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型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句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坐的是不是一头猪!”这种因网络模糊了高级动物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一个幽灵,互联网的幽灵在地球飘荡,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形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身份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一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l”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的是不是一只猪!”这种因网络而产生的模糊,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张品良 《网络传播》2005,(10):12-13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时代过渡,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社会空间,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历史和现实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网络传播的种种功能,社会对网络传播的利用、驾御、掌控能力已经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既有形态。”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年多来,网络上开始刮起一阵令人反感和不适的“炫富风”,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易烨卿”、“烧钱男”、“雅阁女”、“7万女”成为网络红人和“网络公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回顾这股炫富潮流,我们无需追问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炫富,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炫富行为中,究竟体现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新的社会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声讨笔伐之后,我们更应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5.
我这么不热爱运动的人,忽然得到了一张中网的决赛票。票,据说是某老总送给某老总的,双方都是VVIP级人物,这票也因之VVIP。老总日理万机,当然没时间看,有中层干部去他办公室聊聊天,他忽然想起来:“有一张网球票,你去看吧。”“就一张怎么看呢?”中层也不太稀罕。“反正随便你处理了。”该中层就把票送了朋友A。  相似文献   

6.
从“围观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会网络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微博,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将微博中人与人的关系量化,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得出直观模型——微博“围观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微博整体网的基本特点:名人间交流频繁,形成小圈子;普通人置于圈外“围观”,与名人交流的愿望实质上无法实现;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很有限。“围观模型”这一概念虽用来描述这一虚拟网络的特征,却也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网络关系特点,体现了人们交流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很多和外界交互的事务。网络席卷全球,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时代正向网络虚拟社会迈进.所谓网络虚拟社会,就是网络的人类社会化;在网络社会中,Agent(能够代替人处理事务的程序)相当于人,网站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部门甚至家庭等社会实体;每个这样的社会实体南授权的Agent进行管理,体现区域自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青少年为主的网民的增多,各色各样的网络用语也应运而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漂亮的女孩不再是"美女",而被称作"美眉";称你是"大虾",千万别生气,那是夸你是网络高手(大侠);如果有人发给你"7758520",别以为是电话号码,他是想说"亲亲我吧我爱你".在聊天室、BBS、讨论组里,网络语言漫天飞.网络语言变成了一张通向网络世界的签证,如果你不懂这些另类语言,就难以融入他们的网络世界,就像不懂英语就无法与国际接轨一样.  相似文献   

9.
论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开拓了政治发展的新渠道和新空间,推进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政府治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在特定范围内给我们的政治秩序带来冲击和挑战.本文研究和探讨虚拟网络社会对于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正面推动作用及其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虚拟网络社会”所产生的负面政治影响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当代传播》2013,(1):23-26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萌发并兴盛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社会运动,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运动相比,是否依循了一条不一样的逻辑路线?这背后的生成机制又是哪般?为了寻求对网络社会运动的深入理解,本文从“在场”与“缺席”这两个时空概念入手,通过比较考察网络社会运动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的时空关系、以及行动者及其关系,初步揭示了网络社会运动从“缺席”到“在场”、再到“缺席的在场”变化过程中所依循的特殊的时空逻辑.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12.
戴正坤 《新闻窗》2007,(5):45-46
“新闻讲究的就是真实,连日的假新闻让人心寒!”、“真搞不懂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是欺骗感情的事,白白气了我两天”、“这个社会还有让人相信的吗,骗你没商量的媒体、利欲熏心的教育、黑心又无奈的医院”、“到底还有多少是真的。一个星期就2件诈骗!这个社会还有真话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士娟 《今传媒》2006,(6X):33-33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找到新的生长点?“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是《西安晚报》“e海”专版的创办初衷。该版的内容既来自网络,与报纸形成某种互补和互动,又有报纸原创投稿述评网上风云。由此,更多的网人、网事从虚拟时空“跃然纸上”,也有大量的“网盲”通过报纸了解、认知网络。  相似文献   

14.
当今电子文本、网络文章风起云涌,大有鲸吞蚕食纸本文章“地盘”之势。一些人欢欣鼓舞,谓为文章读写的新景象、新境界,似乎看到网络世界虚拟的民主化潮流滚滚而来;另一些人则深表忧虑,感慨网上满眼的垃圾,叹息纸本文章的“田园风光”飘逝远去。其实电子文本和网络文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任何人都难以料定,不过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是摆在我们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得不了解、运用电子文本和网络文章。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音视频兼顾的媒体,和广播、报刊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视频、手机电视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电视未来的替代品。网络媒体观看奥运,有电视不可能具备的显著优势当然,便携性的手机电视,作为媒体的优越性又大于网络视频。网络和电视部是科技奥运的一部分,谁主沉浮?我们先看看网络的这两个优势“不同时空‘同趣人’聚合的虚拟现场”、“有两个同步虚拟时空:比赛和网民点评”。  相似文献   

17.
张琴 《新闻世界》2004,(6):10-12
网婚说白了就是网络上的“婚姻游戏”,在生活中互不相识的男女双方,模仿现实的手续在网上“登记”、“结婚”、“安家立业”。并在一个虚拟的图环境中体验男欢女爱的“婚姻”生活。操持家务。甚至虚拟“生儿育女”。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2万人参与到网婚中来。这种虚拟的“婚姻”关系在网络中比比皆是。网婚人群也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教师、司机、公司员工、自由职业等等。网婚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颠覆了传统和道德的戒律。婚姻几乎成了儿戏;与此同时,现实的家庭秩序和夫妻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威胁。  相似文献   

18.
尚杰 《网络传播》2006,(8):88-88
近来,有一个社会流行语叫“网络暴民”,其大致含义,是很多网民在针对社会某一事件做议论时,或幸灾乐祸,或破口大骂,充分展示了其“狰狞”的嘴脸。凡上过网的人,对这些现象,早已经见怪不怪,心知肚明,毋需一一举例赘诉。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充其量是一个“无冕之王”,要获得别人或社会的尊重,靠端架子是不行的,光靠牌子也不行。只有靠真本事,靠下苦功,写出让人看了说“行”的报道来,人家自然会给你正衣加冕,对你抱有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犀利哥”到“钓鱼执法”……近年来,这些风行一时的网络热词告诉我们:网络正在成为大多数热点新闻的来源,然后新闻经网络扩散形成舆论热点。不过,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以其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