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能否用整体性看待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意义和命运的问题。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分割开来的倾向。强调当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回归,对于认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比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根本属性;实践理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视野;着眼于实践理性的理论视野,实践创新是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前提。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相对性。同其他理论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大,因而整体性就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为显著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对性表明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在多重关系中才能够准确地加以把握: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成果;相对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文化现代化关系密切。探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前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二者结合的途径与方式、规律和特点。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理论内容、心理特征、语言形式上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遵循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四大新贡献,继续并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四次大的飞跃,每一次飞跃都把我党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最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仅是我党建党立国之本,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指针。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成为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品格的最有力的媒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化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解读实践与实践解读的逻辑互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基本问题并贯穿于其始终;其它所有问题都是由这个基本问题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两大体系.因此,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变迁过程,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方面,更包括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生根发芽,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意图从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基础的三个方面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展开反思,认为要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必须正确处理好中西方文化的包容与共生关系,宣传教育中的理性与感性形式,最后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回到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双重语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经历了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互动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进一步加经强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教师起着主导、教育引导、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它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发展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立足于时代、根植于实践的伟大理论创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新时期我们正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战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推动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农业现代化、精神文明和民生建设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具体的途径或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与民本理念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人本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核,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民生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体系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宗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目标、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价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民生理念,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走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传统,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秉持这一传统和取向,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凝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由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潜意识中。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它与儒学本身有着相通的地方,两者有着内在关联。从理论的人文关怀、队伍建设、生活化等方面借鉴儒学普及的历史经验,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与主观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形成了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丰富而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