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体外条件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取新生3~5 d的SD大鼠处死清洗后,采用Ⅰ型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酶消化30 min,细胞悬液过滤离心后,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悬浮细胞,1 h后重新接种,重新接种2次,最后接种于L-多聚赖氨酸铺底的培养瓶中;采用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骨骼肌细胞。肌卫星细胞培养5~6 h后开始贴壁,48 h完全贴壁,之后细胞进一步增多并相互融合,逐渐按一定方向呈有序排列。当细胞增殖至70%密度时,有融合趋势,加入分化培养基培养48 h后可形成多核的肌管,行免疫荧光染色,90%以上的细胞α-sarcometric actin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为骨骼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并消化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方法,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为梭形,呈长轴平行排列,易体外贴壁,经消化酶消化后,24h内贴壁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较其它时段贴壁的细胞高.结论: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可行,对研究ED病治疗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昆明鼠睾丸中克隆Bmi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支持细胞,以便用作培养精原干细胞(SSCs)的滋养层.方法以5日龄昆明鼠为材料,提取小鼠睾丸组织中总RNA后,以RT-PCR技术克隆小鼠睾丸Bmi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TM4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株),在转染后40 h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小鼠睾丸Bmi1基因的cDNA,测序正确;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显示,转染后的支持细胞中有Bmi1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为以转染了Bmi1基因的支持细胞作饲养层培养SSC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分别应用酶消化法(0.1%的胰蛋白酶和0.1%胶原酶依次消化)、程序冷冻后机械分离法(4℃30min,-20℃30min,-80℃30min,-196℃冻存)、酒精和多聚甲醛固定后机械分离法分离心肌组织获取单个心肌细胞悬液。光镜观察,结合形态学和台盼蓝染色评价心肌细胞。结果:用三种方法新分离的活性心肌细胞比率约70%~80%、杆状、横纹清晰。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进行良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分离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8的表达,经DAB染色均呈阳性,提示培养细胞为上皮细胞来源。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生长情况和生长周期,两种方法所培养的原代大鼠颌下腺细胞均生长良好,相互聚集形成腺泡、腺管样结构或呈铺路石状。其中酶消化法所培养细胞贴壁较好,生长周期短,细胞数量更多。提示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较组织块法更易获得大量RSGCs,为以颌下腺细胞作为实验载体的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EF)分离和培养的一些因素,以建立稳定的REF培养体系.方法:取SD大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利用体外培养体系,对REF的生长形态、生长曲线进行观察,以探讨不同胚胎日龄以及不同胰酶作用时间对R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13.5d 胎龄鼠胚的REF分离效果优于10.5d、18.5d 胎龄鼠胚;REF在体外为贴壁生长型细胞,第三代细胞增殖旺盛;并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蛋白.结论:13.5d 胎龄SD大鼠REF以H-DMEM做培养基,在第3代增殖旺盛,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最适宜作胚胎干细胞或其它悬浮培养细胞的饲养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传代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及其形态的变化.方法:采用胰酶和Ⅱ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结合机械吹打获得分散的单个兔关节软骨细胞,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兔关节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兔关节软骨经两步消化后,可获得高纯度的软骨细胞,经免疫组化及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结果,同时观察到兔关节软骨细胞在传代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去分化现象.结论:软骨细胞单层培养通过传代可以获得大量的试验细胞,但仅限于使用三代以内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比较3种不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取新生SD大鼠的皮层区,应用原代培养法、差速贴壁培养法和震荡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台盼蓝染色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培养方法所获得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和活性.差速贴壁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98.4%)明显高于原代培养组和震荡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各组细胞活细胞率均大于95%,表明3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速贴壁培养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纯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纯化和鉴定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取1~3天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传代去除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元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且生长旺盛,第3代95%以上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表达阳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新生SD大鼠脑室下区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长、增殖及分化.方法:采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采用原代贴壁及传代悬浮方法.培养获得细胞克隆.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从新生SD大鼠脑室下区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且具有增殖能力.原代和传代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抗原呈阳性.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以及很强的增殖能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