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维,阐释了谁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之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形成了哪些理论的问题。从主客体之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审视,对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多元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研究、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话语的影响力,是新时代解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失语、挨骂的问题的主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对外传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对外传播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生成之维看,习近平对外传播重要论述的逻辑生成包括继承于马恩经典作家新闻传播观的思想源泉、厚植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伟大实践、根植于重塑中国大国形象的现实需要;从内涵之维看,习近平对外传播重要论述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基本内涵包括多元主体协同主动向外发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价值之维看,习近平对外传播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增强对外话语权、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生动的实践问题,既需要理论维度的艰苦探索,也需要从实践维度加以研究.人们对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有效传播、运用、创新等关注的相对较少,也缺乏这方面深入的发掘和总结.这种状况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和推进难以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全面的传播和不断的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衷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实现了中国化的重要标准.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存在的理论源泉和生命力之所在,而中国当代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实基础和植根的沃土,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扎实推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中国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中国化现代化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既是由中国一系列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又是中国化发展过程的内在需求,中国化现代化内在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马克思主义必然对中国化现代化起着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良性互动,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发展的动力之源,而马克思主义和中西化的互动,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福建师范大学郑又贤教授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审视》的最终成果——专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思想方法透视》一书,2010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理渊源与实践取向,且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各分理论的主题、基本问题、主要特色与创新及学习、解读、贯彻的方式方法做了独到且精辟的阐述,进而为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化提供了既相对周到又富有前瞻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实践基础。“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着力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认识。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相通的。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西方学者以极大的热情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所面对的哲学困境: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哲学悖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维度缺失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客体间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问题。基于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偏颇之处进行了评析,以期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出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具有多维度的意义,但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内涵,都离不开同理论本身的关系。文章通过论述理论创新与话语权的互动,理论与实际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来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个学科各种方法和视角都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在中国的社会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和问题。就这些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双向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驱动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存在的主体性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有效发挥的规律性把握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实现自我与自我实现的逻辑关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对其进行探讨有着突出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必须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同其它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联系和区别.这是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保证学术研究合乎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指人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人对活动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合理实现宣教者和受教者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主体性,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论视角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非实体性存在的事物有其自身的系统,既是系统构成又是过程构成。在系统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解为主体要素、对象要素和方法要素,在动态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划分为认识环节、行为环节和效果环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环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环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素在时间中的展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素相互关系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