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起点问题是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近30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争论的主要观点有:以自然人,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实践,以社会存在及其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以"现实的人"和劳动二位一体,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劳动三位一体,以需要与物质利益等作为逻辑起点。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应该以现实的人为起始点,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应该吸收这场学术争鸣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竞相角逐。战争期间苏美两国以"游离"于战争的姿态俯瞰战势的进程。随着"巴巴罗莎"计划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苏美两国真正的被卷入了二战的漩涡。无论苏德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在爆发前都以谈判——柏林会谈、美日谈判作为"急行军"中的"一曲乐章"。但是谈判的真正意图决定了德日法西斯两国对战争蓄谋已久,谈判以破裂告终,双方在战争中兵戎相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都把人作为价值的起点和归宿,但人类中心主义具有历史、逻辑的局限性。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具有明确的价值主体、实现途径、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它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身体"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进行审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身体为起点和终点,是借助身体来施以教育。对于学校体育身体维度的考量,有助于将身体显现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校体育身体维度的重新审定。通过将学校体育的运行置放在"技术—身体教学论"的实施框架里,实现学校体育身体维度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二五"规划以来开始投放资源在幼儿学前教育方面,近年来教育学者亦愈来愈多关注"全面发展教育"及"以人(生活)为本"的道德教育。亦有人主张教育工作应进入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心灵的教育。事实上,幼儿心灵教育也应是属于"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亦有学者建议教育工作者应多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等。笔者尝试以品德与心灵教育为起点,探究应该给予幼儿怎样的心灵教育,并通过幼儿教育的个案研究提出几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课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关注幼儿的心灵教育,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照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心灵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进行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最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分析学生自己成长成才的需求,学生工作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体系的科学构建也应以此为出发点。基于此种思路论文首先对浙江两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基础上提出要构建"以服务促发展"的学生工作新体系,此体系以"大学生发展理论"为依据,以"全方位育人"为引擎,通过"十全十美"的措施构建"以服务促发展"的学生工作新体系,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京青奥会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奥会的两个核心关键词"青年"与"教育"为起点,阐述了"青年"与"教育"之于青奥会的价值要义,分析了2014年青奥会承办城市南京在"青年"与"教育"层面上的契合与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体系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身心一统、和谐发展的生命观;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观;公平竞争、民主平等的道德观;团结友爱、尊崇友谊的交往观以及乐观自信、求同存异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9.
"生命"这个范畴是狄尔泰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他的美学理论也是由此范畴生发出来,较之其他生命哲学家,狄尔泰对生命的理解显得更加丰富和富有建设性,他看到个体的个性与命运被宏大历史淡化甚至遮蔽的事实,努力理解人作为生命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便成为他生命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和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作为一位历史伟人,他在日理万机、运筹帷幄国家大事的同时,从不对文字工作甚至是校对之类琐细事务有丝毫的忽视或苟且。毛泽东对自己重要的文章,都亲自反复校阅。1938年6月,《论持久战》印行之前(1938年7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他亲自作了校对并给中央出版部门写信:“都校了,第二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第二部分请你们过细作最后校对,勿使有错。”1938年11月召开中共六届扩大六中全会前,他就会议报告文稿付印事嘱咐徐冰:…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31年,日本法西斯就侵占了中国东北.1936~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法西斯形成同盟.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中国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爆发.  相似文献   

12.
柳九星叶甲(chrysomela salicioorax Fairm)在河北承德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土缝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树危害,至 6月下旬完成第一代,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并在树上危害到10月下旬下树越冬。每年7月上中旬为该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3.
李养林教授     
李养林教授李养林教授,陕西省合阳县人。生于1926年8月。195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教育系。同年留校工作,任政治处教研室、教育系助教;1956年晋升为心理学讲师.1962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去延安大学任教。"文革"期间,受到"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体育思想。本文对新时代体育思想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充分认识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新时代体育思想。研究表明,新时代体育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以人民群众为逻辑起点,将美好生活作为实践追求,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文学的起点,学者们并未达成共识,大致有1840年、1898年、1915年、1917年、1918年、1919年、21世纪的某个时段等几种观点.相比之下,以1917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更合乎文学发展的规律,其他观点都有其自身的不足.要阐明现代文学起点还应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近代文学.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育学界在对马克思的"教劳结合"的理论进行解读时,大多把它视为改进教育或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这样的理解就无法把握马克思为什么要把"教劳结合"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从实践出发考察问题,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或世界观的转变是比较恰当的。一切从实践出发,需要我们从存在论或生存论的角度来重新理解马克思"教劳结合"的旨趣:感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全面发展意味各种能力在感性活动中的"显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把"教劳结合"视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清谷教授     
何清谷教授何清谷教授,长安县人,1931年生。读完初中即因家庭更困失学。1949年7月每加工作,曾任完小校长多年,靠自学修完高中课程。1955年8月调干考入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为本校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的发展都是以追求"教育价值"为核心;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都强化着"榜样力量"的示范作用;都注重以"运动实践"为载体;都以强化"过程教育"为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