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老年人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活动,也日益成为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产品设计理念滞后、缺乏科学合理性、不重视老年游客的旅游体验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满足,将成为老年旅游市场发展中的重大隐患。因此老年旅游市场的产品开发还存在真空地带,应继续寻求破解途径和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对老年人口、老年人的旅游消费动机、时间、经济基础和子女的孝心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最后提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养老产业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具有巨大潜力,以老年人心理问题为突破点,结合心理旅游方式的旅游产品孕育而生。本文以昆明市为例,通过掌握老年人主要的心理问题、出游意愿、旅游期望等,设计游览观光游、生态保健游、社区共乐游、老年游学游四种旅游产品,力图为全国老年人心理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逐步老化,老年消费者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加大。旅游行业中,老年旅游市场也在迅速发展。分析老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常州城区老年居民的问卷数据,对常州城区老年居民旅游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常州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旅游市场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采用2014年4月郑州市老年人旅游市场调查的数据,对老年人旅游影响因素做了系统、全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制约老年人出游的一般规律,希望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体育旅游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丰富体育旅游理论,文章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老年体育旅游的进行了分析研究,概括出老年体育旅游的内涵,以及老年体育旅游旅程持续时间较短;以集体组织为主要组织方式;具有明显的时间季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老年人银发旅游心理意愿解读来分析银发旅游市场发展可能性,在进行银发旅游发展策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老年人老有所乐途径探讨。希望通过对银发旅游的探究,能够切合老年人特点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老年人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型国家之列,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其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通对老年旅游产品品牌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从品牌的标识、营销、创新、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了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逐渐重视,人类寿命普遍延长。依照联合国给出的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达到某个地区人口数的7%为基础的老龄化社会的最新标准,中国毫无悬念地正式成为老龄化社会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以中国的总人口基础来看,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老年人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可观且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在如此浩大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需要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尤其是国外旅游时使用的英语口语水平,来满足他们想要走出国门、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增强体质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发展老年教育,关注老年人这个群体,为他们创造条件,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去探索一条适合老年人的出国旅游英语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欧洲滑雪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滑雪旅游起源于19世纪工业时期的欧洲,20世纪在欧洲得到普及,并推动其成为滑雪资源丰富国家的支柱产业;滑雪环境的改善与产业组织的专门化促进了欧洲滑雪市场的发展;滑雪者具有乐趣追求、集体归属、技能展示等旅游动机;滑雪者分为滑雪体育锻炼、"高端"滑雪度假、主题度假、普通度假提供的滑雪活动和观看比赛等类型;滑雪体育旅游者谱系描述滑雪参与者的需求变化,由此构建滑雪体育旅游参与模型;该模型很好地反应出滑雪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经济规律;欧洲滑雪体育旅游呈多样性发展趋势。研究为推动我国滑雪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兴起了一场以乡村建设为中心的平民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以“除文盲 ,作新民”为宗旨 ,主张教育救国、教育平等 ,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 ,在定县、邹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平民教育实验活动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平民教育思想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虽最后终昙花一现 ,归于失败 ,但不失为教育史上值得称道的史迹。  相似文献   

12.
That s Why     
周英 《阅读》2007,(12)
Jimmy started painting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and when he was five, he was already very good at it. Hepainted many beautiful and interesting pictures, and people paid a lot of money for them .They said,“This boy‘s going to be famous when he‘s little older,and then we‘re going to sell these pictures for a lot more money.“  相似文献   

13.
提起莎士比亚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对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共同追求的,其中,针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相比较于悲剧而言却少了许多。《空爱一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作品,从《空爱一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人性中真挚感情的赞美,同时也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为我们构建出来的美好世界中不可忽视的暗色因素,这些暗色因素让莎士比亚的喜剧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喜剧,在让读者发笑的同时,能够进行对于一些人类大主题的深刻思考,能够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看到更加严肃的东西。本文就莎士比亚《空爱一场》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研究,旨在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界更多从差异性的角度关注香港的新文学史撰写,忽略了其对内地新文学史撰写传统的借鉴.内地文学以情感为主,通过情感基调、文字艺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价的品评方式和传统史学"以人为中心"的撰史理念对香港新文学史的撰写形成较大影响.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为李辉英、曹聚仁等撰史者提供了理念、体例等层面借鉴的范本.作为教科书的文学史书写在规塑意识形态、激发民族认同、体现国家意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香港的新文学史书写亦有相似性.尽管香港的新文学史书写在治史理念等方面与内地有所不同,但诸多共性的呈现展现出其受内地撰史传统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伟人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观点上,既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又有各自的理论特色。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教学情感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感染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练。这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冰山理论是美国著名作家Ernest Hemingway的写作特色之一,旨在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深层次的话语意义。因此本文将两个不同理论的相似之处作为契合点,以海明威的《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中的选段为例,用列文森的信息准则来解读Hemingway的冰山理论。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通过将其著作的名称由《马克思与生态学》改为《马克思的生态学》,从而使马克思与生态学的联系由外部偶然转化为内在必然。然而书名的改变只是表象,只有依靠理论的支撑,福斯特才能够走得更远。这种理论的支撑,除了福斯特本人对马克思著作的深刻了解外,还在于他对三个问题作出了颠覆性和创新性的理解。首先,重新理解旧唯物主义内涵,突出其理性的一面,将能动的方面还给旧唯物主义;其次,深度挖掘伊壁鸠鲁生态思想,使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态成分合理化;最后,通过对弗兰西斯·培根的颠覆性解读,使“支配自然”从必然导致环境问题的固有认知中解放出来。正是通过上述努力,福斯特使其重建马克思生态学的理论诉求具备了思想基础和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国家和法的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影响,认为国家先于社会和家庭产生,认为法的本质是自由意志的结合,国家是主观意志和客观意志的统一。黑格尔国家和法思想具有抽象性、阶级狭隘性和社会永恒性。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和法思想存在的抽象性、狭隘和永恒性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国家观和法哲学。当今中国国家的建设和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仍然需要不断研究马克思的国家和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07,4(1):55-58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是政治意识较强、女性意识淡化的文学,这种情况发展到“文革”女性文学时期推向极致,政治意识基本取代女性意识。“文革”女性文学是“十七年”女性文学的承继和进一步政治化的发展。这近三十年女性文学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仍难以掩饰其艺术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