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文化差异既表现在语言交际中,也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极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本文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具体内容,强调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其重点是通过研究中美文化中身势语的差异突出跨文化特别是中美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只有认知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文化冲突的案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规范、语用迁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产生。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对策。必须树立和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要尽可能地消除思维定势与文化中心主义,还需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又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此可见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交际礼仪作为跨文化交际内容中的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类似,都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正如同中英两国语言受到文化背景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样的,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研究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知和帮助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更为和谐的交流、互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简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随机选取西南民族大学85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进行跨文化敏感度调查,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hen和Starosta制定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跨文化敏感度的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及交际专注度五个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差异认同感水平最高,交际信心水平最弱。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得出,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交际参与度和差异认同感间及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间呈现了中度相关关系。本实证研究以跨文化敏感度为视角,为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5.
差异与融合在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实践过程中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体。为了更好地加强翻译效果,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差异与融合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本文结合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实践,详细地分析了翻译中所存在的差异与融合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具体的翻译原则作为基于跨文化交际翻译差异与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感知是人们借助感官来感觉世界的积极过程,即他们应用感觉器官把外部刺激转变为有意义的经验知识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学者普遍认为感知研究对成功的交际意义重大,但到底感知是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过程的,鲜有涉及。尝试对感知影响跨文化交际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感知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文化对感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感知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阻碍,最后根据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提出用移情作为消除或减少感知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不利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主要阐述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内涵,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意义,并指出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本教学、教学活动、辅助教学手段、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包括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其中非言语交际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方式。非言语交际不仅仅是表面行为,而且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个性。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中俄餐桌上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为例,分析中俄两国人民在用餐时的非言语跨文化交际行为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民族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常会因为文化差异问题而在礼貌用语:矛面产生误解。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招呼、称赞、称呼以及感谢等方面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并对这些礼貌用语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举例分析。最后。阐述了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对荚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以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语言沟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信息沟通结构方面、语言表达规则方面对中国人、德国人的语言沟通进行梳理与分析,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后达到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以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的"冲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德合资企业文化冲突的案例,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对待冲突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达到保障中德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日民族习惯、文化模式和思想观念等不同,难免会产生差异。因此要求教师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及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中所关注的重点的差异、用餐形式的差异、烹饪的差异、饮食习俗的差异等方面入手,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明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有跨文化交际。家庭是各国文化形成的初始地,家庭文化观对各国文化观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也是各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析中坦两国家庭文化观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中坦两国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碰到的是称呼问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解读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就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做具体的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听力教学关系的角度出发,阐明在听力教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笔者针对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听力障碍,提出在课堂中应渗透跨文化意识,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商务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处于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中,增强跨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加强文化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过程中,分析并强调影响英汉语言差异的诸多因素,对于丰富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之中接受挑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但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中西方在社会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上等方面也表现巨大的差异,从而引起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现象的出现,给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中西方人民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双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向他们传授文化上的差异,这对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跨文化背景知识在汉、维两个民族交际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汉、维双语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研究了本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其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跨文化知识熟悉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度等等因素影响着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