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古代教育观之我见 中国要走向世界之林的前端,首先要研究、借鉴、总结各国教育模式,要形成中国式的、有特色的教育,就应从现在抓起,和国际接轨。中国的振兴在教育,为此,作者就中国古代教育观、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西方教育模式之比较、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式及创办特色教育、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合格人才和面向21世纪的国际竞争等问题采访了陕西经贸学院院长、教育学家樊光鼎教授。 樊光鼎教授说,我国开办私学是从孔子开始的,当时创办私学有3个进步意义:一是有力地冲击了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加速了“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历史转变;二是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进培养了一批人才;三是揭开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为封建制的确立准备了各种理论和政治方案,成为封建制形成和发展的思想上的先导。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有独特之处,如“性相近,习相远”,否定了“天命说”和“血统论”,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作用。他提出  相似文献   

2.
刘永 《情报科学》2002,20(8):791-793
目前 ,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 ,即信息管理专业工作“队伍”问题、信息管理专业工作的“角色”问题和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就需要在教育组织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作深入研究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对策 ,使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 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现在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不适应 2 1世纪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要探索一个适应现代信息管理专业教育需要的新模式。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 ,本文提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开…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4.
将创造力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人才的培养.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并使这一能力转化为成果,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创造力开发的整个过程。要想科学地完成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任务,必须探入研究创造教育的特点、规律、本质,形成科学的教育模式,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过程的操作等。  相似文献   

5.
陈菁菁 《科学大众》2013,(6):138+101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如何保证中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医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固有的规律,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能满足人民需要,具有扎实中医功底,能用中医解决问题的人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师承"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教育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成绩突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师承班"管理教育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模式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琳 《科教文汇》2008,(35):107-108
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面临着教育层次、培养模式与教育内容、教育性质三方面定位的选择,应强调实务型、多专业结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其教学方法主要应从法学基础理论与跨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注重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几方面来定位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懿 《科技广场》2008,(4):244-245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背景,通过对职业能力的分析,初步探索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与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深人发展,阐述了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及对研究生教育改革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培养有特色、有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有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合成方式,其特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多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造本领、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本文依据笔者所在学院多年来所形成的教育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地区的产业背景来进行了分析,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丁一 《科教文汇》2020,(13):22-23,2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引导和培育青年学子德才兼备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市启动双培计划,培养“双培生”。作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应与时俱进,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探究立足传播打造联动化培养模式、立足育人打造精细化培养模式和立足话语打造亲民化培养模式,为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12.
桑林 《内江科技》2006,27(2):92-92,70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把握设计艺术教育前进的方向,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本文从积极引进发迭国家的设计教育模式,把国粹引进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中。结合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要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女性特色教育,着力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学善 《科教文汇》2007,(3X):153-154
“改革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是电大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模式,它能有效地适应和推行电大“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建立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模式为基础,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破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创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进行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该文基于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指向,有针对性地探索出大学生红色教育中的方法路径。在此基础上,突出强调大学生红色教育应关注的实践要点,以培养出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孙磊 《今日科苑》2010,(18):54-54
体育教学的情感,是指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且更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知、能、意、行的结合,它与体育专业技能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健康观以及积极的情感世界。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育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倪国辉 《科教文汇》2007,(10S):131-131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还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兴衰成败。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别是中学政治教育战线上园丁们的重视,要做好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高校教育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发展中国高校毕业生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精神,包括社会意识、人文精神、诚信和职业道德等,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IP-CDIO"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是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的构思、设计、开发、实施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从而建立符合专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分析基于EIP-CDIO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应用方式及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出现的问题,对拟采取的方法和主要特色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邓玲 《软科学》1997,11(2):15-18
创新教育模式及实施方案研究四川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邓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人类创新活动的深度开发成果为教材,通过创新机理学习、创新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等环节的教学,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为目标的教育形式。不仅适...  相似文献   

20.
肖声 《科教文汇》2007,(12Z):27-27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它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创新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强弱。由中国具体国情所确定,创造性人才十分缺乏,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创新教育起步较迟,起点较低。在21世纪中国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那就不能不重视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