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跳远与跨栏运动共性及内在联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索了跳远与跨栏两个不同项目的共性及相似方面 ,以便在基础训练上互相借鉴 ,互相促进 ,既拓宽了跳远及跨栏训练的路子 ,又丰富了训练手段及内容。  相似文献   

2.
教练员信息需求状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一、二、三线教练员的信息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信息获取手段较单一,主要通过观摩比赛、与同行交流;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现代训练方法与手段、专项运动最新技术动态、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对现代化信息获取设备利用情况不理想;不同执训岗位教练员信息需求重点基本相似;不同项目教练员信息需求存在差异;教练员信息需求具有广泛性、阶段性、特异性、整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重新编译过的《流畅状态量表》对在健身俱乐部锻炼的人群分锻炼项目、年限、频率及性别不同作了调查。通过对归纳的七个流畅体验的表现特征进行参数对比,发现锻炼项目不同的人群的流畅体验没有差异;不同锻炼年限的人群的流畅体验有差异,主要体现在“控制感”和“行动意识融合”两个特征上;不同锻炼频率的人群在流畅体验上也有差异,体现在“愉悦感”、“目标清晰”和“自我意识减弱”三个特征上;不同性别的人群的体验差异主要表现在“控制感”上。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民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上海市民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现状,即市民对运动项目的喜好排序及所持态度,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喜好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市民喜好项目排序第一的是羽毛球,最后是门球;市民对羽毛球、游泳和乒乓球项目的喜好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性别和收入不同是造成喜好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运动员个人和运动项目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因素对运动员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 感觉寻求是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做出冒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不同高风险运动项目之间,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存在差异,未表现出同质性;(3)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受到运动员个人(运动动机、风险感知调控能力、情绪、人格、经验与水平、性别与年龄)和外部环境(运动项目、运动安全装备)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采用运动员倦怠问卷(ABQ)等测量工具,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从事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修正后的理论假设模型.结论:①情绪/身体耗竭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成就感降低在运动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事运动5年以下的运动员成就感降低最明显,从事运动9年以上的运动员运动贬低最强烈.②从事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倦怠水平无差异;运动员倦怠的3个维度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与闭锁式运动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应激可直接影响运动员倦怠,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及自尊等中介变量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省级专业运动队考察运动员的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运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法调查田径队、皮划艇和赛艇队、羽毛球队、跳水队和射击队等不同项目运动员169名。结果:1)不同项目运动员在不同压力情境中(尤其在生活和就业情境)的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皮划艇和赛艇队运动员在许多压力源上的应激水平都显著高于其他项目运动员;2)不同项目运动员使用的应对方式也有显著差异,如跳水运动员使用主动应对的得分显著低于田径运动员和皮划艇及赛艇队运动员,但其情绪应对得分则显著高于其他项目运动员;3)在不同的压力情境下,运动员的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除了主动应对,在学习压力情境下,运动员还较多使用支持应对和超越应对;而在身心压力情境下,运动员则较多使用情绪应对。结论:不同项目运动员采用的应对策略与其面临的特定压力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217名第2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进行瑞文智力测试,结果表明:智力项目运动员的智力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不同智力项目运动员的瑞文智力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高水平智力项目运动员在知觉辨别、抽象推理两类能力上显著优于中等水平运动员;不同性别运动员智力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心理测量法对我国男子健将级体操运动员各特长项目群体的认知心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不同特长项目间及不同运动训练水平间在某些指标上存在着差异;②男子健将级体操运动员在不同特长项目上,有不同的因子数量及相异的因子结构,而且这些因子结构和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③所建立的判别运动员特长项目的数学模型,经判别检验及回代检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竞技健美操与竞技艺术体操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两运动项目的评分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分、难度分和完成分。其艺术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方面。因此,科学、合理、独一无二的成套动作编排是每个教练员及运动员目标。通过对两运动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内容及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两者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及相似的方面,为竞技健美操及艺术体操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组成结构以及分省(市)、项目、性别等交叉分析及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数量进行统计。研究认为,参加第29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队伍,运动员学历层次普遍较高,运动员形态普遍高大、壮实;经济发展对奥运奖牌数呈现正相关,以省(市)GDP总量为自变量,把奖牌数(人次)作为应变量,得出每增加1 000亿元的GDP,奥运会奖牌数量(以人次计算)增加0.487块;"阴盛阳衰"现象单纯从取得奖牌或者金牌以项目为单位统计表现得有所改善,但以获得奖牌数量以运动员人数统计,这个现象还依然很严重;获得金牌和奖牌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以技能主导类为主的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上,而在田径、游泳和三大球等集体项目上竞技水平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有九成"没有固定体育文化项目"的市民"愿意参加或尝试新型体育文化形式",二成"有固定体育文化项目"的人群也"愿意参加或尝试"。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有必要对体育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创新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原创、整合、重塑与引进。原创即是创造全新体育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的方法,如手杖健身操;整合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的体育文化按一定秩序结合起来,在功能上实现优势互补的方法,如海派秧歌;重塑是将原有体育文化的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使之发生质的飞跃的方法,如三林龙狮;引进是吸收、采纳外来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体育文化先进形式与内容,如排舞。指出在进行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历史尺度与时代尺度的统一,群体尺度和整体尺度的统一,以促进群众性体育文化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休闲体育之差异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刘子众 《体育学刊》2003,10(4):34-36
中西方休闲体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的历史走向不同;休闲体育的性质不同;休闲体育的项目不同;休闲体育的功用不同。中西方休闲体育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民族所处的化生态不同和中西方民族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不同。在继承我国传统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应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看待中西方休闲体育之优劣,既要敢于大胆吸收西方休闲体育之精华,又要敢于剔除我国休闲体育之糟粕,才能使2l世纪中国人的休闲体育向着更健康、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收集1997~2019年的体育类国家社科基金中标项目1825项。借助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对基金资助项目的立项时间、立项数量、立项类型、地区分布、学科分布与研究主题等信息进行系统归纳,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资助项目的主题词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勾勒出1997~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热点主题与内容变化。结论:国家社科基金体育类项目处于健康持续发展中。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具有绝对优势,占总立项数的87.01%;研究人员主要以正高级职称为主,占总立项数的49.81%;立项机构主要以体育专业院校为主,占总立项数的26.82%,其中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5所体育专业院校贡献度最大;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传统体育等主题内容较丰富,而体育法和体育心理研究较薄弱,近年来校园足球、一带一路、冬奥会、健康中国、体育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研究热点与政策导向、时代背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一脉相承,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多元化、竞技体育社会化、体育产业新态势、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分析传统体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与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就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创造并经过长期传承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展现民族特色、体现时代价值的身体运动文化;其形成和演进有着其相应的政治、地理和文化等历史人文背景。作为东方民族的一种优秀文化形态,它是中华传统体育实践的精华凝练,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育和体用一元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走向未来的,这一过程既有继承,亦有转型,而转型则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针对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太原市城中村在体育活动组织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中还有所欠缺;城中村居民体育消费较低,获取体育信息渠道单一;体育项目为普遍常见项目。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发挥体育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沟通和桥梁作用,促进城市与城中村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7.
理解的艺术 --从中西体育文化历史比较的视角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体育文化同源而流歧,原因在于世人实践这两种文化时,给予它们不同的理解,才突显迥异的风格。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理解。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了中西体育文化理解的分歧,同时也决定了现在中西体育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通过分析中西体育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差异,从多个层面揭示了两种理解方式上的一些实质性的差异,指出了两种文化都是人类对生活理解的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18.
对健美操与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芝萍 《体育学刊》2002,9(6):88-90
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运动作为学校强身健体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在各高校已蓬勃开展。通过对这两项运动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探讨,使学生正确认识两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合理安排、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以培养持久的兴趣,真正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生理和特殊的时代背景,较全面地分析和揭示普通高校“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参与体育动机主要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90后”大学生感兴趣的锻炼项目和经常参与的项目出现较大的反差,在体育锻炼中显示出频度低,缺乏组织等特点;“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方式主要以物质型与参与型为主。最后从培养体育意识、充分利用资源和拓宽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运动以发展快、项目多、实力强、潜力大的特点,优于男子的发展,出现了众所周知的体坛“阴盛阳衰“现象.通过对中国社会制度、国外竞技体育背景等几个方面研究,揭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政治需要、举国体制、项目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