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封素有"北方水城"美誉。开封市近年来规划实施的"宋都水系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水上长廊",构建城市"蓝色文化链",为开封文物型旅游景区的整合开发和"大旅游"机制的最终形成提供了难得机遇和便利条件。本文基于"宋都水系工程"事件的实施背景和意义,SWOT分析了开封文物型旅游景区的治理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开封文物型旅游景区有效治理的适宜模式,接着分析了整合开发模式的优势和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2.
开封古城墙是现存的规模仅次于南京城墙的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延续古城文脉,保护城墙,还可以发挥开封的文物优势,开辟新的旅游资源,为开封的旅游经济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郑汴一体化的实施将给开封的复兴和发展带千载难逢的机会,重新确定开封城市的发展战略将决定开封能否再次辉煌。本文从郑汴一体化给开封带来的发展机遇入手,认为面对新的机遇,开封应恢复大宋古都,展现宋都古韵,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建造国际文化旅游之都;恢复水城风景,营造人居环境,建设休闲开封;增强支撑作用,借势共同发展,树立工业强市理念。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南"两山一湖"地区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皖南"两山一湖"地区公共设施服务业在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徽派"建筑是吸引人们体育旅游休闲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及教育业在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也要加强商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而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业关联最低.旨在正确认识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合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显著,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开封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进程中,做大做精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至关重要。其主要实现路径包括:科学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做精、做强文化旅游项目;培育龙头,做精、做亮文化旅游品牌;突出特色,做活、做靓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全、做特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注重创意,做优、做奇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6.
总结30年改革发展经验,参考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背景和实施经验,国民休闲战略应从纳入国家宏观政策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入手,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路径起步,以度假区、休闲城市创评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相联合创造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体系,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投入供给,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依据研究出台《国民休闲指南》引导社会需求,从而形成战略保障与工作手段相结合、相关利益主体相联合、供需平衡发展的有序推进格局。鉴于休闲产业庞杂,应以旅游部门为主体联合形成国家休闲发展管理机构,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休闲文化是城市的基本特点之一,体现城市个性,张扬人文品格。休闲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地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孕育,不同的休闲文化对城市的发展意义不同,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更深入地体现在城市的精神层面。开封的休闲文化是中原休闲文化的代表,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休闲文化对开封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开封文化旅游竞争力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内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开封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尚有诸多不足,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优势,因而有必要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介,以提出对策,实现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作为豫北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伴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为避免千城一面,新乡市旅游发展应采取避强定位策略,依据自身优势将城市打造成以"休闲"为特色的豫北名城,与周边旅游城市进行差异化旅游竞争。文章基于比较优势视角从交通区位、资源优势、与省会联动以及打破旅游发展瓶颈等方面论证了新乡将"休闲"作为旅游发展定位的可行性,并从重视产业发展、加强硬件建设、创造休闲环境以及打造休闲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城市休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封提出了要立足独特优势,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城市之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中,开封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我国中西部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机遇促使开封开始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是开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开封国际知名度、美誉度的必要途径。为此,开封可以选择政府主导全力谋划、宋文化主题引领、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智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6,(2):89-91
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竞合共生成为陕西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便利、地理集中性强;文化趋同,形象相似度高;资源丰富,空间集聚性好;效益可观,客源稳定性优是关中五市休闲旅游产业竞合共生的条件。关中五市休闲旅游产业要实现竞合共生发展应从产业自创机会,实现自身超越;政府统筹引导,完成共生发展;旅游主体建议,启发集约生产;相关组织协调,做好科学规划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潮州旅游消费产业发展为例,分析潮州旅游消费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指出潮州旅游消费产发展的优势,深化潮州旅游综合改革工作,着力打造"古都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山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形式,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推动潮州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建设有潮州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模式,从而提高潮州旅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这大好时机之下,如何充分把握机会,调动旅游与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成为现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顺文物与旅游的联系以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对全市文物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安顺旅游和文物的相互促进发展提出建议,使安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文物保护工作肾密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融历史文化、城市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这大好时机之下,如何充分把握机会,调动旅游与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成为现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顺文物与旅游的联系以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对全市文物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安顺旅游和文物的相互促进发展提出建议,使安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文物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融历史文化、城市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休闲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对接融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其文化、旅游对接融合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对接融合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行性,四川省可结合产业发展的地区特色,由浅入深有序地推进其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对接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发展有四大规律,即求"特"避"同"、"快"旅"慢"游、先"物"后"声"、"奇"谋"实"功。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这一品牌对做大做强襄樊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鲜明的襄樊地域特质、极强的统领功能和兼容能力、丰富的开发素材和多元化的开发潜质。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战略构想:用三大特色旅游线路体系串联,整合汉江沿岸旅游资源,构筑襄樊旅游名城的经络骨架;实施"三步走",分阶段推进"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建设。打造这一品牌的对策措施:注意坚守和积累;勇于创新、创意;以广阔的视野进行市场化的动作;加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城市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结合融合力度;创造营造良好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苏州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其整合应以休闲都市的城市休闲体系构建为基础,充分利用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特色,构建环城市休闲游憩带,重点建设基于古城、小巷、特色街区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和基于环城河、太湖、金鸡湖和阳澄湖等水上旅游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18.
旅游的休闲化、体验化诉求与运动休闲的愉悦、健身、参与等体验特征相统一是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能够融合共生的根基.分析了宁波市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两大产业融合的路径包括平台融合、产品融合以及集聚融合等,最后本着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各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对宁波市运动休闲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划分,并明确了每个区域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红色旅游"有名气无效益、有市场无产业、有点无面",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小、效益低,红色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产业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湖南省应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将红色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有机结合进行产业开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湘"味特色,打造新的产业链,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资金投入渠道,低碳开发,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区域联合,加大宣传力度,实现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业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上的全面丰收。  相似文献   

20.
油茶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回归自然,并对休闲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丰富的油茶资源为油茶文化与休闲旅游的结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利用我国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条件,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油茶各方面的独特价值,打造油茶文化品牌,开发油茶文化特色休闲旅游,延伸油茶产业链,从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油茶的旅游开发价值,提出油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