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口林区山杨次生林改培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口林区地处完达山低山丘陵温带湿润针阔叶混交林区,几经破坏演变成目前的低产次生林,其中山杨次生林占有一定的面积,但原生植被和原生植被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丧失,根据"栽针留阔,栽针引阔和栽针选阔"动态经营体系理论及生态位的原则,采取带状皆伐、不同强度间伐和利用林隙等方法,对现有山杨次生林进行不同模式的改培措施,使之成为稳定高产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林口林区是由原始阔叶红松林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火灾)强烈干扰破坏后演替而形成次生林区,林相残破,多为柞矮林。根据“栽针留阔、栽针引阔和栽针选阔”动态经营体系理论及生态位的原则,采取模拟自然、植生组造林等方法,对现有次生林进行不同模式的改培措施,使之成为稳定高产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人工油松纯林不同间伐强度下天然落种更新的试验效果分析,初步总结了人工油松纯林不同间伐强度天然落种试验工作,得出了油松纯林天然落种每亩最佳保留株数,为今后营林工作打下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测法,测定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主要树种的微量元素的吸收和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上部植物生长的主要生长层中,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都较其下部层次高;阔叶红松林中蒙古栎、水曲柳、紫椴、糠椴、色木槭等5种优势树的生物量基本代表了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不同树种对不同元素的累积差别较大,不同树种的生物富集量与吸收量两者呈显著正相关;阔叶红松林五种优势树种对元素的归还比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 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模式等三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过伐林,通过均匀机械布点的方式调查林内光照条件分布状况,利用冠层仪观测手段定量计算观测点的郁闭度作为光照条件的分析指标;同时通过植被分层频度调查研究过伐林下植被的演替趋势.结果显示,过伐林中虽然红松种群在更新层和演替层都有较好的分布频度,具有进展演替恢复阔叶红松林的潜力,但是由于过伐林的整体郁闭度偏大,近半数区域的郁闭度都在0.8以上,对演替层红松幼树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透光抚育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平泉大窝铺小鹰窝沟等处更新良好的天然油松林进行调研后认为 :阳坡油松林在 4 0 a左右达到更新成熟。在此期间对林地进行刈草和块状整地 ,造成裸露、疏松和凹凸不平的微地形 ,并在种子半年实行渐伐、择伐或强度间伐 ,保留郁闭度在 0 .3~ 0 .6 ,可获得满意的更新效果 ,此结论将对承德市 6万余公顷人工油松林的更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帮助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促进思政教育理念更新、促进思政教育方法优化、促进思政教育机制变革、新媒体技术促进思政教育机制变革等方面分析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高校思政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间伐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中龄林为对象,实施4种处理:施氮肥(施纯氮250kg/hm2)、施氮磷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施氮磷钾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纯钾30kg/hm2)和对照(不施肥),研究施肥后不同时期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的关系,评价落叶松冠长率对间伐后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后不同时期落叶松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均呈幂函数增长趋势;施肥3年后、4年后、5年后的冠长率(冠长/树高)分别为0.1899—0.2030(平均为0.1986)、0.2282—0.2642(平均为0.2428)、0.2851—0.2976(平均为0.2920),低于对照林分相同时期的冠长率(3年后:0.2010;4年后:0.2822;5年后:0.3006).施肥能够缓慢促进间伐后落叶松的冠幅和冠长的增长,施肥对落叶松树干生长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多来自于施肥后针叶的高效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的生态区域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的主体,充分了解和认识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总结近年来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的分布与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等多种类型的森林。(2)历史时期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不断退化,随着“退耕还林”“自然森林保护计划”“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计划、工程的实施,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退化的趋势得以遏制,森林面积不断扩大。(3)长江上游森林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12.
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指出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搞好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以带岭林业实验局落叶松—桦树混交幼龄林为材料,在研究营造混交林的基础上,重点对14~25a生落叶松—桦树混交林林木生长状况及优良林分形成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林分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幼龄林阶段)不能全以单位蓄积量大小作为林分质量的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林分的类型、混交程度、各优势木所占的比重,准确地划分出混交林模式、优良、成功、失败4种林分类型进行评价。其总体趋势为:优势木在林分内所占的比重大,趋于形成模式林分和优良林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伊春林区阔叶红松林生态保护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红松林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高中与大学衔接教育,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进入大学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能有效促进其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应高度重视在高中阶段让高中毕业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重视对高中毕业生进行高中与大学衔接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开发利用已使小兴安岭林区阔叶红松林这一地带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全林区大多数地方已经看不到阔叶红松林的影子,恢复阔叶红松林小兴安岭林区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林权制度改革为解决林区深层次矛盾找到了途径,也为阔叶红松林生态恢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努力营造"红松文化"氛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保护红松、拯救红松;开展阔叶红松林经营技术研究,确定合理的恢复途径;营造阔叶红松林生态恢复示范林;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加速小兴安岭林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为此,对投资建设、经营广州亚运场馆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梁河县森林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林业发展对策:坚持以培育资源为依托,实施分类经营,严格区分两类林的管理制度;继续发展林下资源建设,优化商品林结构,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测法测定了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生态的凋落物量及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年森林凋落物量最高,达1.8t/hm2。岳桦林年森林凋落物量最低,只有0.7t/hm2;不同树种叶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不同,灰分含量,针叶树叶平均比阔叶树叶低;在阔叶林中,五角槭叶和紫椴叶灰分含量较高,超过8%,红松和落叶松叶最低,都低于6%;不同林分的阔叶、针叶、枝条、果实和其他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百分率不同,阔叶和针叶比较,阔叶红松林的阔叶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明显地大于针叶的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城市河岸带夏季土壤表层5 cm温度(以下简称土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并据此分析影响不同时间尺度域内土温发生波动的因素.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土温可在多个时间尺度域上变化,具有5个时间特征尺度.土温在日、旬和两旬尺度上的波动主要受总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影响;在月和季节尺度上的波动主要受下垫面植被配置的影响.其中,在月和季节尺度上,地上植物生长状况对土温的影响较大,且不同植被类型(针叶大乔木、阔叶小乔木、阔叶大乔木和草灌植物)的草灌层覆盖度和高度及乔木层叶生物量对土温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植被类型和冠层结构对土温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冠层株型为圆锥形的针叶乔木下的土温显著低于株型为球形的阔叶乔木下的土温.另外,相比阔叶乔木,针叶乔木的降温效应更为明显:当针叶乔木下的草灌层覆盖度达到30%时,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而对于阔叶乔木,覆盖度需达到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