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要求教师能够找准文本教学点,并使教学点得到实际内容的支撑,让学生据此得到更大的收获。很多时候,情绪教学点的建立,是一种常规且有效的做法,现在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为例,简要分析一下情绪教学点的导入方式、核心环节实施方法,以及据此而进行文本深化分析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莉  杜小燕 《英语教师》2023,(13):106-110
从语境、目标、赏析三个方面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处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课例,从感知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和赏析语言四个方面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即依托主题语境提取信息,结合认知策略分析文本,基于学习活动观创设情境,聚焦思维品质评价文本。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教学点的状况看,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教学点的作用;目标定位上不完全符合成人教育特点;指导思想上没有完全摆脱精英教育模式。建议网络学院充分发挥教学点作用、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改革考试模式、加强网络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是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利用图示以及创设语言情景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有更多语言输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王君老师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在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针对文本特质进行归类。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也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能对文本特征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语用角度可以分成主题型文本和语用型文本这两个大类。其中主题型文本指的是偏重于文学方面的文本,其语言训练体现出隐性特质,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分析文本内涵进行,主要的教  相似文献   

6.
理解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抓住关键词、关注文本情感、聚焦文本表达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1,(25):25-25
张华在2011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撰文认为,取舍是教师施教的一门艺术,解决语文教材的取舍要做到以下四点:①捕捉文本亮点,寻求教学突破口。每篇文章的思想意义、情感价值、语言风格、探究空间等不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捕捉文本的亮点,从而寻求到最佳教学点来展开教学,发挥文本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如何细读文本语言入手,剖析了文本研读应重视朗读文本语句、品味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训练三方面策略,充分凸显文本个性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1787年《关利坚合众国宪法》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宪法在各自的国家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宪法文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因素。中关宪法文本的概况、明细和特征等三方面的比较说明,尽管中关宪法在宪法的目标、宪法的功能、宪法的语言、宪法的完善和宪法的实践方面存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文本字数、条文数目、框架设计、修改频率、理念追求和实际运用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宪法文本的修饰质量及其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0.
修辞心理需要用语言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言形式能表达不同的修辞心理。修辞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词语选择、文本顺序和修辞格的使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本翻译的预期功能是传递信息和吸引游客。由于语言文化的"异质",中英旅游文本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英语的视角分析,汉语旅游文本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失当信息即信息夸大、信息误导、信息冗余。着重从这三方面进行例析。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梦想"专题由"英名与事业""经世济民"两个板块构成,分析专题前编者的两段话,可以从人物情怀和文本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来确立教学目标。专题呈现方式是"文本研习",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理解人物的理想、情感,学习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关于文本定位的问题,有一个很强势也很流行的传统,就是从文本的类别、语言的形态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作为路径,来确定教学的基本走向。传统的文本定位偏重于文本的表象和教学的形式层面,只有从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价值上定位文本,才能寻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探究活动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深入文本思想、解析文本语言、填充文本空白三个方面进行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所倡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从形式人手,探究形式是如何承载或表达意义的;语文教师都达成了共识,即语文教学需要恢复“原生态”,在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揣摩语言方面狠下工夫.《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一课条理清晰,如何成功选准文本中的教学点,运用简约平实的方法,体现语文的特质,我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文本的诠释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文本的社会一历史背景,文本本身的语言以及文本的“误读”,而意识形态却是我们进行文本诠释时所不可忽视的。文章从诠释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别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语言与对话和文本的意义创生三个方面试图阐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旅游广告是旅游文本的重要形式,以旅游广告为例,重点分析旅游文本的词汇、语法和修辞三方面的语言特征,并以此了解俄语旅游文本的语言面貌,以期在对俄旅游营销文本的撰写中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翻译的意义不对称性源于语言使用者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不同的思维模式而表现出语句和意义的差别。翻译的源文本与目标文本的词汇语句对应,虽然动态上对等或者认知上共通,其文化的内涵多元特性是人们沟通时所应共享的。  相似文献   

19.
周广平 《教学月刊》2010,(12):38-39
语言文本是一个多重含义的话语结构,其本身蕴涵的内容是多重而丰富的。语言文本结构的多义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进入语文教材的选文,即使是同一篇语言文本也会因为不同版本的教材的选文体系或单元设置而出现教学目的的差别;二是语言文本自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特征制约了它作为教学文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3,(78):37-38
2011版课标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了语文课程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文章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一是咬文嚼字,挖掘语言训练点;二是二次开发,捕捉语言表达点;三是关注篇章,寻求语言内容共生点。只有精研文本,关注"语用",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才能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