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行为,教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是教学精髓,如果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不是真正的教学。在当前的形势下,人文精神与高中政治教学更是一脉相通,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修养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情感修养和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在高校美术教学培养主要包括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营造"人文"色彩以及在美术技能技巧教学、美术鉴赏教学、美术教学评价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体现人文精神等。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培养人文精神,使之内化在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之中,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我们必须树立大学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始终渗透人文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如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是教育界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更好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实践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教学观念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实施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要通过对戏剧文学的合理利用,借助文学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展开高质量人文精神培养,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以戏剧教学原则介绍为切入点,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展开全面探究,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修养,保障整体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情感修养和道德修养。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人文精神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主要包括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营造"人文"色彩以及在美术技能技巧教学、美术鉴赏教学、美术教学评价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体现人文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教材探讨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少秋 《文教资料》2010,(19):162-163
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文化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史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好诗词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思辨能力,通过这种历史的濡染与净化,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0.
<正>人文精神是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情况,对于人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的改革。高中政治教师在应用和创新教学策略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将这一理念进行有效渗透,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于基于人文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决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决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着的历史性概念。为了使2l世纪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人们必须正视并勇敢地迎接通德失落、生态环境恶化等由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和威胁,重建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这是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融合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终生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学校体育阶段在实现终生体育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走与终生体育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宗璞被称为是一位本色作家,“诚”是其创作的原则之一。透过宗璞的创作,读者不难发现在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丰厚中西文化底蕴。崇尚个性自由,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与从父亲冯友兰身上所禀承的中国儒家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是作家宗璞进行真诚创作的两大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体育界对体育一词的翻译主要集中在sport、physical education、training等词汇,普遍认为sport主要用于竞技体育或大众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主要指的是学校体育,training主要是指体育训练。其中代表体育本质的词应属sport和phys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把握课程资源内涵、外延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开发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六方面建议:1.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2.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3.努力开发、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4.关注校内隐性课程资源;5.注重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6.重视校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主义”是humainism的译名。在中国,晚期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汤显祖、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适宜于称为人主义。人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艺复兴运动,但它是近代明的滥觞。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人主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歧异,有相当多的学把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化的精神总括为“人主义”。本对“人主义”一词作了必要的界定,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和总结。钦州学院从广西北部湾地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出发,立足于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化方面凸现特色,凝练了"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大学精神。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凝练富有钦州学院特色的大学精神,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塑造学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教师选择理论教学模式、轻视实验教学的原因,建议将课程实验计划写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指出稳定课堂教学质量很重要,有必要在教学上稳固"传帮带文化",科研上构建"群虎文化",且文化氛围要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王利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8):114-116,168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社会众生在茶事过程中寻求到的一种人生态度、精神境界和生活乐趣,也是高校可资利用的道德人文教育素材和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修养.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审美观和人生态度相通相融.它的精髓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协调"、"宽容和谐,宁静致远"、"怡情悦性,雅俗共赏"三个方面.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情陶冶、人际交往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人文课程设置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设置既要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又要使人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重视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分为经典的、模糊的、交叉的三种类型,经典人文课程是其核心。大学人文专业中的人文课程存在“非人文”现象,非人文专业中的人文课程存在忽视隐性课程现象。真正优质的人文课程,是含有丰富隐性文化的人文课程。重视隐性课程是加强人文课程设置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