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在这些地区,原有的农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之间,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对城市景观、居民观念、经济结构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有的还相当尖锐。文章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内部冲融和外部冲融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的社会整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在这些地区,原有的农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之间,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对城市景观、居民观念、经济结构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有的还相当尖锐。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内部冲融和外部冲融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本从明晰“城中村”土地产权、实施法定图则、实现土地市场配置等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实现走城市经营之路,加快泉州“城中村”改造步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中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社区。湖南中等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中村”,对城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阻碍,因此,湖南中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从城中村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演化过程,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河南省中小城市"城中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城中村"顺利实现城市化,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提升居民的道德品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如果有关方面能够在以上几个方面下足工夫、做足文章,相信会取得相当不错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海陵区"城中村"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社会的缩影,以“亦农非农、亦城亦乡”为其典型特征。“城中村”的存在,是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凸现,是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即为在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征地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被城市所包围,但管理体制、居民身份、土地制度与社区传统文化仍未加以转变的一种社区类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城中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原本地处城郊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而村庄作为一个特定的聚居群落,则往往被保留下来,成为所谓的“城中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和普通的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相比,“城中村”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0.
工会建设“职工书屋”,办了一件满足职工精神需求、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好事、实事。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职工队伍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大量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的同时,也接纳了从农村走进城市、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的农民工。后者在人数上和发展看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他们不仅要劳动挣钱、养家糊口,而且有提升自我、融入城市的需求。提升途径、融入条件是什么?惟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高的技能、培养更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邱兴 《教育学报》2007,3(4):92-96
城市新移民子女的亚文化跨越要经历文化适应、社会融入、文化融合三个阶段。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城市新移民子女达成亚文化跨越各阶段的多数任务。在文化适应阶段,礼仪教育可以引导城市新移民子女与城市原住民子女实现和平共处,帮助他们理解、接受城市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养成城市社会认同和推崇的良好行为习惯;在社会融入阶段,礼仪教育不仅可以为他们融入城市原住民及其子女社交圈提供中介或桥梁,融洽他们与城市原住民子女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交往意识、礼仪行为和交往技能;在文化融合阶段,礼仪教育既可以减少乡村文化、“城中村”亚文化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促进他们认同、接受城市文化,实现同化,而且也可以促成他们与城市原住民子女的双向影响,从而实现文化融合。因此,礼仪教育应当成为我国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大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价值、实施文化名城战略的措施及其应坚持的原则和注意的有关问题,以增强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底蕴,促进"大大连"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国际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4.
汉字“赋”的语义分属于“政治—经济”和“文艺创作”两个语义场 ,本文讨论赋体语言与作为政治经济手段的赋之间的审美关联 ,认为在中国 ,赋体语言风格已突破了特定的创作手法范畴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每每让人们在言语的铺排张扬中享受主宰时空排列的神圣 ,拥有世间万物的自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园调查法、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等,对昆明市“域中村”改造前后,村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消费能力、体育投入热情度等进行分析探讨。调查结果表明:(1)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忽视了新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2)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体育需求量增大,但社区供给能力却相对滞后;(3)昆明市“城中村”全民体育锻炼热情较高,但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组织。本研究旨在为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与建议,为政府在改造城市景观、美化春城的同时,能更好地推动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体育健身状况和体质状况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体育设施差、组织力度弱、不懂体育锻炼方法、工作任务重等因素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农民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对体育需求也必然会增加.通过逐步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村委会、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及文体专干的组织、指导职能,帮助农村居民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挖掘民间体育和文化资源,培养他们体育参与的兴趣,增强体育需求,从而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建设.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法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对影响泉州中心市区城中村的邻里关系进行详实的社会调查和探究,通过调研试图基本了解和掌握城中村居民的信息,对邻里关系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文章通过对泉州中心市区中典型的“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研究,从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就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位于城市中的村庄,每个城市、每个“城中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青海西宁“城中村”的现状、经济能力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要求,青海西宁“城中村”的改造宜采用“撤村建居”的“渐进式改制”方式。应通过加强管理、寻求替代阶段、弱化“城中村”的改造障碍后,才能对“城中村”进行彻底的清除改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语境下,高文化能量集聚的大学集群,对一座边隅小城的八年濡染,形成一种具有爱国激情、奋斗精神、开放意识、文化品位的新的教育风习;而文化提升中的城市,反过来对它的居住人群又进行一种历史熏陶与文化推动,这是昆明之所以能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震撼历史的重大事件、后来能走出声名卓著的批量人物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