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现象之一的“八卦”文化,是巫史文化的产物,在早期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中国文字表意化的方法根据,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奠基。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血缘作为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作用十分强大,祖先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末期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形成后的父权与君权交叉重叠的渊薮,于是事父与事君的“孝”、“忠”准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并对后继的中国社会以强势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的“接着讲”是在时代变革中实现的,赋予中国哲学以现代精神,又继承了中国哲学的实质内容,它是中国哲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接着讲”开出的“天地境界”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是对中国和世界哲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仅次于德国、美国、日本的第四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6%的份额,而德国是30%的份额;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虽未超美,但已"赶英",可中国仍不是出口贸易强国。"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三技一教"软肋是共通的。所谓"三技一教"软肋,是指技术软肋、技能软肋、技工软肋和职业教育软肋。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天人分裂不同,中国文化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人也没有消失。王国维的“有我”与“无我”是对西方诗的概括,并不符合中国诗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是毛泽东思想最本质的特征。究竟是“中国化”还是“中国气派”方能更确切表述这一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化与中国气派多层面的辨析,阐述了“中国气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区别,论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是着眼于本质特征的挖掘与表述更具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对中国化特征进行了探讨与概括:科学性与先进性是其中国化的前提,阶级性与大众性、革命性和创造性是其存在的依据,民族化与大众化是其中国化的载体,时代性与发展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思考和探索中国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作家,早在留日时期的文明论的中心概念便是"立人".这不仅是异国体验,也是中国文明和文化现代转型的落脚点,是探索和思考中国国民性和人性的出发点.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和清醒的个人思考促使鲁迅立人思想有所变化,由期望"天才"而转向对现代"民众"的出现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四合院”与中国人“亲人天伦”融为—体,与中国人儿女恋情化成一片,与中国人心目中最深最重的情愫不可分割,是最动人、牵情的“诗意”性建筑空间,也是中国入世与自然和谐共存并导向入世深醇友情的最具“诗意”的建筑空间。“四合院”中保藏着每个人奋斗的遗痕,是励志的空间设置,又是守志的预留空间。当代中国实施“四合院原则”也有利于“中国式养老”。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英语指示代词this和that的功能 ,分析了作为指示语之一的this和that的指示型和非指示型、手势型和象征型用法及this和that的不同指示功能。从而阐明了包括this和that在内的指示语同语境的密切关系。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下 ,才能正确理解指示语所指代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胡氏春秋传》是南宋学者胡安国用义理进行注释和解说的名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如注《春秋》"元年"就舍传求经、借经抒理,把"元"解释为"始"、为"大";后又完全以已意地把"元"解释为"一"和为"仁",来阐发自我的理学思想,把《春秋》学纳入了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章学”与“文学批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学、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考察,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歧异分明。郭绍虞等囿于所处时代环境,以"文章"非"文学"的先行观念为主导,试图在"文章"中清理出一种纯粹的"文学"概念,实则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实事求是地还"文章学"、"文学批评"以本来面目,是中国现代学术重建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释“殳”     
"殳"由原始社会中狩猎的棍棒发展而来,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五兵之一。它是长柄打击类兵器,分为有锋刃殳和无锋刃殳。在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和功能都有丰富的演变。历来对其形制未有准确的认识,考古出土的实物殳,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它的具体形制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说文解字注》使用的训诂术语“浑言”、“析言”:“浑言”、“析言”术语的提出在训诂学史上的意义;“浑言”、“析言”在汉语词汇学方面的成就;“浑言”、“析言”对语言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从“技术兴趣”到“解放兴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教育的普及,但它同时也形成了对人的精神的严重压抑,使教师成为“操作工人”,使学生成为“加工原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而“解放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使师生都回归其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的生命力量得以激发,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从“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0.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