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本是很神圣的,在民众心目中依然是神圣的。可是,在许多方面不太神圣了,甚至民众有了疑惑。 为何神圣者不神圣了呢?或者人们对它不敬,或者人们涂污了它,或者它自身失去了光辉,或者……我们列举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管理使之机械化了;二是经济把它物质化了;三是政治让其工具化了。  相似文献   

2.
Tracy  关向宇 《母婴世界》2014,(2):118-119
小小的孩子,他们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吗?他们会有责任感吗?他们需要有责任感吗?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神圣     
教育是神圣的吗?我们还感到它是神圣的吗?它本该是神圣的,还是本不神圣而只是某些人认为它神圣?如果教育那样神圣,为什么1966年全国的学校都停了?那时,神圣的是造反和打砸抢,何以是教育?如果教育那样神圣,为什么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都成了“臭老九”?为何教育也轻而易举地渺小了呢?当然,这种极端已经成为历史,很可能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然而,教育自己怎么又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教育是最需要良心的领地,为何腐败也大举地进入了?是教育自身不神圣了,还是有人把它弄得不神圣了?是教育本还应神圣,却被人弄得不像样了?在平民心目中,教育依然是神圣的,…  相似文献   

4.
牵牛花     
为什么叫它牵牛花呢?它的花朵不是开放得像喇叭吗?  相似文献   

5.
赵本山.易老师,你能接受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吗?易中夫:当然。有人问我看二人转会笑吗?我说当然会笑,正常人都会笑,你觉得我不正常吗?你可以不喜欢二人转,那是宪法赋予你的神圣权利;  相似文献   

6.
朱爱华 《成才之路》2012,(36):17-17
一次晨间淡话活动中,我问幼儿:“知道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吗?”孩子们沉默许久,正在我失望之余,突然有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循声望去,是平时最爱发言的成成,我问他:“那你怎么知道的?”“电视里看的!”成成自豪的回答。我又问:“那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孩子们大声地说:“热爱!”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子们说出“热爱祖国”四个字的时候,我为之振奋,而振奋之余,我又在担忧,单凭空洞地说出“热爱祖国、祖国山河秀丽、祖国伟大”之类的话,能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吗?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教育》2002,(5):46-46
在WTO的游戏规则中,教育被列入12大服务贸易之列。“什么?服务贸易!太商业化了吧!”“商业化了的教育,那还是教育吗?教育的神圣性、纯洁性安在?”请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否定、批判、嘲弄这些观念吧!试想,多少年来,在我们的理念中,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那容得商业化的污染!铜臭气的玷污!产生这种情绪化的认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情绪化也罢,理智化也罢,既然加入了WTO,教育列为服务贸易已是必须接受的事实。对此,我们国家非常策略而谨慎地采取…  相似文献   

8.
学会文明     
文明,你说得清它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现实     
《中文自修》2008,(7):20
在历史面前 ,我们总是百感交集。 惊喜,诧异、震撼、质疑……面对浩如烟海的过往,方觉岁月莫测和人生短暂,禁不住会问,历史究竟是什么?它是卷卷史书重王候将相的遗闻轶事吗?是历史课本中字字确凿的开国或起义吗?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简单吗?不简单!科学简单吗?简单! 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吗?不是,我是在用类似文字游戏的方式来展开一个话题,这也是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冰清 《教师》2012,(24):19-19
写下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又浮现出昔日的画面:六岁的我梳着尖尖的羊角辫,看着讲台上年轻的老师自如地背诵文章,感觉只有一个,真的好神气。18年后我竟真的成了一名教师,站在了这神圣的讲台上,难道是冥冥中的巧合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主题是通识教育和大众化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可能存在的矛盾。因为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求通识(至少在学术或科学的术语上,它不是专门化的;但若从职业术语来看,它也可以是专门化的),所以存在这样的疑问:大众化高等教育和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吗?在精英高等教育中为更专门化的学术和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通识教育思想,在大众化系统中是否已流行起来,因而也致使通识教育成为一个多余的术语吗?或者是因为,通识教育必然信奉学问的普遍的和整体的方法,而大众化教育却坚持折衷的和不规则的方法,所以,二者就是对立的思想吗?上述疑问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正是本文下面将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学校是教育发展和展示的舞台。着眼于农村师资的现状,落脚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常态是什么?农村小学应该办怎样的学校?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什么?对此。或许大家都曾经有过一段困惑、徘徊、定向、激情和叹息的心路历程。当理想成为我们每个人行走的动力,它也是崇高而神圣的,它催生激情,充满诗意,它酝酿机智,蕴含活力。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13,(7):60-61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追问,用老百姓的话说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保存一颗神圣的好奇心”,用著名小品演员蔡明的俏皮话就是喜欢问“为什么呢”。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刚上一年级就会认许多汉字,就会问:他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呢?他认字的过程决乐吗?孩子提前认字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再过5年或10年他提前识字的优势还有吗?  相似文献   

15.
孙志毅 《师道》2010,(10):4-4
教师是一个专业工作者吗?应该是,但又似乎不是。既然是"专业的",那么就应该经过专业化的系统训练。师范院校就是"教人怎样当老师"的高等教育机构。可是它教过我们当老师吗?  相似文献   

16.
宋燕 《教师博览》2009,(1):50-50
小小: 你曾问过我:“蜻蜓是益虫吗?”“蚯蚓是益虫吗?”……  相似文献   

17.
张家 《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28-128
示范学校很好吗?那应当由被示范的那些学校来说:它真的是模范吗?真的值得学习吗?  相似文献   

18.
生问:张晓风的《行道树》中有这样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相似文献   

19.
欧阳霖 《小火炬》2011,(5):21-21
幸福是什么?它是无尽的财富吗?是受人瞩目的地位吗?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吗?我很好奇,老师说:“幸福就在生活中,用心去体会。”  相似文献   

20.
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离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底还有多少距离?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我一直在想,这几年,教育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我们还缺什么?资金吗?不是。师资吗?也不是。先进的设备吗?更不是。我觉得,当前学校教育最缺的是精神,是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