鉴赏辞典》和《古今和歌集》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两种花--桃花与樱花,以及历代对桃花与樱花的吟诵,日本的樱花艺术,中日两国人民色彩观的差异等方面的论述,从不同的时代侧面,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从花文化的角度,反映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汉日语言里颜色词丰富多彩。汉日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其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语义方面也存在相同之处。从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汉日民族不同的民族心理。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而色彩是构成动画造型的要素之一,也是动画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儿童是动画最主要的观众和消费者,儿童的心理与动画的色彩设置息息相关。通过深入分析儿童心理的特点,结合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经典作品,探讨其动画中色彩设置的运用,希望能对中国动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