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强调人是从属于家庭和家族的,本质上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存在物”[1]。因此,家庭是古代社会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家训作为家庭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方式,就是用来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训诫形式,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开篇便指明其写作的目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在丰富的家训内容中,勤俭是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都认同的美德,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家族组织是高度成熟的典型,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对家族观念的规范是学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家庭的伦理道德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三,家族观念影响人们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和对教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中国家庭的嬗变,使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出现许多偏差,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失去了基石和依托,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德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高中生家庭伦理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现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不注重沟通,代际关系错位,重制约、轻体验,学校教育重智轻德,课业负担重,整个社会对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没有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放到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些教育的缺失,在高中生身上突显出来,成为潜在的或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维系家庭关系和谐与稳定有两种力量,即法律的力量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力量。当代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青年人对家庭伦,理道德的理解与运用关系着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关于当代青年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传承也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的繁荣时期,而家训思想作为一种深入到家庭中的封建意识形态,最根本的目的是按照传统社会的礼法制度、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家族子弟进行教化,规劝子孙要恪守儒家伦理纲常,并为建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家庭应弘扬什么样的伦理道德,这是关涉到幸福家庭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婚姻家庭的实质,探索社会主义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并从教育入手,提高其家庭成员的精神境界;从整体上帮助人们廓清婚姻家庭运动的规律,从而自觉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家与家的关系、家与个人的关系。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树立起民族的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汲取儒家传统伦理精华,发扬家庭孝道伦理;确立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对人们思想观念具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巴金小说《寒夜》中汪文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严重"异化":母子不像母子、夫妻不像夫妻、祖孙不像祖孙,这种错位的家庭伦理关系加速了汪文宣家庭的瓦解。  相似文献   

10.
依据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以往学者常常认为太平天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平等观念。我们认为要真正了解太平天国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质,应该抛弃太平天国家庭的宗教概念,将视角转向洪秀全的凡间"小家庭",也包括太平天国普普通通的个体家庭,通过这些凡间家庭的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到洪秀全的家庭伦理思想,把握其内在本质。从宗法关系、家庭道德规范、夫妻关系、家庭男女角色、家庭异性关系和家庭伦理关系等方面看,在洪秀全的小家庭中实行的仍然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洪秀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以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为中心的,在宗教的幌子下,甚至比封建伦理道德更为落后和残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非常强的国家。中国伦理观念一产生,很快就跳过生活和家庭,直奔社会,直奔政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特点。在科举制产生前,中国的官吏遴选办法叫“举孝廉”,“孝廉”作为家庭、家族中的伦理标准,就成了官吏选举标准。在家庭、家族乃至家乡,伦理道德是评价人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家庭是一个相对保守的自足体,承担着养老育幼、家族承继和观念传承等重要社会功能.而中国传统家庭赖以存在的社会控制体系,特别是经济的、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和制度的控制,决定了其能够长期保持一种超稳定的模式稳健发展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导致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嬗变、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出现偏差,从而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的基石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指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内容,对广大高中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高中语文蕴涵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资源,现行教材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家庭伦理道德内容,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道德伦理化阶段,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家庭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乃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家庭观念强烈地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以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原点。道德和德性是以伦理、人伦为前提的,而中国文化认为伦理最深厚的根源在于家族血缘的关系之中,血缘关系为伦理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德育包括宗教伦理道德、劳动伦理道德、生态伦理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及社会伦理道德等五方面.口头文学、文体活动、家庭教育、头人言传身教、宗教教化是少数民族传统德育的主要方式.少数民族传统德育具有可信度高、实用性强、生动多样、震慑力强、效果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文兰 《文教资料》2007,(8):103-104
伦理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在矛盾和缺陷逐渐显露,在今天商业社会表现尤其突出。对其进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与当今商品经济相一致的新的伦理道德,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德育首位、德育先导观念的确立,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教材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碰撞与交融:关汉卿杂剧的家庭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现存杂剧内容丰富,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或间接涉及了家庭关系及伦理道德,反映了家庭伦理与亲情、法律两方面的关系。家庭伦理是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既出于人的自然感情,也出于社会对人的道德约束。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剧中家庭伦理和亲情、法律产生了碰撞和交融,理性的超越和感性的升华在矛盾中达到了和谐。此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倪红梅 《文教资料》2011,(36):75-7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家庭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家族内部的变化也是社会解体的一种反映。家族内不同人物接受不同的思想.人物思想差异凸显出来,家族人物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战争爆发后的社会是一个熔炉,同一家庭的人们各自走了不同的路。家族小说中的人物在经过“出走”、追寻“存在之家”(或者“回归”)的过程中经历了精神幻灭的痛苦.获得一个“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