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沈华 《今日科苑》2009,(24):244-244
日语写作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写作能力与其它能力密不可分,阅读、语法、词汇、口语教学都会促进日语写作教学。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注意语法、格式、标点等的使用,还要注意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此文从常见错误来分析教学对策,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沈华 《金秋科苑》2009,(24):244-244
日语写作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写作能力与其它能力密不可分,阅读、语法、词汇、口语教学都会促进日语写作教学。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注意语法、格式、标点等的使用,还要注意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此文从常见错误来分析教学对策,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严瑾 《科教文汇》2009,(25):166-166
本文以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各种日语学习者常见的敬语误用实例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错误原因的分析,探讨并总结出在日语敬语的学习和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的学习中,敬语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部分,使用中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而错用、误用,甚至滥用。于此对敬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防范敬语使用错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汪洋 《科教文汇》2009,(15):239-239
在日语的学习中,敬语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部分,使用中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而错用、误用,甚至滥用。于此对敬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防范敬语使用错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国娟 《科教文汇》2009,(11):249-249
学习任何外语,母语都起一定的负面作用,其负作用的表现有语音方面的,有语法结构方面的,还有语言习惯方面的。中国人学日语,我们的母语——汉语也对学习日语有负面作用,但是与学习其他语种不同,汉语对学日语的负面作用,不仅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即语音方面、语法结构方面、语言习惯方面之外,还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中日同形词的误用上,我们中国人在理解日语汉字字义方面比较容易,但在使用方面往往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辨析日语中的汉字同形、异音、异义词,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避免误用,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习者在日语接尾词-的使用上,无论是从机能方面,还是从意义方面都很难把握。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出现误用,特别是受母语的影响经常容易出现的一些使用错误。本文举出了接尾词-的的一些常见误用及其产生的原因,准确地了解其表现和产生原因,对我们掌握和运用日语接尾词-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锦淑 《科教文汇》2009,(32):262-262
所谓“待遇”表达方式,即说话人根据对人际关系、场合、状况、话题中出现的人物及内容的认识而选择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当日语学习达到中高级阶段时,日语表达方式的运用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这也就要求学习者根据礼貌程度等一些细微的差别来区分各种使用方法。结果,这种较高的要求使得”待遇”表达方式中的误用也更加严重。因此,“待遇”的表达方式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成为日语学习中的一道难关,但”待遇”表达的难点却又并不在于它本身的内容。人际关系是判断“待遇”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则成为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待遇”表达方式的关键。本篇文章以日语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表达为例,分析其成因,并提供一些相应对策,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渠海霞  孟永超 《科教文汇》2009,(34):271-272
敬语是我们在学习日语中常常遇到的难点之一。日语敬语难就难在除了各种语法规则之外,它还包含了深厚而复杂的民族文化心理。很多时候语法上没有错误的敬语句子从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来看却并不恰当。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敬语使用例句,它们多是我们常常使用的,但从语言表达习惯和敬语的深层文化心理来分析却存在着诸多不当之处,文中对其一一做了解析,并给出了较为妥当的表达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基础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日语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入门课、基础课。而基础日语教学即是为日语初学者引路和打基础的工作。基础日语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是否顺利地入日语的门,更关系着学生的将来。因此、如何培养日语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引导他们入门,是基础日语教学阶段的重要课题。试从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浅谈笔者对基础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达到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英珍 《科教文汇》2014,(31):123-124
针对国人书写汉字出现错别字和字迹普遍潦草的现状,为拯救汉字书写面临的危机,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婷 《科教文汇》2020,(7):187-188
日语写作能力是检验日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但写作是学生普遍薄弱的环节。基础日语写作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校日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着眼于基础写作教学问题,就教学方法的改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清  宋静怡 《科教文汇》2013,(35):125-126
在日语学习中,“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也是衡量学生日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很多学生不愿去写,也不知道写什么。因此,培养学生日语写作的兴趣,成为日语写作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本文中,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日语写作兴趣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讲评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赵德旺 《科教文汇》2012,(32):150-151
学生在日语学习时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多日语句子的误用都是因为受到了母语的影响.笔者主要针对大学生日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提出一些减少误用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日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立军  殷丽  邱建军 《科教文汇》2013,(17):104-105
本文作者在多年从事学报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翻译、审核与校对的工作中,发现我院科研论文作者提交的英文摘要撰写和翻译错误很多,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提醒即将发表论文的作者,在撰写或翻译论文摘要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我院英文论文的发表、摘要的撰写和英语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乐娟 《科教文汇》2013,(13):145-146
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日语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基础日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提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方案。  相似文献   

17.
祁洁 《科教文汇》2014,(10):134-136
近年来,随着国内日语专业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就职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毕业生的会话能力却依然停留在较低级的阶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日语专业初级会话教材的不足和替代教材的不够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主要的会话类替代教材一般存在着:目的不明确、人称代词使用不当、性别用语不够明确、缺乏亲和力和时代感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口语书面化、中国化。因此,建议出版社在编写教材时注意这些问题,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编写出与精度教材相配合的、与现代日本人的生活相一致的、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初级会话教材。  相似文献   

18.
张峦 《科教文汇》2013,(29):131-132
日语听力教学是日语教学的必要组成,听力理解能力位于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之首,意义重大。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特别是掌握小语种技能的日语人才的需求既迫切又紧缺。新形势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资企业数量的增加,急需操作纯熟的口笔译日语人才。另一方面,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使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操作方面依然存在“懂你在心,口难开”的现实问题,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一将难求。基于上述矛盾,笔者在文中通过对当今日语人才需求形势以及对日语听力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着力探讨更加有效地加强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具体实现方式,力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荻 《科教文汇》2011,(4):115-115,130
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听"被看做五项技能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提高的一项。本文在对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听力课程设置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日语听力课教学效果的对策,即增加学时和分阶段教学。  相似文献   

20.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4,(32):111-112
日语文章一般是用日语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假名又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语词汇中的假名是用平假名书写还是用片假名书写,一般说来是有原则的,也有规律可循。本文就用片假名书写词汇的范围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