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两汉时期的佣书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初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传播、销售完全靠人工抄写复制.替他人抄写复制书籍而获取一定佣金的活动,称"佣书".我国古籍最早记载的佣书活动,出现于战国时期.据<太平御览·王子年拾遗记>载:"张仪、苏秦二人同志,遂剪发以相活,或佣力写书."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唐时期,但其萌芽于何时,没有深入探讨。本文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对书籍的要求越来越多,以人工抄写复制的成本越来越高,已不适应社会文化的需求,时代呼唤新的出版技术的产生。与此同时,技术的积累使雕版印刷出现成为可能。在南朝时期,雕版印刷萌芽。南齐时期已经出现雕版印刷术的雏形;到梁朝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能出版一些技术要求比较低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古代印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活字印刷术逐渐兴起。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宋代图书版权保护条件、成因和措施的研究,对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具有很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邱瑜 《晋图学刊》2003,(5):70-71
唐文化的繁荣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书籍的内容和藏书数量;在唐代,书本的编纂体例和装订形式有所创新;唐代书法的高度成就是雕版印刷术兴起和繁荣的重要原因;雕版印刷术在唐代的兴起促使我国古代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5.
手抄本又称写本,是以手工抄写而成的图书或文稿,包括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在版本学上与刻本或印本相对。自有文字著述以来,用手工抄写的方式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活动就始终存在。抄写既是求知自学、积累知识的基本手段,又是书籍制作和文献整理的基本工作,也是书籍传播和流通的必要方式。具体到我国的出版历史,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基本上都是写本,书籍的生产与流通全靠人工抄写。这一时期的出版历史属于手抄本时代。隋唐以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书籍的制作和流通逐渐摆脱了手工抄写的限制。从此以后,印本书便逐渐登…  相似文献   

6.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7.
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在印刷技术发明与应用的背后,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原因。中国雕刻起源较早,殷周时铜笵上之反镌文字、秦汉之石刻碑碣、汉魏之石经,与印刷雕版之形制相近;捶拓技术、玺印技术与印刷术的原理相同,可视为印刷术的源头之一。至迟在西汉前期,较为成熟的凸版印刷技术已经应用于纺织品印染,其原理与雕版印刷术相同,其精美程度也不亚于宋元以后的雕版印刷品。但在此后很长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并未用于图书复制,这与隋唐以前的文化、教育、宗教发展进程有关,即文献大规模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尚未形成,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尚未有足够的需求驱动,也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直接催生雕版印刷术用于图书复制的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类图书的大规模社会化需求;二是科举制产生后对教育的推动以及科举考试带来的文献批量复制的需求;三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常用之物如日历、字书等需求增加。因此,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其说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从已知雕版印刷的实物及相关文献来分析,我国用雕版印刷术印制图书,至迟在唐初已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开始可能是用捺印的方式来印制,后来随着印制内容的复杂化,逐渐过渡到刷印的方式。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8.
古籍版本浅谈(上)孙安邦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中国古籍全系靠手写传抄的写本。自从发明了造纸和印章,拓印技术的流行,雕版印刷出现之后,始有“版本”之说。谈版本,须先回顾一番印书之始u印刷术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般都认为最早建议雕版印刷的是五代时的冯道...  相似文献   

9.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印刷术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造墨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制墨技术愈来愈精,为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印章压印技术和代之而起的纸墨摹印以及大规模地雕刻石经又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起了直接的启迪作用.拓摹刻石和后来出现的佛像雕刻方法的结合更是直接促成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就是唐咸通九年( 868年)王?为其父母"敬造普施"的佛经<金刚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古代书籍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郑成思和William Alford为代表的中外版权法学者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我国古代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活动,认为这是他们在同一版权概念语境下的视角差异。同时认为,我国自宋代就已出现版权保护活动的主张是正确的,但如果高估那些零散的、区域性的版权保护活动在我国整个古代版权保护史上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陈景增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03-106
元代出版业出版大量的书籍,同时也出现许多版权纠纷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元代书籍版权保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在书刻管理、书籍出版标记使用、书籍辨伪等方面。元代的书籍版权保护贡献是明显的,对当代及后来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有意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李明杰  周亚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1):111-115,126
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从最初的不署名,到书名兼署作者信息,再到后来单独的卷端署名;从单一的著述方式的题署,到多种著述方式的分列题署,再到后来的各种著述方式的组合题署;从单一的作者姓名的题署,到姓名与朝代、籍贯、官职、字号、著述方式等其他项目的连署,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历经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详细的规范化发展过程,这也是古人著作权意识不断觉醒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毛建军 《图书馆论坛》2012,32(2):155-158
古籍数字出版权利制度的构建是古籍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保障。为此,我们应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明确古籍数字出版的立法宗旨,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有效保障古籍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广泛调查我国古籍数字出版概况的基础上,思考古籍数字出版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瑶 《兰台世界》2020,(2):108-111
数字化时代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推动了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个人投身于研发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中。开发古籍数据库的市场不断壮大,产品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著作权法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自建古籍数据库和商业古籍数据库涉及的法律等问题,期望引起大家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罗鹭编《采山楼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收录了其个人所藏稀见清人别集20种,每种均撰有解题。较之近若干年出版的一些清人著作,《丛刊》是一部"小书";然基于其全部的藏书活动,衡其藏书实绩、究其藏书思想、察其藏书意义,《丛刊》又实为一部"大书"。《丛刊》是当代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的重要收获,必将在藏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徐学林 《出版科学》2007,15(3):83-87
本文主要记述清初著名的东南藏书家传是楼主徐乾学在藏书、著述、编纂官书、刻书活动中留下的主要业绩,从侧面反映出清初汉族名宦官场生涯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出版科学》2016,24(5):116-120
中国明清时期图书出版者充分利用凡例位于一书卷首这一位置优势,在其中植入各种广告。坊刻小说之外,与科举考试关系较为密切的经义、类书、史书、总集以及子部中偏实用的如术数、医学类图书的凡例中也多植广告。这些广告包括夸耀性广告语辞、征稿广告、刻书预告以及版权警示语等,表达方式分直陈式与比较式,而后者尤见宣传技巧。图书出版史上的凡例广告对于当下图书出版业者仍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晋代是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论文从同书异本、校勘活动、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当时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晋人荀勖始创图书四部分类法,此已为学界所共知.但在此法发明之前,“四部”一词在之前文献中已多次出现,并始终与“五经”连称,构成“五经四部”这一专有名词.可见这两个“四部”在内涵上并不一致.此处所谓“四部”,当是指汉代六艺中乐、《论语》、《孝经》、小学四类书籍.然而在当前的古籍整理中,学者们却习惯于用荀勖所分之四部书籍来解释它.这事实上是一种误解,兹予以辩正.  相似文献   

20.
湘西民族古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雁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0):133-135
湘西民族古籍,主要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1949年前形成的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按载体形式可分为书籍类、铭刻类、文书类和讲唱类。其内容涵盖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方面。湘西民族古籍存在于州内外的各大公藏机构和州内乡野民间,其抢救和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