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折 《视听界》2009,(2):100-101
会议报道通常严肃呆板,篇幅又长。在处理会议报道时,程序很容易变成编辑记者为自己圈定的框框。比如下面这篇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2.
改革会议报道,从三四十年代喊到今天,冗长、老套、空话连篇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尤其在我们县市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令读者望而生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报道需要改革创新,而会议报道的改革尤其势在必行。多年来,在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一是数量大。据统计,一家小小的县报仅在今年头四个月,会议消息就高达123篇。二是稿件中旁文过多。长串长串与会者的头衔、名字占去新闻的很多篇幅。三是写作“公式化”。我们报纸上的会议新闻,大都是这样的模式:“(本报讯)×××会议于×月×日在××举行。×××、×××等出…  相似文献   

3.
笔者所说的一般性会议,是相对于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会议而言的,一般性会议在报道内容、角度甚至篇幅上与重要会议应有所区别。在报道一般性会议新闻时,除了遵守会议报道的一般原则外还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破难之一:会议报道挖信息,在“富矿”中炼“真金” 政治报道的“规定动作”一般是指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指定的必须报道的内容,比如重要会议、领导活动、一定时期配合中心工作的报道等。相对而言,“规定动作”报道可读性较差,特别是会议报道一直是改革创新的难点。然而,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组特殊的会议报道,容易产生篇幅偏长、可读性较差等会议报道的通病。新华日报在新一轮改版中特别强调“活化”规定动作,怎样活化“两会”报道这个大的规定动作呢?笔者连续两年参加新华日报“两会”报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改进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稍作留意我们不难看出,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所占的篇幅、时段比重很大。这就充分说明了会议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分量。大到党和国家方针大计,小到百姓衣食住行,大多通过会议形式来制定决策。群众也需要通  相似文献   

8.
会议侧记     
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张百发副市长指示与会的新闻单位——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法制报,有关会议的报道要与其它行业全市性会议规格一样,排上头版,如果来不及安排,可以往后推。但一定安排在醒目位置上。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北京日报》就在头版上占用较大篇幅报道了会议情况。北京电视台等单位也作了相应报道。  相似文献   

9.
上虞日报通过改进报道手法,缩短报道篇幅,突出报道主旨,优化报道效果,全方位创新工作性报道和会议报道。在具体的操作中,作出“五个重”的规定。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会议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搞好会议报道是新闻记者的一大职责,很少有记者没有接触过会议报道的。在我国新闻界,有关会议新闻要改革的呼声,已喊了多年,虽然近年来已开始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状况仍是:会议新闻太多太滥,主管部门要求新闻媒体大会大报、小会小报、有会必报,有的领导把报与不报、刊登的位置、篇幅长短看作是一种“政治待遇”。另外还有篇幅过长、内容空洞无新闻、写法程式化明显等。有的报纸第一版7条新闻中有6条是会议新闻。据有的党报统计,会议新闻在第一版约占35%的比例。一言以蔽之,会议新…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板块上篇幅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一个新闻种类。然而,大多是单一的写作模式,枯燥的冗长行文,不仅影响了受众阅读和收视兴趣,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特有的指导性和感召力。如何写好会议报道,结合工作实践,试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简单化地把会议报道写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要用简短的文字写清重要事实,在有限的篇幅中报道丰富信息,做到既短又好,对记者来说是一门永远做不完的功课。记者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好采写技巧,就有可能写精、写活、写短会议报道,实现短与好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多而枯燥,是许多报纸都想改而成效却不显著的老大难问题。原因何在呢?一是不少会议报道是“遵命新闻”。领导机关召开了一个会议不管会议有无新闻价值,都要求报道,领导在会上的讲话也要全文发表;有些业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不管有无普遍指导意义,也以主管领导重视为理由,要求报道,甚至互相攀此,把报道的篇幅长短或报道与不报道视为待遇的厚薄、规格的高低。二是新闻机构自陷困境。碍于情面,凡有会议邀请,均派记者;记者则顾及任务,到会必报。更有一些  相似文献   

14.
洪锋 《新闻世界》2013,(5):24-25
都市报发展至今,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版面与篇幅留给了时政新闻报道。而时政新闻所涉及的一个主要方面,则是关于政府、政要和政策的会议报道。本文简要谈谈如何选取会议中的有效新闻信息以及怎样让会议新闻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5.
改进会议活动报道是党报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特别是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出台后,各级党报纷纷对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本文试从新闻标题、主要内容、语言风格、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脸",晒晒各地媒体将"权威声音"进行"清新表达"的生动实践,并从机制探讨如何形成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改文风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活动占较大篇幅。一些一般性的长篇讲话,甚至也原封不动的见报,一占就是一两个版。有些领导下基层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召开的全市科技档案工作会议是我市档案战线的一次盛会,市委常委、秘书长张明义同志和张健民副市长分别主持会议、作重要讲话.本期用四分之一的篇幅报道了有关内容.通过会议精神的贯彻,我市的科技档案工作必将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石坚 《新闻知识》2006,(4):73-75
改革会议新闻的攻坚战已经进行两年多了,对规范会议报道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会议新闻写作的改革起色并不大。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媒体的会议报道写作来看,与几年前相比并无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一言以蔽之曰:面目依旧。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与西方媒介所报道的会议新闻相比,我国媒体报道的会议新闻都有一个通病,即缺少背景材料和直接引语,这也是中国新闻文风的两大“癌症”,“痼疾”不除,会议新闻写作难以出新。下面,让我们以外电关于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开幕报道…  相似文献   

19.
李敏 《青年记者》2007,(10):41-41
作为一个党报记,不跑会议是不可能的。如果哪天的报纸上没有会议消息,反而是个例外。 会议报道其实既难写又最好写。好写是指容易应付,把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领导以及会上提供的材料抄一些便可交差。如果是重要的会议,篇幅还可像拉拉面一样抻得很长。说它难写,一方面是指会议报道似乎已形成了一种公化的格式,很难突破,难以写活、写透、写娥另一方面,是指会议报道不易出好稿,难为读称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办报的实践中体会到,企业报最不受读者欢迎的就是那些铺天盖地又臭又长的会议消息、领导讲话。有些同志认为,会议消息、领导讲话发得篇幅小了,报道就会显得分量不足,领导不满意。其实,这种认识不但缺乏根据,也是十分片面的。我们应该懂得,上级机关的会议也好,领导干部的讲话也好,都是为了指导工作,所以,我们只要把需要告诉读者的东西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