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卡尔维诺指出:文学作为一种生存功能,有时候会"为了对生存之重作出反应而去寻找轻"。即以轻来表现"重"。而实质上轻与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卡尔维诺在谈"轻"时的开篇也曾声明,他谈论轻与重的对立,维护轻的价值,并不是认为重的美德不重要,不过是因为他对轻更有心得罢了。其实也正因为他意识到了轻与重的辩证关系,他才会说: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推崇“重量”美学。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他避“重”就“轻”、化“重”为“轻”的写作技法的无穷魅力。本文旨在通过《我们的祖先》“沉重之思 ,轻逸之美”这一特征的文本分析深入理解卡尔维诺重量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20,(1):65-73
卡尔维诺的创作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两者在面对时代的重大变革时,均采用迷宫叙事的手法,在迷宫主题、迷宫意象、迷宫人物、迷宫结构四个方面,卡尔维诺对博尔赫斯既有接受与继承,也有发展与创新。博尔赫斯以重写重,卡尔维诺则以轻写重;沉重的博尔赫斯深陷迷宫之中无法自拔,而轻逸的卡尔维诺勇于向迷宫挑战,找到了迷宫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自《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发表的第一部的长篇小说,面对坚硬的当下现实,刘震云在文本中实现了轻盈的超越,通过在文本中营造的“轻”的氛围,作品获得了一种“象征性价值”,成功地探讨了生存之“重”。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未来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1985年写了一系列为哈佛诺顿讲座而准备的讲稿,总标题就叫做《下一个千年的六个备忘录》。六个备忘录分别是“轻”“快”“准确性”“视觉性”“多样性”和“连贯性”。可惜,他只完成了前五个讲稿便逝世了,也没有亲临哈佛演讲。他的遗孀后来把这些讲稿整理出版,仍然冠以“六个备忘录”。当然,在备忘录里他讲到的是文学的未来。 “轻”,卡尔维诺首先强调。他并不是忽略重,而是对轻更感兴趣,因为他自己的写作经常都是在减去重量,尤其是减去小说结构的重量和语言的重量。他把“轻”视为一种价值,而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金色笔记》这两部作品都着力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努力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写出了人们在信仰缺失下的迷茫痛苦、挣扎追寻和奋力坚守。而在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追寻中,轻与重、灵与肉的矛盾选择是两位作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推崇的文学“轻逸”风格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往往在文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寻求一种摆脱,于是“轻逸”风格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李勇的新著《“现实”之重与“观念”之轻——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围绕着对1990年代以来乡村叙事“新交”这一现象,从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心理和文化人格等主体性因素入手,对“新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确认,在这种因素分析、价值分析和历史性梳理的基础上,对“五四”以来的乡村叙事在1990年代之后所发生的这种显著变化做出非常中肯深入的评析.整部著作扎实厚重,个性鲜明,特点突出.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我们的祖先》从多方面体现了作家的童话旨趣,文章从童话之幻、童话之善、童话之美三个方面解读了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追求,以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我们的祖先》从多方面体现了作家的童话旨趣,文章从童话之幻、童话之善、童话之美三个方面解读了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追求,以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12.
“江山之助”论萌发于南朝山水文学蔚然兴起之时,又伴随着唐宋后山水文学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拓展深化,演进为一个内涵丰富而意义非凡的光辉命题。它揭示了审美容作江山对审美主体作家的感召襄助作用,鼓励广大文人走进山水妙境泼墨挥翰,不但强化了华夏士子挚爱山水、与天侔化的生命意识,而且孕育了中国作家籍描写山水以表现人生的文学观念,参化出中国文艺重景、重神、重意境的艺术风韵。  相似文献   

13.
卡尔维诺的"轻逸"理论集中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上的立场:从一个智慧的"俯视"角度去观察沉重的、把我们裹得越来越紧的公共和私人事务的小孔眼大网般的威迫——生活;然而,面对这个"小孔眼大网般的胁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一些人物却用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冲破这些束缚,"俯视"生活,智慧生活,呈现出相似而又相异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意大利文学史上,卡尔维诺是无出其右的泰斗级作家,他以奇崛瑰丽的作品,坚守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拥趸甚众,被很多大家推举为"作家们的作家".卡尔维诺几次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以丰厚的创作实绩令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笑柄.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6.
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具有强烈存在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弥漫着层层的氤氲。本文旨在结合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阐释其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异化生命存在的表征及内涵。作者由此指出,昆德拉通过小说人物异化的存在,以不同寻常的文学张力,给现代人提供了一面审视信仰姿态及生存状态的魔镜。  相似文献   

17.
正《西部作家精神档案》是李遇春多年来从事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清晰地记录了李遇春文学批评方法"从阐释到实证"的转变历程。李遇春早年的文学批评属于"阐释型文学批评",即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而2004年之后他逐渐摒弃"阐释型文学批评"的方法,转而向"治学之正轨""轻主观而重客观,贱演绎而尊归纳"[1]的实证批评方法过渡,即"注重把文学还原到具体的、复杂的历史场景之中,注重文学作品之间、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复杂的历史性关联"。[2]  相似文献   

18.
高校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于人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综观我国现存的高校课堂教学,就其价值取向而言,主要存在"占有式"课堂教学和"生存式"课堂教学两种类型。"占有式"课堂教学,重知识传递、轻意义追寻,重原理解释、轻生活指引,无益于人之生存。"生存式"课堂教学,立足知识传递、倡导意义追寻,反对理论说教、强调生活引导,反对教师权威、倡导相互尊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本真价值。实现"占有式"课堂教学向"生存式"课堂教学转变,需要积极树立"生存式"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努力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六项文学遗产"尤其是"轻逸"是其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马科瓦尔多系列小说很充分地体现了上述观念。从沉重的肉身飞出的轻逸灵魂,最完美地呈现了沉重。  相似文献   

20.
幻想文学与写实性文学的审美指向有很大的不同。写实性文学注重对现实“并无差等”的细致描写;而幻想文学由幻以入真,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更接近哲学“追问——和全、绝对、终极、永恒”,它关涉世界的本质、人性的内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的价值、精神结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美国的作家茹恩在其各自的幻想作品中力图向人们说明“幻想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